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2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2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9 19:5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长、正方形的周长》
(沪教版小学数学)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尝试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能熟练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团结精神、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并总结归纳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评价
关注点
空间想象、几何直观、数学表达、总结归纳、方法多样化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1.情景引入
复习周长的概念,为本节新授课做铺垫。
出示课件,说说谁走的多?

他们走的路程,就是要求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让学生回顾旧知,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2.知识新授
通过计算,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学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0+6+10+6=32(厘米)
6×2+10×2=32(厘米)
2×(10+6)=32(厘米)
3、归纳、总结长方形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2×(长+宽)
4、辨析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明确周长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5、出示课件,通过测量计算长方形周长。
2×(5+7)=24(cm)
激发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优化;培养学生几何直观、数学表达、总结归纳和动手能力;培养倾听习惯。
通过练习,总结、归纳出正方形周长公式。
出示课件,量一量,计算周长。
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5+5)=20(米)
4×5=20(米)
总结、归纳正方形周长公式。
正方形周长=4×边长
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现在能知道谁走的多了吗?

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归纳能力。
3. 练习
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填表
计算
(1)一个长方形花坛长为32分米,宽18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要给一张边长为21厘米的正方形相片安装相框,需要多长的材料?
选择题
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2×10+5=30(厘米)。
一个长方形,长是1米,宽是20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2米。
小巧绕边长是50米的正方形草地跑了1圈,共行了200米路程。
一个正方形边长是8米,周长是64平方米。
选择题。
利用围墙的一边,用栅栏把长方形花圃围起来,已知花圃的长是25米,宽是10米,至少要用多少米长的栅栏?
培养学生的应用和空间想象能力。
4. 总结
总结本课内容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回顾、小结,梳理知识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