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牛顿第一定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 )
提示: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一定静止,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
提示: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儿认为若没有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 √ )
提示:笛卡儿认为若没有力作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4)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速度大时,惯性也大.( × )
提示: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都没关系.质量越大的物体,它的惯性越大.
(5)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果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是使物体运动.( √ )
提示: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速度.
知识点1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2.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说明( C )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时速度不变
C.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解析: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不需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选项A、B、D错误,C正确.
知识点2 牛顿第一定律
3.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
解析: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项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项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C项错误;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具有惯性以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项错误.
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C )
A.悬浮在空中不动
B.速度逐渐减小
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判断
解析: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
知识点3 惯性
5.(多选)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质量就是惯性
B.物体运动遵循牛顿第一定律,是因为物体有惯性
C.人飞跑时不易被别人挡住,是因为飞跑时的惯性要比走路时大
D.从受一定牵引力作用下的汽车上不断卸下货物,汽车速度的变化不断加快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而质量只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所以选项A错误;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才有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所以选项B正确;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仅由其质量大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及受力情况都无关,所以选项C错误;汽车受力不变时,卸下货物,汽车的惯性变小,所以运动状态变化加快,加速度变大,选项D正确.
6.下列事例中,利用了物体的惯性的是( C )
①跳远运动员在起跳
②跳伞运动员在落
前尽可能快速助跑
地前打开降落伞
③自行车轮胎制
④铁饼运动员在掷
成不平整的花纹
出铁饼前快速旋转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②中打开降落伞是为了增大运动员受到的阻力,③中轮胎制成不平整花纹是为了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故选项C正确.
7.情境:如图所示,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小车上固定着盛满水的碗.若突然发现碗中的水向右洒出.
问题:试通过此种现象分析小车可能的运动情况.
提示:水之所以会洒出,是因为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碗的运动状态随小车一起变化,而由于惯性,水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答案:见解析 解析:若小车原来向左匀速运动,突然开始向左加速运动,碗随车开始向左加速,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碗中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匀速运动状态,水相对于碗向右运动,水向右洒出,所以小车可能向左加速;若车原来向右匀速运动,突然向右减速运动,碗随车开始向右减速,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向右的匀速运动状态,水相对于碗向右运动,水将向右洒出,所以小车也可能向右减速.
8.情境: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
问题:(1)如果小车上表面粗糙,则木块将如何运动?(2)如果小车上表面光滑,则木块将如何运动?
提示:若小车上表面粗糙,小车停止运动时,小车会对物块产生一个摩擦力阻碍物块相对于小车的运动.若小车上表面光滑,则小车停止运动时,物块在水平方向上仍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当小车遇到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由于惯性将继续向右运动,若小车上表面粗糙,木块下部受到一个向左的摩擦力,使其下部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很快停止,而上部仍要向右运动,所以木块将向右倾倒.
(2)如果小车上表面光滑,当小车停止时,木块有向右运动的状态,而木块下部不受摩擦力,这样整个木块由于惯性将保持向右的匀速直线运动而不会倾倒.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1.他开创了运用数学推理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爱因斯坦曾评价其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位科学家是( C )
A.笛卡儿
B.亚里士多德
C.伽利略
D.牛顿
解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实验基础上结合科学推理得出结论,开创了历史先河,C正确.
2.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了自然规律
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3.(多选)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而得到的,它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B、D正确.
4.(多选)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它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所受的合外力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
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静止的
解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A正确,C错误;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错误,D正确.
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可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B.牛顿第一定律中提出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条定律可能是错误的
C.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是伽利略一个人的研究成果
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总结出来的
解析: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由实验直接验证,但是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由牛顿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总结出来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6.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D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解析:人在静止的车厢内,跳起后,水平方向不动,车厢静止,二者水平方向保持静止,人下落后会回到原位置;当车厢匀速前进,二者水平方向保持相对静止,人依然会下落到原位置,A、B错误;人处于减速前进的车厢内跳起后,人在水平方向速度不变,但是车厢速度减小,人相对于车厢向前运动,人下落后会落到起跳点的前方,C错误;人处于加速前进的车厢,人跳起后水平方向速度不变,车厢速度增大,人相对车厢向后运动,故人下落后,落在起跳点的后方,D正确.
7.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我国杰出学者墨子认为:“力,刑之所以奋也”.“刑”同“形”,即物体;“奋”,即开始运动或运动加快,对墨子这句关于力和运动观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墨子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墨子认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此观点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D.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解析:由题意可知“力,刑之所以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使运动的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这句话反映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不相同,故本题应选C.
8.如图所示,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B )
A.冰壶的速度
B.冰壶的质量
C.冰壶受到的推力
D.冰壶受到的阻力
解析:决定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故选项B正确.
9.一装有水的碗置于火车车厢内的水平桌面上.当火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时,碗内水面形状接近图( A )
A
B
C
D
解析:火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由于惯性,水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继续向右运动,导致右侧水面高于左侧水面,故A正确.
10.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滑的木块,木块上表面水平,木块上有一光滑小球,快速向右推动木块,小球可能落在桌面上的( C )
A.A点
B.B点
C.O点
D.无法确定
解析: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所以水平方向的运动状态不变,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落在O点.故选C.
11.某同学为了取出如图所示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则( B )
A.此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
B.该同学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惯性
C.羽毛球筒向下运动过程中,羽毛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才会从上端出来
D.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
解析: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羽毛球筒在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而羽毛球由于惯性而保持静止,所以羽毛球会从筒的上端出来,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惯性,故B正确.
12.如图所示,在一辆上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 D )
A.若m1B.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
C.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
D.两个小球一定不相碰
解析:小车上表面光滑,因此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与质量大小无关),故D正确.
13.(多选)小轩很喜欢爸爸新买的数码照相机,在旅途中拍下了直线行驶的火车内桌面上塑料杯不同瞬间的状态,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C )
甲
乙
丙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解析:题图甲中,塑料杯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说明此时火车可能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塑料杯向右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加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右倾倒,火车向右减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题图丙中,塑料杯向左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减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左倾倒,火车向右加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所以,题图甲中火车可能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题图丙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选项A、C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14.(10分)找两个相同的瓶子,内盛清水,用细绳分别系一铁球、一泡沫塑料球置于水中,使铁球悬挂、塑料球悬浮,如图甲所示.当瓶子突然向右运动时(有向右的加速度),观察比较两个球的运动状态.你看到的现象也许会让你惊讶,小铁球的情况正如你所想的一样,相对瓶子向左运动,但塑料球却相对瓶子向右运动,如图乙所示.为什么会这样呢?
甲
乙
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相同体积的水质量与球的质量不相同,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故铁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比瓶子中同体积的水慢,所以铁球会相对瓶子向左偏,而塑料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比瓶子中同体积的水快,所以塑料球会相对瓶子向右偏.
15.(12分)如图所示,重球系于DC绳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BA绳,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绳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时,哪根绳先断?为什么?
答案:见解析 解析:当拉力缓慢增大时,AB绳的张力等于拉力,而DC绳的张力等于拉力与重球重力的合力,DC绳承受的拉力大,故DC绳先断.
(2)在绳的A端突然用很大的力一拉时,哪根绳先断?为什么?
答案:见解析 解析:瞬间用力拉A端,由于重球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对DC绳的拉力来不及变化时,AB绳由于不能承受巨大的拉力而先断裂.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牛顿第一定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
(2)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3)笛卡儿认为若没有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 )
(4)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速度大时,惯性也大.( )
(5)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果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是使物体运动.( )
知识点1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2.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说明( )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时速度不变
C.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知识点2 牛顿第一定律
3.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
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
A.悬浮在空中不动
B.速度逐渐减小
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判断
知识点3 惯性
5.(多选)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就是惯性
B.物体运动遵循牛顿第一定律,是因为物体有惯性
C.人飞跑时不易被别人挡住,是因为飞跑时的惯性要比走路时大
D.从受一定牵引力作用下的汽车上不断卸下货物,汽车速度的变化不断加快
6.下列事例中,利用了物体的惯性的是( )
①跳远运动员在起跳
②跳伞运动员在落
前尽可能快速助跑
地前打开降落伞
③自行车轮胎制
④铁饼运动员在掷
成不平整的花纹
出铁饼前快速旋转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情境:如图所示,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小车上固定着盛满水的碗.若突然发现碗中的水向右洒出.
问题:试通过此种现象分析小车可能的运动情况.
8.情境: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
问题:
(1)如果小车上表面粗糙,则木块将如何运动?
(2)如果小车上表面光滑,则木块将如何运动?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1.他开创了运用数学推理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爱因斯坦曾评价其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位科学家是( )
A.笛卡儿
B.亚里士多德
C.伽利略
D.牛顿
2.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了自然规律
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多选)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多选)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它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所受的合外力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
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静止的
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可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B.牛顿第一定律中提出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条定律可能是错误的
C.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是伽利略一个人的研究成果
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总结出来的
6.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7.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我国杰出学者墨子认为:“力,刑之所以奋也”.“刑”同“形”,即物体;“奋”,即开始运动或运动加快,对墨子这句关于力和运动观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墨子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墨子认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此观点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D.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8.如图所示,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
A.冰壶的速度
B.冰壶的质量
C.冰壶受到的推力
D.冰壶受到的阻力
9.一装有水的碗置于火车车厢内的水平桌面上.当火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时,碗内水面形状接近图( )
A
B
C
D
10.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滑的木块,木块上表面水平,木块上有一光滑小球,快速向右推动木块,小球可能落在桌面上的( )
A.A点
B.B点
C.O点
D.无法确定
11.某同学为了取出如图所示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则( )
A.此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
B.该同学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惯性
C.羽毛球筒向下运动过程中,羽毛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才会从上端出来
D.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
12.如图所示,在一辆上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 )
A.若m1B.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
C.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
D.两个小球一定不相碰
13.(多选)小轩很喜欢爸爸新买的数码照相机,在旅途中拍下了直线行驶的火车内桌面上塑料杯不同瞬间的状态,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2分)
14.(10分)找两个相同的瓶子,内盛清水,用细绳分别系一铁球、一泡沫塑料球置于水中,使铁球悬挂、塑料球悬浮,如图甲所示.当瓶子突然向右运动时(有向右的加速度),观察比较两个球的运动状态.你看到的现象也许会让你惊讶,小铁球的情况正如你所想的一样,相对瓶子向左运动,但塑料球却相对瓶子向右运动,如图乙所示.为什么会这样呢?
甲
乙
15.(12分)如图所示,重球系于DC绳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BA绳,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绳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时,哪根绳先断?为什么?
(2)在绳的A端突然用很大的力一拉时,哪根绳先断?为什么?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