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6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0 16:16: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2,4-D可杀除禾谷类田间双子叶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植物对2,4-D的敏感性强
B.?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存在生长素与乙烯的对抗作用
C.?赤霉素能促进果柄伸长,使无籽葡萄的果实增大
D.?喷洒脱落酸可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
2.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中,将等量长势相同的3组枝条,分别插入2,4-D浓度为0、a、b(a
A.?Y>X>Z????????????????????????????B.?Y>Z>X????????????????????????????C.?Z>Y>X????????????????????????????D.?Z>X>Y
3.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GA1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GA含量影响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
B.?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能促进GA20至GA29的合成
C.?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上升
D.?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
4.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
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5.某同学进行了2,4-D不符合题意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6.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7.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述正确的是(?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游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8.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实验中,测得乙烯相对浓度、叶片脱落率以及茎段长度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长素浓度相对值
0mg/L
0.001
mg/L
0.01
mg/L
0.1
mg/L
乙烯相对浓度(mg/L)
0
3
4
8
叶片脱落率(%)
2
9
6
1
茎段长度(mm)
7
7.6
7.8
7.2
A.?在一定范围内,乙烯相对浓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
B.?与生长素浓度0.00lmg/L组相比,浓度为0.01mg/L组对茎段伸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C.?促进植物茎段伸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001mg/L到0.01mg/L之间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可能相同
9.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苹果由小变大、由青变红相关的激素是生长素和脱落酸
B.?赤霉素与生长素起协同作用,可促进细胞分裂,使作物茎秆纤维增加
C.?不同浓度的
2,4-D
对插枝生根的调节效果可能相同
D.?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时,为避免内源激素的干扰作用,应选择不带芽的插条
10.如图1是以小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则在图2表示的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小麦胚芽鞘弯曲程度关系的4条曲线中,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1.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杨酸是细胞合成的能催化水稻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有机物
B.?相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不同水稻幼苗后的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C.?水杨酸对YTA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更敏感
12.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某同学按如下图步骤配制一系列浓度的2,4-D溶液,再选择枝条一分组、编号→浸泡枝条一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

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A.?6个组实验中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枝条
B.?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需取出1mL
C.?2,4-D浓度高于10-11后就抑制生根,体现两重性
D.?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是10-10-10-11mol/L
13.图为禾本科幼苗在单侧光照下向光弯曲生长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更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细胞发生弯曲
C.?向光侧细胞较小是因为强光下生长素失去作用????D.?向光侧细胞分裂太快导致向光侧细胞体积较小
14.达尔文父子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1、2两组实验,可得出尖端与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有关??????????B.?通过3、4、5三组实验,可得出感光部位在尖端
C.?通过该实验能得出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的结论??????????D.?该植物的弯曲部位在苗尖端下面
15.如图为温特的部分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将琼脂块换成云母片,实验结果相同??????????????????B.?生长素扩散至琼脂块是跨膜运输
C.?该图不能证明幼苗的生长是由苗尖端的生长素引起的??????????D.?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随着其上放的苗尖端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二、综合题
16.柱花草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牧草,对低温胁迫较为敏感,易发生冷害。下表所示为科研人员测得的在温度胁迫下的柱花草叶片光合速率等相关指标,图示为柱花草叶片发育过程中总叶绿素含量和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Fv/
Fm
光合放氧速率[mmol
O2/(g
FW·h)]
细胞内ATP含量(mmol/g
DW)
RuBPcase活性[μmol
CO2/(mg蛋白·min)]
表观光合速率[μmol
CO2/(m2·s)]
对照(20
℃)
0.87
16.28
286.38
6.86
15.63
低温处理(6
℃)
0.68
3.09
127.67
3.34
7.74
高温处理(36
℃)
0.85
14.51
237.74
6.07
15.09
注:①Fv/Fm的大小表示色素复合体受伤害的程度;
②RuBPcase是催化CO2和RuBP(五碳化合物:C5)结合的酶。
(1)RuBPcase催化CO2和RuBP反应生成两分子的________,当光照减弱,其他条件不变时,RuBP(五碳化合物:C5)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2)据表分析,低温处理能抑制光合作用,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低温会导致________从而引起光反应生成的ATP、NADpH少;二是低温还能________,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下降。
(3)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需先用_______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新叶展开前,因________,实际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故表观光合速率为负值。
(4)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冬季时常有低于10
℃寒流袭击,这严重危害柱花草的越冬,甚至引起植株的死亡,寒流来前,可通过喷施适量的________提高其抗寒性。
17.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花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一系列浓度的2,4?D溶液各9
mL,具体如图一所示。据图所示,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还应进行的操作是应________,该操作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体现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填“单一变量”或“平行重复”)原则。
(2)选择生长状况相同,芽的数量相同的迎春枝条若干,随机均分成________组。
(3)用2,4?D溶液处理枝条的两种方法是沾蘸法和________。其中对照组用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相同时间。
(4)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组迎春枝条的________,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实验结果表明: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________mol/L之间,该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两重性。
18.如图表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和运输方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长素集中分布在________的部分;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中,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为了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空间位置无关,以胚芽鞘、刀片、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等为实验材料,采用一组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方法和预期的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从运输方式上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主要发生在________等部位;植物茎的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性均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
19.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初步得出:甲和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2)由图1的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0.5μmol/L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为探究3μmol/L的激素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_______组实验。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①Z浓度和X浓度的甲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可知,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X>Y???
B.X>Z???
C.Y>Z???
D.Z>Y或Y>Z
20.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该幼苗不同器官的作用结果。据图回答。
(1)图甲中,②处的生长素浓度比①处更________,②处生长素浓度可用图乙________点对应浓度表示,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图甲④处生长素浓度可用图乙________点对应的浓度表示。③处生长素浓度对应的生长效应是________。
(2)图甲⑥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G点对应的浓度,为加快⑥处芽的生长,措施是________。
(3)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mol?L-1

这一浓度对根的生长效应是________。
(4)从图乙可知,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从弱到强依次为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2,4-D可杀除禾谷类田间双子叶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植物对2,4-D的敏感性强
B.?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存在生长素与乙烯的对抗作用
C.?赤霉素能促进果柄伸长,使无籽葡萄的果实增大
D.?喷洒脱落酸可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
2.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中,将等量长势相同的3组枝条,分别插入2,4-D浓度为0、a、b(a
A.?Y>X>Z????????????????????????????B.?Y>Z>X????????????????????????????C.?Z>Y>X????????????????????????????D.?Z>X>Y
3.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GA1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GA含量影响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
B.?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能促进GA20至GA29的合成
C.?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上升
D.?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
4.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
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5.某同学进行了2,4-D不符合题意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6.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7.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述正确的是(?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游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8.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实验中,测得乙烯相对浓度、叶片脱落率以及茎段长度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长素浓度相对值
0mg/L
0.001
mg/L
0.01
mg/L
0.1
mg/L
乙烯相对浓度(mg/L)
0
3
4
8
叶片脱落率(%)
2
9
6
1
茎段长度(mm)
7
7.6
7.8
7.2
A.?在一定范围内,乙烯相对浓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
B.?与生长素浓度0.00lmg/L组相比,浓度为0.01mg/L组对茎段伸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C.?促进植物茎段伸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001mg/L到0.01mg/L之间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可能相同
9.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苹果由小变大、由青变红相关的激素是生长素和脱落酸
B.?赤霉素与生长素起协同作用,可促进细胞分裂,使作物茎秆纤维增加
C.?不同浓度的
2,4-D
对插枝生根的调节效果可能相同
D.?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时,为避免内源激素的干扰作用,应选择不带芽的插条
10.如图1是以小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则在图2表示的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小麦胚芽鞘弯曲程度关系的4条曲线中,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1.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杨酸是细胞合成的能催化水稻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有机物
B.?相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不同水稻幼苗后的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C.?水杨酸对YTA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更敏感
12.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某同学按如下图步骤配制一系列浓度的2,4-D溶液,再选择枝条一分组、编号→浸泡枝条一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

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A.?6个组实验中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枝条
B.?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需取出1mL
C.?2,4-D浓度高于10-11后就抑制生根,体现两重性
D.?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是10-10-10-11mol/L
13.图为禾本科幼苗在单侧光照下向光弯曲生长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更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细胞发生弯曲
C.?向光侧细胞较小是因为强光下生长素失去作用????D.?向光侧细胞分裂太快导致向光侧细胞体积较小
14.达尔文父子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1、2两组实验,可得出尖端与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有关??????????B.?通过3、4、5三组实验,可得出感光部位在尖端
C.?通过该实验能得出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的结论??????????D.?该植物的弯曲部位在苗尖端下面
15.如图为温特的部分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将琼脂块换成云母片,实验结果相同??????????????????B.?生长素扩散至琼脂块是跨膜运输
C.?该图不能证明幼苗的生长是由苗尖端的生长素引起的??????????D.?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随着其上放的苗尖端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二、综合题
16.柱花草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牧草,对低温胁迫较为敏感,易发生冷害。下表所示为科研人员测得的在温度胁迫下的柱花草叶片光合速率等相关指标,图示为柱花草叶片发育过程中总叶绿素含量和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Fv/
Fm
光合放氧速率[mmol
O2/(g
FW·h)]
细胞内ATP含量(mmol/g
DW)
RuBPcase活性[μmol
CO2/(mg蛋白·min)]
表观光合速率[μmol
CO2/(m2·s)]
对照(20
℃)
0.87
16.28
286.38
6.86
15.63
低温处理(6
℃)
0.68
3.09
127.67
3.34
7.74
高温处理(36
℃)
0.85
14.51
237.74
6.07
15.09
注:①Fv/Fm的大小表示色素复合体受伤害的程度;
②RuBPcase是催化CO2和RuBP(五碳化合物:C5)结合的酶。
(1)RuBPcase催化CO2和RuBP反应生成两分子的________,当光照减弱,其他条件不变时,RuBP(五碳化合物:C5)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2)据表分析,低温处理能抑制光合作用,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低温会导致________从而引起光反应生成的ATP、NADpH少;二是低温还能________,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下降。
(3)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需先用_______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新叶展开前,因________,实际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故表观光合速率为负值。
(4)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冬季时常有低于10
℃寒流袭击,这严重危害柱花草的越冬,甚至引起植株的死亡,寒流来前,可通过喷施适量的________提高其抗寒性。
17.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花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一系列浓度的2,4?D溶液各9
mL,具体如图一所示。据图所示,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还应进行的操作是应________,该操作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体现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填“单一变量”或“平行重复”)原则。
(2)选择生长状况相同,芽的数量相同的迎春枝条若干,随机均分成________组。
(3)用2,4?D溶液处理枝条的两种方法是沾蘸法和________。其中对照组用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相同时间。
(4)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组迎春枝条的________,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实验结果表明: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________mol/L之间,该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两重性。
18.如图表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和运输方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长素集中分布在________的部分;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中,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为了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空间位置无关,以胚芽鞘、刀片、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等为实验材料,采用一组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方法和预期的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从运输方式上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主要发生在________等部位;植物茎的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性均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
19.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初步得出:甲和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2)由图1的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0.5μmol/L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为探究3μmol/L的激素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_______组实验。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①Z浓度和X浓度的甲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可知,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X>Y???
B.X>Z???
C.Y>Z???
D.Z>Y或Y>Z
20.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该幼苗不同器官的作用结果。据图回答。
(1)图甲中,②处的生长素浓度比①处更________,②处生长素浓度可用图乙________点对应浓度表示,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图甲④处生长素浓度可用图乙________点对应的浓度表示。③处生长素浓度对应的生长效应是________。
(2)图甲⑥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G点对应的浓度,为加快⑥处芽的生长,措施是________。
(3)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mol?L-1

这一浓度对根的生长效应是________。
(4)从图乙可知,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从弱到强依次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D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A、2,4-D为生长素类似物,其作用具有两重性,由于双子叶杂草相较于单子叶作物对2,4-D的敏感性更强,可利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促进单子叶作物生长,A正确;
B、生长素能抑制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乙烯能促进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二者存在对抗作用,B正确;
C、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促进果实的发育,引起无籽葡萄的形成,C正确;
D、喷洒细胞分裂素能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激素往往是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每种激素的作用取决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根据各种植物激素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及应用,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植物激素简介:
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主要作用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再生长旺盛的部位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果实衰老和脱落
乙烯
各部位均可产生,成熟果实更多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2.D
【考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
【解析】根据生长素的两重性可得如下图像,已知0、a、b(a故答案为:D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机理:主长素促进生长的原因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不是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2)作用的两重性:一般情况下,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例如
就植物生长来说,从图中可以知道a
点表示根生长的最适宜的浓度,b点表示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分界点。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需求不同,从上图可以看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根>芽>茎。?
3.A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去除顶芽的豌豆苗中IAA的含量减少,则从GA1合成GA8的路径不会被IAA阻断,GA8的含量会比保留顶芽的豌豆苗高,A符合题意;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会抑制GA20至GA29的合成,B不符合题意;用乙烯处理豌豆苗,不能从图中信息预测GA1的含量变化,C不符合题意;若去除顶芽后,GA8的含量会升高,而由于只有GA1具有生物活性,故豌豆苗茎节段不会伸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乙可分析,外源添加生长素会一方面会抑制GA8和GA29的合成,另一方面能够促进GA1和GA20的合成。结合图甲可理解为外源生长素阻断了从GA1合成GA8和从GA20合成GA29的路径,从而使GA1和GA20的含量上升。
4.B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植物的生长是由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引起的,单侧光照射引起的是植物向光生长,A不符合题意;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B符合题意;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运输到尖端下方,使尖端下方的细胞伸长,C不符合题意;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所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一定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长素由尖端产生,通过极性运输将生长素输送到尖端下部对细胞的生长起作用,单侧光的照射会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导致背光侧的细胞生长速度快,引起植物的向光生长。
5.B
【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解析】A、图中纵坐标表示实验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插枝生根的观测指标可以用生根数量表示,也可以用生根平均长度表示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而其为可变因素,故B符合题意;
C、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其生理作用具两重性,因此甲组浓度可能高于乙组,也可能低于乙组,故C不符合题意;
D、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不同组别处理时间应该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因此低于最适浓度时,随其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高于最适浓度时,随其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抑制和杀死植物。
6.C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解: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A正确;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B正确;
C、①②⑤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②③④⑥的结果证明幼苗弯曲生长是由于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导致的,C错误;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D正确.
故选:C.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去掉苗尖端,幼苗不生长也不弯曲;②去掉苗尖,放置含有尖端化学物质的琼脂块,幼苗直立生长;③的左图去掉苗尖,在右侧放置含有尖端化学物质的琼脂块,幼苗向左侧生长;③的右图去掉苗尖,在左侧放置含有尖端化学物质的琼脂块,幼苗向右侧生长;④的左图去掉苗尖,放置空白琼脂块,幼苗不生长;④右图去掉苗尖,在左侧放置空白琼脂块,幼苗不生长.
7.D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赤霉素,A错误;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脱落酸,B错误;
C、看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不变,C错误;
D、赤霉素促进发芽,脱落酸抑制发芽,第5周对照组发芽率开始上升,故第5周时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大于实验开始时,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题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外施试剂的种类,因变量是马铃薯块茎发芽率,看图可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赤霉素促进发芽,脱落酸抑制发芽,据此答题.本题借助于曲线图考查赤霉素和脱落酸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8.C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A、分析表格可知: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率也不同,在一定范围内,乙烯相对浓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A正确;
B、生长素浓度0.01mg/L时,茎段长度7.8mm,比浓度为0.001mg/L时的7.6mm长,与生长素浓度0.00lmg/L组相比,浓度为0.01mg/L组对茎段伸长的促进作用更大,B正确;
C、促进该植物茎段伸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应在0.001mg/L到0.1mg/L之间,C错误。
D、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乙烯相对浓度也增加,而叶片脱落率先增加后减少,故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可能相同,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乙烯:促进果实成熟。(2)分析表格可知: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率也不同,在一定范围内,乙烯相对浓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乙烯相对浓度也增加,而叶片脱落率先增加后减少。
9.C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A、苹果由小变大、由青变红相关的激素是生长素和乙烯等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没有脱落酸的作用,A错误;
B、赤霉素与生长素起协同作用,可促进细胞伸长,使作物茎秆纤维增加,B错误;
C、由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表现为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故不同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枝生根的调节效果可能相同,C正确;
D、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每个枝条上侧芽的数量属于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知识归纳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相互促进方面
①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③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④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乙烯。
⑤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10.C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琼脂块上放置的胚芽鞘尖端数量越多,则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越多,将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左侧,则胚芽鞘左侧生长较快,向右弯曲生长。一定范围内,随琼脂块上放置的胚芽鞘尖端数量增加,向右弯曲的角度增大,琼脂块上放置的胚芽鞘尖端达到一定数值时,向右弯曲的角度不再增大,曲线③符合这一变化规律。选C。
【分析】图1中小麦胚芽鞘尖端是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合成的生长素可以扩散进入琼脂块,图2中纵坐标代表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横坐标代表胚芽鞘弯曲的方向和弯曲程度。生长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的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减弱,甚至抑制生长。
11.D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A、水杨酸是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是催化作用,A错误;
B、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水杨酸对品系YTA蛋白质相对含量起促进作用,对品系YTB蛋白质相对含量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所以相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不同水稻幼苗后的实验结果不同,B错误;
C、水杨酸对品系YTA蛋白质相对含量起促进作用,无两重性,对品系YTB蛋白质相对含量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
D、用3.75×10-5mol·L-1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水杨酸浓度为0mol·L-1的对照组,用7.5×10-5mol·L-1和1.5×10-4mol·L-1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水杨酸浓度为0mol·L-1的对照组,由此说明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A,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水杨酸浓度为0mol.L-1的对照组,由此说明水杨酸对品系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用1.5×10-4mol.L-1的水杨酸处理6~30h的实验组,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说明1.5×10-4mol.L-1浓度的用效果最为显著。用3.75×10-4mol.L-1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水杨酸浓度为0mol.L-1的对照组,用7.5×10-4mol.L-1和1.5×10-4mol.L-1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水杨酸浓度为0mol.L-1的对照组,由此说明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
12.C
【考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
【解析】解:A.
实验组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故6个组实验中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枝条,A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图中显示,在进行稀释操作时,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需取出1mL,B不符合题意;
C.
图中不同浓度的2,4-D溶液未体现抑制生根效果,C符合题意;
D.
据数据可知,10-10mol/L和10-11mol/L条件下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推测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是10-10-10-11mol/L之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本实验是“
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浓度,蒸馏水组为对照组,因变量为根的平均数目或条数。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组2,4-D溶液浓度对插枝生根为抑制作用,2、3、4、5组2,4-D溶液浓度对插枝生根都为促进作用。据此答题。
13.A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A.
据图可知,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细胞长得长,说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更能促进细胞的伸长,A符合题意;
B.
据分析可知,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细胞生长的快,B不符合题意;
C.
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虽然低于背光侧,但仍起促进作用,促进细胞的生长,C不符合题意;
D.
生长素不能促进细胞分裂,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由向光侧往背光侧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细胞生长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由向光侧往背光侧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从而使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幼苗出现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14.C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A、第2组去掉顶端,结果胚芽鞘不弯曲也不生长,说明尖端与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有关,A不符合题意;
B、第3组尖端不能接受到光,尖端以下能接受光,第4组尖端能接受到光,尖端以下能接受光,第5组尖端能接受到光,尖端以下不能接受光,结果第三组胚芽鞘直立生长,第4组和第5组都向光弯曲生长,可得出感光部位在尖端,B不符合题意;
C、通过该试验不能得出是某种化学物质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部,C符合题意;
D、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该植物的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伸长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2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3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4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5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因此,A、B、D正确,C错误。
15.C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将琼脂块换成云母片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琼脂块中没有生物膜,所以生长素扩散至琼脂块不是跨膜运输,B不符合题意;证明幼苗的生长是由苗尖端的生长素引起的,需有空白对照,所以该图不能说明幼苗的生长是由苗尖端的生长素引起的,C符合题意;苗尖端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生长素浓度不再增加,达到的最大值为苗尖端内本身的浓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
二、综合题
16.(1)三碳化合物;减少
(2)色素复合体受伤害,吸收的光能减少;降低RuBPcase活性,二氧化碳固定速率减慢
(3)无水乙醇;总叶绿素含量低,且新叶未展开,光合面积小
(4)脱落酸
【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1)在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中,RuBPcase催化CO2和RuBP反应生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当光照减弱,其他条件不变时,ATP和NADpH产生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产生的C5减少,因此C5含量减少。(2)Fv/Fm的大小表示色素复合体受伤害的程度,低温处理组的Fv/Fm的比值与RuBPcase活性均低于其他组,据此可推知:低温处理能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低温会导致色素复合体受伤害,吸收的光能减少;二是降低RuBPcase活性,二氧化碳固定速率减慢,从而导致碳反应速率下降。(3)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欲测定叶绿素含量,需先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分析柱形图可知:新叶展开前,因总叶绿素含量低,且新叶未展开,光合面积小,实际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故表观光合速率为负值。(4)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增加植物的抗寒性,因此寒流来前,可通过喷施适量的脱落酸提高其抗寒性。
【分析】据图与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低温主要通过影响色素复合体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及降低RuBPcase的活性影响来暗反应,从而达到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据此答题。
17.(1)吸去1
mL溶液;单一变量
(2)6
(3)浸泡法;等量的蒸馏水
(4)(平均)生根数
(5)10-11~10-10;能
【考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1)从1号烧杯吸取1mL的2,4-D溶液(此时计算得到2,4-D物质的量是110-11mol),加入2号烧杯,就往2号试管加入9mL水,2号试管溶液体积变为10mL,而2,4-D的物质的量还是110-11mol,2号试管2,4-D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0-9mol/L,1号烧杯体积变成9mL。以此类推,我们可以配制出10-10mol/L,10-11mol/L,10-12mol/L的2,4-D溶液,2号~4号烧杯溶液体积变成9mL,5号烧杯溶液体积变成10mL。本实验目的是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花枝条生根的影响,自变量就是“2,4-D溶液浓度”。为了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对5号烧杯中溶液进行的操作是吸去1mL溶液,保持各烧杯溶液体积都是9mL,体现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
(2)实验选取了5组不同溶液浓度2,4-D,为了排除水对实验结果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组,即用9mL蒸馏水代替2,4-D溶液。所以一共有6组实验,选择生长状况相同,芽数量相同的迎春花若干,随机均分成6组。
(3)用2,4-D溶液处理枝条的方法除了题目的方法,还有浸泡法。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对照组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2,4-D溶液,并在相同条件处理相同时间。
(4)本实验目的是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花枝条“生根”的影响,故因变量是“生根”,可以测量“平均生根数”,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实验结果表明,随着2,4-D溶液浓度增加,平均生根数先增加,再下降,促进生根最适浓度在10-11mol/L~10-12mol/L之间,体现出生长素作用两重性,即促进生根,也抑制生根。
【分析】1、已知1号烧杯原先有10毫升溶液。现在从1号烧杯吸取1mL到2号烧杯,1号烧杯变成9mL溶液。2号烧杯的溶质,来自从1号烧杯吸取的1mL溶液里面的溶质。往2号烧杯加9毫升水,则可以把1号烧杯溶液稀释10倍。以此类推,稀释法得到各浓度梯度的溶液。
2、探究性实验要设置好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唯一人为改变的变量,用于探究变量的影响。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变量,无关变量是可能对实验造成影响但是在各组实验中,被严格控制为一样的变量。
18.(1)生长旺盛;微量、高效
(2)将胚芽鞘去掉尖端,形态学上端向下,在形态学上端放一块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形态学下端放一块空白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检测形态学下端的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形态学下端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
(3)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转运;根尖、芽尖、茎尖等;向光性、背地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1)生长素起着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作为植物激素,生长素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中,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2)该实验目的是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空间位置无关,故实验方法为:将胚芽鞘去掉尖端,形态学上端向下,在形态学上端放一块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形态学下端放一块空白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检测形态学下端的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预期结果:形态学下端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从运输方式上都是主动运输,具有的特点是: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转运。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主要发生在根尖、芽尖、茎尖等部位;植物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均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
【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有三种形式:一是需要能量的且单方向的极性运输;二是被动的通过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三是横向运输。
19.(1)促进;抑制
(2)不能;4
(3)两重性;ABD
【考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
【解析】(1)由图1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激素类似物甲浓度增加,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逐渐增多;而随着激素类似物乙浓度的增加,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激素类似物甲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激素类似物乙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2)由图1的结果不能判断0.5μmol/L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因为实验过程中设置的浓度梯度过大,且根据该实验的结果可知,激素类似物乙的最适浓度应该小于1μmol/L;为探究3μmol/L的激素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4组实验.分别为两种单独处理、共同处理以及清水组的对照。(3)①根据图2可知,在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中,X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小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Y和Z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大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且Z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最佳,Y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次之,说明X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Y和Z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再结合图1可知,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在促进生长浓度中有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生长浓度存在两个浓度(一大一小)对生长效应相同。由此可以得出起抑制作用的X浓度应该大于起促进作用的Y和Z浓度。但Y和Z浓度大小不能确定,因此,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为X>Y
;X>Z
;Z>Y或Y>Z,即AB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
题图分析,图1中,随着激素乙浓度的升高,月季插条生根数量逐渐减少,而在一定范围内,随激素甲浓度升高,月季插条生根数量增加,因此激素甲作用效果为促进,乙作用效果为抑制;图2中,在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中,X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小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Y和Z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大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且Z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最佳,Y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次之,说明X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20.(1)高;F;两重性;C或H;促进
(2)去除顶芽⑤
(3)10-8;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茎、芽、根(茎<芽<根)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1)图甲中,②处生长素浓度高于①处,且②处表现为抑制生长,故用图乙F点表示;图甲④处生长素浓度较高且促进茎的生长,可用图乙C或H表示;③处也表现为促进。(2)图甲6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G点对应浓度,属于顶端抑制现象,可采用去除顶芽的方式促进生长。(3)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1

这一浓度对应根的生长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4)从图乙可知,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茎<芽<根。
【分析】甲:生长素浓度,②>①,④>③,①②处生长素浓度差异表现为根的向地性。③④处生长素差异体现为茎的背地性;乙: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根>芽>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