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与可能性》单元达标检测卷北京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与可能性》单元达标检测卷北京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9 21:0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与可能性》单元达标检测卷北京课改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是张璐某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成绩.
如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李老师去超市买菜,在路上遇到家长停下来交谈了一会儿,然后去超市买了菜回家.下面图(  )能够准确反映李老师的活动.
A.
B.
C.
D.
3.在下面三幅图中,最符合“龟兔赛跑”这则寓言故事的是(  )
A.
B.
C.
4.“小明走路去上学,走了一段路后,走了一段路后,怕迟到就跑步到学校”.下图能反映这样描述的是(  )
A.
B.
C.
5.如图是某商场2018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月份利润最少,是20万元
B.10月份利润最高,是48万元
C.1﹣4月份利润逐月下降
D.4﹣12月份利润逐月上升
6.乌鸦到处找水喝,它看到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但水位较低,且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沉思了一会儿后,聪明的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上升后,乌鸦喝到了水.在这个故事中,从乌鸦看到瓶子的那刻开始计时,下面统计图中,(  )最能反映时间和瓶中水面高度的关系.
A.
B.
C.
D.
7.“龟兔赛跑”中,骄傲的兔子自认为遥遥领先就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才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最终乌龟先到了终点…下列各图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是(  )
A.
B.
C.
8.从如图的统计图中可知道,甲车间2018年平均每季度的产值是(  )万元.
A.37.5
B.55
C.91.5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某食品厂上半年收支情况如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小的是 
 月, 
 月到 
 月收入增长最多.
(2)3月盈利 
 万元.
(3)上半年平均每月的支出约为 
 万元.(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0.如图表示了矿泉水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看图回答问题.
(1)5瓶的售价是 
 元.
(2)12瓶的售价是 
 元.
(3) 
 瓶的售价是36元.
(4)张阿姨买矿泉水的瓶数是李阿姨的3倍,张阿姨所花的钱数是李阿姨的 
 倍.
11.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小明家4个月水费统计图
(1)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 
 元.
(2)A月的水费比C月少 
 %.
(3)如果把平均水费记作0元,那么高出平均水费15元记作 
 元,低于平均水费5元记作 
 元.
12.如图是李明和张红从学校回家的行程情况.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先从学校回家, 
 先到家.
(2)从图中知道,李明在路上逗留 
 分钟.
(3)张红从学校回家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米.
13.看图填空。
(1)这是一幅 
 统计图。
(2)第二季度的月平均降水量是 
 毫米。(保留整数)
(3)2月份降水量比3月份多 
 %。
(4)从整体来看,上半年的降水量呈现 
 趋势。
14.(1)大众车销量最多的是 
 月,有 
 辆;奥迪车销量最多的是 
 月,有 
 辆.
(2)八月份奥迪比大众多销售 
 辆,十一月份大众比奥迪多销售 
 辆.
15.如图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是 
 统计图.
(2)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 
 千米.
(3)火车停站时间是 
 分钟.
(4)火车停站后时速比汽车每分钟快 
 千米.
(5)汽车比火车早到 
 分钟.
16.根据如图统计图填空.
(1)这是一个 
 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前半年降水量逐渐 
 ,后半年降水量逐渐 
 .
(2)最少的月份比最多的月份降水量少 
 %.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7.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判断对错)
18.如图.
小明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先到文化宫,在文化宫玩了20分钟后又去图书馆看书,然后骑自行车回家.
(1)文化宫离小明家 
 千米,图书馆离小明家 
 千米.
(2)小明在图书馆看书用了 
 分钟,从图书馆回家用了 
 分钟.
(3)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时 
 千米.
19.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 
 (判断对错)
20.如图图是小林同学放学骑车回家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林前3分钟与后3分钟骑车的平均速度和所走的距离相同. 
 .(判断对错)
21.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判断对错)
四.应用题(共7小题)
22.如图是某地区上半年各月份的最高气温统计图.
(1) 
 月份的最高气温最高,是 
 ℃; 
 月份的最高气温最低是 
 ℃.
(2) 
 月份的最高气温比上月份的最高气温增加的最多.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上半年最高气温的变化呈什么趋势?
23.王林和马军参加1000米的长跑比赛,下图中的两条折线分别表示两人在途中的情况,看图回答问题.
(1)跑完1000米,马军用了 
 分钟, 
 (填姓名)比赛赢了.
(2)起跑后的第1分钟, 
 速度快一些.第 
 分钟,两人跑的路程相同,是 
 米.
(3)王林的平均速度是 
 米/分.
24.如图是五(1)班同学家庭拥有车辆情况统计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轿车增长量最快是 
 年到 
 年,增长了 
 辆
(2)轿车与电动车辆数相差最多的是 
 年相差 
 辆.
25.看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3)2012~2016年平均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26.小强骑自行车到距家6km远的西湖去玩,根据如图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强在西湖玩了多长时间?
(2)如果从出发起一直骑车不休息,几时几分可以到达西湖?
(3)求小强返回时骑车的速度.
27.如是汽车的耗油量与路程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该汽车行驶20千米要耗油多少升?
(2)这次行程总共耗油多少升?大约行驶了多少千米?
28.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两个城市分别在哪个月降水量最多?哪个月降水量最少?
(2)两个城市最高降水量的差是多少?降水量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由图可知,④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多,所以不对;
①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少,所以也不对;
张璐所跳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方,所以②的值偏小一下,②错.
所以应该选C.
答: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③.
故选:C.
2.解:(1)从家出发到途中遇到家长前,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2)途中遇到家长停下来交谈了一会儿,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
(3)途中停留后到超市,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4)在超市买东西,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
(5)从超市回家,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只有选项A符合这一变化.
故选:A。
3.解:由故事可知:
乌龟一直在跑,直到终点;
兔子开始一路领先,跑了一段时间后,休息了一段时间,又跑到达终点.
结果是乌龟先到终点.
所以,图形C是正确的.
故选:C.
4.解:小明先走后跑,也就是速度由慢到快,离家的距离原来越远,通过观察,图B描述了小明的行为.
故选:B.
5.解:A.4月份利润最少,是20万元.此说法正确.
B.10月份利润最高,是48万元.此说法正确.
C.1﹣4月份利润逐月下降.此说法正确.
D.4﹣12月份利润逐月上升.此说法错误.
故选:D.
6.解:因为乌鸦沉思这段时间水位没有变化,所以首先排除C;
因为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将会上升,所以排除A;
因为乌鸦喝水后水位不低于原来的水位,所以排除B;
因此,只有D能反映时间后瓶中水面高度的关系.
故选:D.
7.C解:匀速行走的是乌龟,兔子在比赛中间睡觉;
后来兔子急追,路程又开始变化,排除A;
兔子输了,兔子用的时间应多于乌龟所用的时间,排除B.
故选:C.
8.解:(10+40+80+90)÷4
=220÷4
=55(万元)
答:甲车间2018年平均每季度的产值是55万元.
故选:B.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解:(1)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小的是4月份,4月到5月收入增长最多.
(2)30﹣10=20(万元)
答:3月盈利20万元.
(3)(20+30+10+20+20+30)÷6
=130÷6
≈21.67(万元)
答:上半年平均每月的支出约为21.67万元.
故答案为:4,4,5;20;21.67.
10.解:(1)5瓶的售价是10元.
(2)10÷5×12
=2×12
=24(元);
答:12瓶的售价是
24元.
(3)36÷(10÷5)
=36÷2
=18(瓶);
答:18瓶的售价是36元.
(4)张阿姨买矿泉水的瓶数是李阿姨的3倍,张阿姨所花的钱数是李阿姨的
3倍.
故答案为:10,24,18,3.
11.解:(1)(27+62+94+85)÷4
=268÷4
=67(元)
答: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
67元.
(2)(94﹣27)÷94
=67÷94
≈71.3%
答:A月的水费比C月少
71.3%.
(3)如果把平均水费记作0元,那么高出平均水费15元记作+15元,低于平均水费5元记作﹣5元.
故答案为:67;71.3;+15;﹣5.
12.解:(1)李明先从学校回家,张红先到家。
(2)从图中知道,李明在路上逗留4分钟。
(3)600÷4=150(米/分)
答:张红从学校回家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150米。
故答案为:李明、张红;4;150。
13.解:(1)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
(2)(64+65+148)÷3
=277÷3
≈92(毫米)
答:第二季度的月平均降水量是92毫米。
(3)(36﹣24)÷24
=12÷24
=0.5
=50%
答:2月份降水量比3月份多50%。
(4)从整体来看,上半年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故答案为:折线,92,50,上升。
14.解:(1)大众车销量最多的是九月和十二月,都是55辆;奥迪车销量最多的是十月,有60辆.
(2)45﹣30=15(辆)
50﹣38=12(辆)
答:八月份奥迪比大众多销售15辆,十一月份大众比奥迪多销售12辆.
故答案为:九、十二、55;十、60;15、12.
15.解:(1)如图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15÷25=0.6(千米/分)
答: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0.6千米.
(3)火车停站时间是10分钟.
(4)10÷15﹣0.6

=(千米/分)
答:火车停站后时速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
(5)25﹣20=5(分钟)
答:汽车比火车早到5分钟.
故答案为:复式折线;0.6或者;10;;5.
16.解:这是一个折线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前半年的降水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下半年的降水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2)(210﹣30)÷210
=180÷210
≈0.857
=85.7%
答:少的月份比最多的月份降水量少85.7%.
故答案为:折线,上升;下降;85.7.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7.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解:1)文化宫离小明家2千米,图书馆离小明家5千米.
(2)小明在图书馆看书用了60分钟,从图书馆回家用了40分钟.
(3)2小时40分钟=小时
5×2÷
=10×
=(千米/小时)
答: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千米.
故答案为:2;5;60;40;.
19.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又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所以原题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20.解:小林放学时后3分钟走的路程大于前3分钟走的路程,所以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
21.解: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四.应用题(共7小题)
22.解:(1)6月份的最高气温最高,是30℃,1月份的最高气温最低,是5℃.
(2)4月份的最高气温比3月份的最高气温增加的最多.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上半年最高气温的变化呈上升趋势.
故答案为:6、30、1、5;4;
23.解:(1)跑完1000米,马军用了5分钟,王林比赛赢了.
(2)起跑后的第1分钟,马军速度快一些.第3分钟,两人跑的路程相同,是800米.
(3)1000÷4=250(米/分)
答:王林的平均速度是250米/分.
故答案为:5,王林,马军,3,800,250.
24.解:(1)14﹣5=9(辆)
答:轿车增长量最快是
2012年到
2013年,增长了
9辆.
(2)30﹣5=25(辆)
答:轿车与电动车辆数相差最多的是
2012年相差
25辆.
故答案为:2012;2013;2012;25.
25.解:(1)2014年的降水量最多,是1100毫米.
(2)2015年的降水量最少,是800毫米.
(3)(900+950+1100+800+900)÷5
=4650÷5
=930(毫米)
答:2012~2016年平均年降水量是930毫米.
26.解:(1)小强从14时~14时30分,在西湖玩了30分钟.
(2)如果从出发起一直骑车不休息,只需要30分钟就到,所以13时30分可以到达西湖.
(3)6千米=6000米
6000÷30=200(米/分)
答:小强返回时骑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行驶200米.
27.解:(1)4÷30×20=(升)
答:该汽车行驶20千米要耗油升.
30﹣10=20(升)
20÷(4÷30)=150(千米)
(2)答:这次行程总耗油量是20升,大约行驶了150千米.
28.解:(1)两个城市都是7月份降水量最多.南宁11月份的降水量最少,石家庄3月份的降水量最少.
(2)462.9﹣63.9=399
(毫米)
答:两个城市最高降水量的差399毫米.降水量的多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有着极大影响.降水过多会导致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与不便;降水过少,则会给生活用水、农田浇灌等带来困难,只有适度的降水量才有益于我们的生产生活.
(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