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yy
X
RR
X
YY
X
rr
y R
Y r
Y y
R r
Y Y y y
X
X
X
X
R R r r
y R
Y r
复习回顾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性状表现与性别关联,叫做伴性遗传。
1.控制果蝇性别的染色体是哪条?
2.果蝇的白眼和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哪里?
3.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性状表现在F1中有何差异?
自制个性化模板
D
I
Y
第3节 伴性遗传
发现:18世纪 道尔顿 道尔顿症
性状:色觉障碍,红绿不分.
一、人类的红绿色盲
我国男色盲率:4.71%
我国女色盲率:0.67%
男性染色体
女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
男、女相同
(22对)
性染色体:
男、女不同
(1对)
对性别起决定作用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人的性别决定过程:
1 : 1
卵细胞
22+X
44+XX
子 代
44+XY
受精卵
44+XY
44+XX
亲 代
比 例
1 : 1
22+X
22+Y
精子
假设:
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
×
该图中会有女性患者吗?
色觉有关基因型
性 别
女
男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B
B
B
b
b
b
B
b
伴 性 遗 传
表现型
正常
正 常
(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请谈一谈为什么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对红绿色盲进行分析(P35,思考、讨论)
(1)请判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还是显性遗传病?
(2)用B和b分别表示正常色觉和色盲基因,能在图中标出Ⅰ代1、2,Ⅱ代1、2、3、4、5、6和Ⅲ代5、6、7、9个体的基因型吗?
对红绿色盲进行分析(P35,思考、讨论)
(1)Ⅰ代的1号把病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谁?
(2)Ⅱ代中的5号又把致病基因传给了Ⅲ代中的谁?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写出下列婚配的图解:
X X
X X
X X
X X
B B
b b
X Y
X Y
X Y
X Y
b
B
b
B
B b
B b
①
②
③
④
XbY
男性色盲
XBXB
女性正常
Xb
XB
Y
×
配子
1 : 1
比例
XBXb
女性携带者
XBY
男性正常
P
后代
XBY
男性正常
XBXb
女性携带者
XB
Xb
XB
Y
×
配子
1 : 1 : 1 : 1
比例
XBXb
女性携带者
XBY
男性正常
XbY
男性色盲
P
XBXB
女性正常
后代
XbY
男性色盲
XBXb
女性携带者
XB
Xb
Xb
Y
×
配子
1 : 1 : 1 : 1
比例
XbXb
女性色盲
XBY
男性正常
XbY
男性色盲
P
XBXb
女性携带者
后代
XBY
男性正常
XbXb
女性色盲
Xb
XB
Y
×
配子
1 : 1
比例
XBXb
女性携带者
XbY
男性色盲
P
后代
写出下列婚配的图解:
X X
X X
X X
X X
B B
b b
X Y
X Y
X Y
X Y
b
B
b
B
B b
B b
①
②
③
④
请重点看④,④中女患者的Xb基因分别来自谁,她的Xb基因只能遗传给谁?
女患,其父其子必全患
总结:红绿色盲病的遗传特点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女患,其父其子必全患
男患多于女患
隔代遗传
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病
血友病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简称:伴X显性遗传病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VitaminD-resistant rickets)其特征包括低磷、钙酸盐血症,肠道钙、磷吸收功能障碍,对维生素D无反应的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注:正常基因是隐性的(用d表示)
患者基因是显性的(用D表示)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X X
D D
X X
D d
X X
d d
X Y
D
X Y
d
患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正常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系图
(1)该系谱图中每一代都有患者吗?为什么?
(2)该系谱图中男患者多还是女患者多?为什么?
总结: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男患,其母其女必全患
女患多于男患
代代遗传
三、伴Y 染色体遗传
特点: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在男性中表现出来,即:父传子、子传孙,传男不传女。
外耳道多毛症
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男孩 男孩 B .女孩 女孩
C. 男孩 女孩 D.女孩 男孩
back
遗传
咨询
C. 男孩 女孩
生物的性别决定
1.由性染色体来决定
XY型性别决定
ZW型性别决定
XY:雄性
XX:雌性
ZZ:雄性
ZW:雌性
两条异型的同源染色体
2.环境因素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芦花鸡
非芦花鸡
ZBW
ZbZb
非芦花雄鸡 芦花雌鸡
亲代
Zb
ZB
W
ZBZb
ZbW
芦花雄鸡
非芦花雌鸡
1 : 1
非芦花雄鸡与芦花雌鸡交配的遗传现象
子代
配子
×
指导生产实践
XY同源区段
Y非同源区段
X非同源区段
X染色体
Y染色体
五、伴性遗传的其他情况
六、细胞质遗传
是指子代的性状由细胞质内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叶绿体上的基因。
②母系遗传:不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总是受母本(卵细胞)细胞质基因控制。
①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均等分配,所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特点
后代不论男女均患
家系遗传图谱分析“四步曲”
1、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2、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
3、判断显隐性,确定是伴X还是常
4、写出基因型,计算概率
七、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1、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病
2、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
3、判断显隐性
(1)双亲正常,子代有患者,为隐性(无中生有)。图1
(2)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为显性(有中生无)。图2
(3)亲子代都有患者,无法准确判断,可先假设,再判断。 图3
图1
图2
图3
确定是否为伴X染色体遗传
(1)隐性遗传看女病,父正子正非伴性
(2)显性遗传看男病,母正女正非伴性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例题1.下图是六个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
(1)可判断为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是图_____________。
(2)可判断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的是图__________。
(3)可判断为Y染色体遗传的是图______________
(4)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图______________
B
C和E
D
A和F
THANK YOU!
D
I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