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减数分裂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0 减数分裂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0 15:57: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减数分裂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一、单选题
1.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
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
2.图①~④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B.?图①中的交叉现象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常有发生
C.?图③所示行为发生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发生图④所示行为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3.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
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
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
4.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
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
5.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时期的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甲→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NA聚合酶
C.?乙→丙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D.?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6.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1个子细胞如图所示(只画出部分染色体),已知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没有发生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B.?形成该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C.?该细胞中的b基因一定由B基因突变而来
D.?形成该细胞的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不正常
7.下图为兔的精原细胞(仅表示部分染色体),用
3
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图中的
3
种基因,不考
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
X
染色体数目是
0

1

2

4

B.?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
3
种不同颜色的
4
个荧光点
C.?精细胞中有
1
种颜色的
2
个荧光点
D.?减数分裂的后期
I,移向同一极的有
2
种颜色的
2
个荧光点
8.果蝇(2N=8)的某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现分别检测了其分裂进行至T1、T2、T3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交叉互换”的现象可能出现在T1时期
B.?最终形成的4个精子中染色体数分别为3、3、5、5
C.?T2时期对应的这个细胞可能仍含有等位基因
D.?T3时期对应的这个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量可能为0、1、2
9.如图是某高等动物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仅标注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关于该细胞说法错误的是(???

A.?该时期的细胞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
B.?该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和2套完整的遗传信息
C.?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可以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D.?图中同时存在A基因和a基因,这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导致的
10.如图为2n=6的动物精巢内一个细胞(基因型
Aabbdd)发生一次变异,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细胞直接来自于一个含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
B.?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其他3个细胞都属于异常细胞
C.?这种异常可认为是染色体数量变异中的非整倍体变异
D.?AabD,Aabd,
Aabdd,Aab都可能是该细胞的基因组成
11.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得到F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1的基因型是AABC,复制后共含8个基因??????????
B.?F1是四倍体,复制后可形成8条姐妹染色单体
C.?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形成1个四分体??????????
D.?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2个和4个荧光点
12.某二倍体生物(2n=4)的细胞分裂图(无突变现象),其中①表示
Y染色体,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细胞Ⅱ中有4
个染色体组????????????????????????????????????B.?细胞Ⅰ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图Ⅰ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Y????????????????????????????D.?图Ⅱ可表示精原细胞的增殖
13.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一对基因的分离发生在(????
)
A.?受精作用时???????????????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减数第一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
14.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象,图中的A、a、B、b、C分别表示染色体。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丙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
B.?a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C.?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甲至丁为某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B.?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依次为8、4、2
C.?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
D.?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
二、综合题
16.作物M的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F1优良性状一致的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2。据图回答:
(1)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由于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不会发生由________和________导致的基因重组,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________。
(2)基因杂合是保持F1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
(3)通过途径________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
17.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
(6)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18.下列是有关生物的细胞分裂图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段,D2E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___段变化相同。
(2)图5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
,图
3~图
5
中的哪一个细胞是孟德尔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细胞学基础?________

(3)图3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个四分体,若①上基因为A,则⑤上的基因为a的原因________。
????
(4)若图1纵坐标是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
DNA
数,则图3~图5中________细胞的DNA
含量与图
1
中的
D1E1
段的相等。
19.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相关问题
细胞分裂受到特殊基因的调节,若这些基因因外界因素干扰突变为癌基因,就会导致细胞周期异常。图8为受癌基因诱导情况下(OE)和正常情况下(NE)随时间推移进入S期阶段细胞的百分比。
(1)若要判断细胞分裂是否进入S期,检测的标准是________。
(2)据图判断,在癌基因的诱导下,细胞周期中发生的变化是(???????
)。(多选)
A.提早进入S期
B.细胞周期延长
C.G2期缩短
D.G1期缩短
(3)下列最可能是由“
染色体末端黏连”
所导致的后果是(???
)。
A.中心体倍增异常
B.着丝粒分裂异常
C.纺锤丝形成异常
D.染色体分离异常
(4)减Ⅰ前期是减数分裂的重要时期,
请简要描述正常情况下这一阶段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说明该行为的意义:________
20.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2n
=20)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丙表示该种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1)甲图中的A、B细胞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
A:________,B:________。
(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
(4)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处于图甲中A图所示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
(5)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________。
(6)甲图中B细胞对应丙图中的区间
________,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减数分裂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一、单选题
1.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
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
2.图①~④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B.?图①中的交叉现象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常有发生
C.?图③所示行为发生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发生图④所示行为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3.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
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
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
4.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
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
5.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时期的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甲→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NA聚合酶
C.?乙→丙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D.?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6.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1个子细胞如图所示(只画出部分染色体),已知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没有发生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B.?形成该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C.?该细胞中的b基因一定由B基因突变而来
D.?形成该细胞的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不正常
7.下图为兔的精原细胞(仅表示部分染色体),用
3
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图中的
3
种基因,不考
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
X
染色体数目是
0

1

2

4

B.?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
3
种不同颜色的
4
个荧光点
C.?精细胞中有
1
种颜色的
2
个荧光点
D.?减数分裂的后期
I,移向同一极的有
2
种颜色的
2
个荧光点
8.果蝇(2N=8)的某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现分别检测了其分裂进行至T1、T2、T3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交叉互换”的现象可能出现在T1时期
B.?最终形成的4个精子中染色体数分别为3、3、5、5
C.?T2时期对应的这个细胞可能仍含有等位基因
D.?T3时期对应的这个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量可能为0、1、2
9.如图是某高等动物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仅标注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关于该细胞说法错误的是(???

A.?该时期的细胞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
B.?该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和2套完整的遗传信息
C.?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可以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D.?图中同时存在A基因和a基因,这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导致的
10.如图为2n=6的动物精巢内一个细胞(基因型
Aabbdd)发生一次变异,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细胞直接来自于一个含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
B.?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其他3个细胞都属于异常细胞
C.?这种异常可认为是染色体数量变异中的非整倍体变异
D.?AabD,Aabd,
Aabdd,Aab都可能是该细胞的基因组成
11.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得到F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1的基因型是AABC,复制后共含8个基因??????????
B.?F1是四倍体,复制后可形成8条姐妹染色单体
C.?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形成1个四分体??????????
D.?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2个和4个荧光点
12.某二倍体生物(2n=4)的细胞分裂图(无突变现象),其中①表示
Y染色体,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细胞Ⅱ中有4
个染色体组????????????????????????????????????B.?细胞Ⅰ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图Ⅰ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Y????????????????????????????D.?图Ⅱ可表示精原细胞的增殖
13.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一对基因的分离发生在(????
)
A.?受精作用时???????????????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减数第一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
14.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象,图中的A、a、B、b、C分别表示染色体。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丙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
B.?a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C.?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甲至丁为某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B.?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依次为8、4、2
C.?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
D.?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
二、综合题
16.作物M的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F1优良性状一致的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2。据图回答:
(1)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由于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不会发生由________和________导致的基因重组,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________。
(2)基因杂合是保持F1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
(3)通过途径________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
17.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
(6)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18.下列是有关生物的细胞分裂图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段,D2E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___段变化相同。
(2)图5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
,图
3~图
5
中的哪一个细胞是孟德尔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细胞学基础?________

(3)图3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个四分体,若①上基因为A,则⑤上的基因为a的原因________。
????
(4)若图1纵坐标是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
DNA
数,则图3~图5中________细胞的DNA
含量与图
1
中的
D1E1
段的相等。
19.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相关问题
细胞分裂受到特殊基因的调节,若这些基因因外界因素干扰突变为癌基因,就会导致细胞周期异常。图8为受癌基因诱导情况下(OE)和正常情况下(NE)随时间推移进入S期阶段细胞的百分比。
(1)若要判断细胞分裂是否进入S期,检测的标准是________。
(2)据图判断,在癌基因的诱导下,细胞周期中发生的变化是(???????
)。(多选)
A.提早进入S期
B.细胞周期延长
C.G2期缩短
D.G1期缩短
(3)下列最可能是由“
染色体末端黏连”
所导致的后果是(???
)。
A.中心体倍增异常
B.着丝粒分裂异常
C.纺锤丝形成异常
D.染色体分离异常
(4)减Ⅰ前期是减数分裂的重要时期,
请简要描述正常情况下这一阶段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说明该行为的意义:________
20.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2n
=20)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丙表示该种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1)甲图中的A、B细胞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
A:________,B:________。
(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
(4)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处于图甲中A图所示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
(5)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________。
(6)甲图中B细胞对应丙图中的区间
________,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B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A、图示细胞中,分别移向两极的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基因分别为d和D,且除该基因外染色体形态无其他差异,可推测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
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3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
D、由于图中细胞只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说明该精原细胞至少经过2次DNA复制,则至少经历了一次有丝分裂的胞质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胞质分裂,才形成图示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已知该二倍体高等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4,分析图示细胞可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两两分别移向两极,移向同一极的两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精子的形成过程:
2.D
【考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
A、由图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染色体联会,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着丝点断裂,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体分离,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以排序为①③②④,A不符合题意
B、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染色体联会,在减数分裂是很常见,B不符合题意
C、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不符合题意
D、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以该时期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的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2)过程(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2n→2n→n)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前期:可能发生部分交换,染色体显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消失,核膜解体。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到赤道板位置上(联会),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
后期:纺锤丝牵引,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每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不分离。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n→n)类似于有丝分裂
3.A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质,如DNA复制需要的酶等,A符合题意;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消失则必然伴随着丝粒的分裂,B不符合题意;丙图表示图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同源染色体消失,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的细胞,则性染色体应该是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C不符合题意;丙形成丁的过程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是由于细胞分裂成两个而导致的染色体组数减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S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均满足甲乙两图中表示的2组染色体组和2N对同源染色体对数;图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同源染色体消失,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的细胞;图丁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精细胞后,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
4.D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A、据图分析,图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染色体含有A基因的片段移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畸变,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不符合题意;
B、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四分体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中期,B不符合题意;
C、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粒都连着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C不符合题意;
D、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
1个精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前期:(n)
中期:(n)?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4个精细胞:(n)
变形???
4个精子(n)
动物细胞中心体发出的是星射线,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的是纺锤丝。
5.D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A、乙时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丙时期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
B、DNA复制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合成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所以甲→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NA聚合酶,B正确;
C、乙→丙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也可发生染色体变异,C正确;
D、丙图表示着丝粒已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已分离,所以丙→丁过程中不再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中DNA:染色体=2:2,为精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且DNA未复制;乙中DNA:染色体=2:1,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丙中DNA:染色体=2: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中DNA:染色体=1: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6.D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解析】AD、该细胞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典型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故形成该细胞的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不正常,A错误,D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Bb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分离,B错误;
C、已知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没有发生交叉互换,故推断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以是b基因突变为B基因,也可以是突变B基因突变为b基因,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分裂图象,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和一条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
7.B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A、不考虑染色体畸变,减数分裂时,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目是0或1或2条,A错误;
B、若发生交叉互换,次级精母细胞中有可能出现三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B正确;
C、精细胞中应是2种颜色的2个荧光点,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点没有分裂,移向一极的是4个荧光点,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理清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
8.D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T1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四分体时期,A正确;由分析可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导致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为3和5,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分别为3、3、5、5,B正确;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含有等位基因,因此T2时期对应的这个细胞可能仍含有等位基因,C正确;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发后期,染色单体分离,最终导致T3时期对应的这个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量可能为0、1,不会出现2条Y染色体,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据柱形图可知,T1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8:16:16,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T2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5:10:10,说明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且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裂,导致1个次级精母细胞多了一条染色体,另一个少了一条染色体,T3时期无染色单体,说明为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
9.A
【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解析】解:A、该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但不含同源染色体,没有X染色体,所以不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A错误;
B、该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含有1个染色体组和2套完整的遗传信息,B正确;
C、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①②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所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以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C正确;
D、图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存在A基因和a基因,这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导致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根据1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是A和a,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减一前期交叉互换。
10.D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基因突变的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解析】解:A.
该细胞为精细胞,直接来自于次级精母细胞,据分析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致使该次级精母细胞含1对同源染色体,A不符合题意;
B.
该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因此导致产生的子细胞都是异常的细胞,B不符合题意;
C.
该细胞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增加一条,是染色体数量变异中的非整倍体变异,C不符合题意;
D.
据图可知,该细胞基因组成为Aabd,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题意与题图可知,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其中只有1对同源染色体,基因组成为Aabd,则该细胞为精细胞,并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与该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其他3个精细胞也是异常的。该变异为个别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11.D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解析】A、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得到F1

F1染色体组的组成为AABC,而不是基因型,复制后,细胞中也不止8个基因,A不符合题意;
B、F1染色体组的组成为AABC,含有4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但一个染色组中含有多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数应该多于8条,B不符合题意;
C、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形成的四分体数不止1个,因为F1中同源染色体不止1对,C不符合题意;
D、由于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F1染色体组的组成为AAB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含A和含AB的2和4个荧光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染色体组: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结构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12.B
【考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解析】细胞Ⅱ中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A不符合题意;图中①表示
Y染色体,说明该生物为雄性个体,则细胞Ⅰ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符合题意;由图Ⅱ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a,解题题意可图解可推知,细胞Ⅰ中的大白染色体上的基因是a,小黑染色体是Y染色体,所以图Ⅰ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Y,C不符合题意;图Ⅱ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所以图Ⅱ可表示精原细胞的增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五个后期图的判断
??
判断步骤:
染色体是否含有染色单体
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无→染色体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有→有丝分裂后期,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结论: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3.D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
D
选项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识记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14.C
【考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A、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二极体,A错误;
B、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和B所在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可以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甲为正常体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题图示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所以甲→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甲→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据此答题。
15.B
【考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A、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卵母细胞;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因此细胞分裂的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A错误;
B、甲中的染色体数目为8,乙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丙和丁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B正确;
C、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B或Ab或aB或ab,C错误;
D、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卵母细胞,根据图乙中小细胞中染色体(大的染色体颜色为灰色,小的染色体颜色为白色)情况,可判断丁细胞是此细胞形成的,是第二极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识别细胞分裂方式:一看染色体数目,若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如果是偶数,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果有同源染色体,三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则为减速第一次分裂,无上诉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2、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据此答题。
?
二、综合题
16.(1)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半
(2)1/2n;100%
(3)2
【考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1)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包括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类型,都是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途径2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配子,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不发生在有丝分裂。
(2)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获得杂合子的概率是1/2,若该植株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杂合子自交子代中每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1/2n

故自交胚与F1基因型(全部杂合)一致的概率为1/2n。而克隆胚形成子代和N植株遗传信息一致,相当于无性繁殖过程,故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00%。
(3)途径1通过减数分裂进行,在减数分裂时会发生基因重组,使F1的遗传物质与亲本不同,不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途径2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子代和亲本的遗传物质完全一致,故可以保持F1的优良性状。
故答案为:(1)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半
;?
(2)1/2n???
??100%?
;(3)2
【分析】主要考查基因重组、减数分裂以及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途径1为正常情况下F1自交,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可以把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子代,途径2通过进行有丝分裂而非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导致其卵细胞含有与N植株体细胞一样的遗传信息,该个体与N植株的遗传信息一致,可以保留亲本的优良性状。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包括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7.(1)有丝分裂后期;a
(2)次级精母细胞
(3)b、d、e
(4)a、b
(5)b→a
d→c
(6)阻滞第一次卵裂;受精卵含二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加倍后形成的个体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解:(1)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的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该细胞属于图2中的类型a.(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应该为次级精母细胞.(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b细胞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且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d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那么b、d、e的细胞在同一次减数分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4)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5)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d→c.(6)受精卵含二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用细胞松弛素B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形成的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
故答案为:(1)有丝分裂后期???
a?
(2)次级精母细胞?
(3)b、d、e?
(4)a、b(5)b→a?
d→c??
(6)阻滞第一次卵裂???
受精卵含二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加倍后形成的个体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图2: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8.(1)E2F2;C1D1
(2)卵细胞和极体;图4
(3)4;0;基因突变
(4)图5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1)图5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的E2F2段;图2中D2E2
段染色体行为变化是着丝点分裂,与图1中的C1D1段变化相同.
(2)图5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孟德尔遗传定律产生的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4细胞.
(3)图3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但不含四分体,因为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3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①上基因为A,其姐妹染色单体⑤上的基因本应是A,变为为a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4)若图1纵坐标是细胞周期中细胞的DNA数,则D1E1段细胞中DNA含量与体细胞相同,这也与图5细胞中DNA含量相同.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1表示在细胞分别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其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1C1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1E1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2B2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2D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3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4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5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据此答题。
19.(1)DNA
分子的数量增加;

DNA
的分子量增加
(2)A,D
(3)D
(4)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保障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交叉互换导致了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变化(
或答“基因重组”)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明辨图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DNA
分子的复制发生在S期,复制的结果导致DNA
分子的数量增加,因此若要判断细胞分裂是否进入
S
期,检测的标准是DNA
分子的数量增加。
(2)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中,G1期是DNA复制前期,S期是DNA复制期,G2期是DNA复制后期。分析曲线图可知,与正常情况下(NE)相比,在癌基因诱导情况下,可使细胞提早进入S期,且进入S期阶段细胞的百分比(
OE)高,说明细胞周期缩短,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G1期发生在S期之前,G2期发生在S期之后,细胞提早进入S期,说明G1期缩短,但不能说明G2期缩短,C不符合题意,D
正确。
(3)倍增发生在间期,而染色体出现在分裂期的前期,A不符合题意;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是受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一种生理活动,与染色体末端黏连没有必然联系,B不符合题意;在分裂期的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可见,纺锤丝形成异常与染色体末端黏连没有必然联系,C不符合题意;染色体末端黏连会导致染色体分离异常,D不符合题意。
(4)在减Ⅰ前期,染色体的正常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及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其意义在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保障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交叉互换导致了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变化(
或答“基因重组”)。
【分析】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有丝分裂间期:G1期——合成DAN复制所需要的酶和底物,S期——DNA合成复制,G2期——合成纺锤体和中心体的蛋白质。
(2)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成。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成一列,纺锤丝与染色着丝粒相连。
有丝分裂后期:从每个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
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现,胞质发生分裂,逐渐分裂成两个细胞。
?
20.(1)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1~6;5~8
(4)40
(5)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6)b~c;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乙图中,位点8表示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3)染色单体从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结束,因此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为1~6和9~11;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2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段为5~8。(4)图甲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有40条。(5)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6)甲图中B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对应丙图中的区间b~c,所以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分析】分析图甲: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乙:图乙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a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0~8表示减数分裂;8位点表示受精作用;8~13表示有丝分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