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2-02 12:5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
下面,我就从如下六方面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整体设计。(点击)
一、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作为特殊三角形的典范,既是三角形、轴对称等知识的深化,又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直线垂直的常用依据,也为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全等等后继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返回、点击)
二、学生起点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从年龄特点看: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厌倦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从知识储备上看:他们已经掌握了三角形有关知识,如三角形内角和、三边关系、三条重要的线,也已掌握了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如对称轴的确定、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从技能水平上看:他们已经初步具有自主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返回、点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鉴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结合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点击)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腰三角形以及腰、底、顶角、底角等基本概念;通过自主探索活动 掌握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掌握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进一步体会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味探求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增强审美情趣、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这节课的重点;(点击)同时,对三线合一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我充分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折纸、动手画图、对比分析、提出猜想、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加以化解。(返回、点击)
四、教与学的方式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我主要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教与学的方式,确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为了更好地启发、感染和调动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我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返回)
五、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我就准备了课件、五根条形磁铁;也让每位同学准备了五根火柴棒、一张矩形纸片、一把小剪刀。并做了如下六个环节的教学流序设计。(点击)
1、动手操作、情境引入
情境一: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用五根火柴棒首尾顺次连结组成一个三角形。并有一名同学用五根条形磁铁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这样设计:由于所摆三角形的唯一性、确定性,便于观察边的大小关系,进而得等腰三角形定义及相关概念。(点击)
情境二:学生充分列举生活中等腰三角形形象的物体,并欣赏图片。(点击)
这样设计:一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等腰三角形,激起探求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渴望;二是进一步体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返回)
2、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情境一:学生动手画顶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的等腰三角。
这样设计:让学生感知等腰三角形的多样性,为分类讨论思想打下铺垫。
情境二:学生画一个一般三角形,并从一个顶点分别作三条重要的线;(点击)再用已画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分别作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交流各自的发现。
这样设计:通过两种操作的鲜明对比,突破三线合一难点。
情境三:学生用矩形纸片一次对折,并剪下一角展开得等腰三角形。小组讨论探索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以及更多的发现,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击)
学生在反复对折中不难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部分重合,从而得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在探索角相等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角B与角C重合,进而得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在探索相等的角中有的同学发现角1和角2也相等,提出AD是顶角平分线,在探索相等的线中有的同学发现BD、CD相等,提出AD是底边上的中线,在对折痕AD引起足够重视后,学生也不难发现AD与BC垂直,提出AD是底边上的高。这样就为三线合一难点的进一步理解奠定了基础。
说明:此处是本节的重中之重,我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不仅通过动手操作,有的小组同学还尝试着用理论证明方式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亲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
3、 精析例题、巩固新知
例题的处理我是保留了教材原有例题,(点击)意在加强合情说理;并补充一题:让学生欣赏一幅漫画,(点击)之后设题。(点击)
这样设计:以生活实例对三线合一性质进行考查,让学生充分感知人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应用数学,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能力。
4、巧设擂台、形成能力
情境一:男同学和女同学分成两组,打擂积分。
设题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明辨真伪” (点击)是对等腰三角形相关概念及基本性质进行考查;“点石成金” (点击)是对等腰三角形中有关角的计算进行考查;“慧眼识珠” (点击)是对等腰三角形中有关边的计算进行考查;“中考回眸” (点击)是对等腰三角形综合知识以及数学分类思想进行考查。
这样设计:一是可以巩固所学;二是挫折教育与成功教育有机结合;三是学生在高涨的热情中,激烈的竞争里,既训练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5、自主小结、纳入新知
为了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我让学生自主小结本课,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教师适当补充完善。
6、分层作业、拓展延伸
我分层次留作业:必做题是教材中100页课后练习一;选做题:(点击)如果你手中有六根火柴棒,你能使其首尾顺次连结组成三角形吗?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你能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去探索它的性质吗?
这样设计:一是想以动手操作开始,再以动手操作结束,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二是让学习从课上走到课下,让一种学法得以构建,让一种思想得以延续。
六、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点击)意在把本节课最重点的内容清晰、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附:板书设计
课题:§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几何表示:…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几何表示(分三类):…… 例一…例二… 变式练习…
最后,简单说一下教学反思:我努力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舞台,无论环节设计,还是习题及作业的安排,都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了学生的数学体验。通过操作、观察、猜想、质疑、验证、论辩、深化等自主探索活动。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获得体验。使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学习之法、终身学习之愿、快乐学习之情。
如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和肤浅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加了我的一些大胆尝试。各位评委的认可之处,是我勇往直前的信念;各位评委的批评之处,是我奋蹄扬鞭的动力。谢谢! (点击)
A
B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