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复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_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复习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0 09:4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旋转全章复习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
3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梳理本章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旋转及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构建本章知识体系,深入理解旋转的实质.
教学难点:从旋转的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结构梳理
本章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图形变换——旋转,下面我们来对这一章节进行简要的梳理.首先我们遵循几何变换的一般研究思路,从定义、性质、应用几个方面对旋转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学习.然后我们又对其中一种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之前学过的图形变换平移和轴对称,利用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它们变化前后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共性,进行了图案设计.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问题,来对本章一些具体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复习和回顾.
复习回顾:图形的旋转

如图所示,
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顺时针旋转到△EDB的位置,
使得点A落在CB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则旋转中心是___,
旋转角等于___度,∠BDC的度数为___度.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复习旋转的定义及性质.
图形:
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例:
已知:点A与点B.
(1)画出点A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得到点C,并简述作图步骤;
(2)连接点A,B,C,能得到什么图形?为什么?
(3)如果想得到等边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应该旋转怎样的角度呢?
设计意图:复习旋转作图,通过作图过程挖掘旋转变换中可挖掘的结论
旋转作图的步骤:
①明确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②找出关键点;
③将图形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结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旋转角,得到此点的对应点;
④按原图形顺序连结这些对应点,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例:如图,小明发现线段AB与线段CD存在一种特殊关系,即线段AB绕着某点旋转一个角度可以得到另一条线段CD,请在图中确定旋转中心点E的位置及旋转角度.
设计意图:应用旋转的性质确定旋转中心.
分析:上一道题是已知旋转中心和初始图形,做出旋转后的图形,本题则需要根据旋转前后的图形,确定旋转中心及旋转角度.首先,我们考虑如何确定旋转中心.根据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以及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在每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我们只需确定两对对应点,取它们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可确定旋转中心.在本题的叙述中,我们无法确定两条线段的端点是如何对应的,因此需要分类讨论.
情况1:点A与点D对应,点B与点C对应.
做线段AD与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1,则点E1即为所求.
进而∠A
E1D、∠BE1C为旋转角.根据网格,可计算得出△AED的三边符合勾股定理逆定理,因此∠AE1D=90°,同理也可计算出∠BE1C=90°.因此线段DC可以看成是线段AB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
情况2:点A与点C对应,点B与D对应.
与情况1完全同理,可以确定此时点E2的位置如图所示,根据网格,可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到旋转角∠AE2D=∠BE2D=90°.所以线段CD可以看成线段AB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
复习回顾:
中心对称
例:如图,△ABC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OC=OC′
(B)
OA=OA′
(C)BC=B′C′
(D)
∠ABC=∠A′C′B′
设计意图:复习中心对称的定义及性质.
图形:
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性质:(1)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例:如图,△DEF是△ABC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ABC内任意一点M的坐标为(x,y),点M经过这种变换后得到点N,点N的坐标是(
).
(A)
(-y,-x)
(B)(
x,-y)
(C)
(-x,y)
(D)(-x,-y)
设计意图:中心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例:下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设计意图:1.辨析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判断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对称轴两旁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自身重合.
综合应用
例:
在四边形ABCD中,∠ABC=30°,∠ADC=60°,AD=DC.
求证:BD2=AB2+BC2.
设计意图:
从变换的角度出发,应用旋转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一题多解
分析:
定方向: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解决问题.
求证的这个等式的结构符合勾股定理形式,故需要将三条线段构造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即改变它们的位置,但不改变大小.因此,我们从图形变换的角度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结合已知给出的图形,下面我们就从旋转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添加辅助线,才能实现把三条目标线段构造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
【方法一】旋转三角形
由例2我们可以看到,共端点的等线段是旋转变换的一个重要基本元素,存在共端点的等线段,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旋转以其中一条线段为边的三角形,使它旋转到与另一条等线段重合的位置,这样通过旋转三角形,达到旋转目标线段的目的.
由已知图形我们可以看到,既包含共端点的等线段中的一条,又包含部分求证需要用到的线段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两个,它们分别是△ABD和△DCB.
△ABD包含的共端点等线段是DA,包含求证中的目标线段是BA和BD,△DCB中包含的共端点等线段是DC,求证中的目标线段是BC、BD,因此可以理解为它们所包含的已知信息是一样的,那我们就任选其中一个三角形来进行分析.不妨选取第一个三角形△ADB.
由已知,线段AD需绕点D顺时针旋转60°才能与DC重合,因此将△ADB也进行相应的旋转变换,达到△DCE的位置.此时,AB旋转到了CE,又由于旋转了60°,连接BE,易得等边△BDE,故BE=DB,只需证∠1=90°,问题就得解了.
证明:将△ADB绕点D顺时针旋转60°到△DCE的位置,连接BE.这时AB=CE,∠A=∠3,DB=DE,∠BDE=60°.

△BDE为等边三角形.

BD=BE.

∠ABC=30°,∠ADC=60°,

∠A+∠2=360°—∠ABC—∠ADC=270°.

∠A=∠3

∠3+∠2=270°.

∠1=360°—∠2—∠3=90°.
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BE2=
BC2+CE2.

BD2=AB2+BC2.
归纳反思:
1.从哪个信息考虑到旋转?怎样确定旋转图形?怎样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
已知条件连接AC可得等边三角形△ADC,由于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所以题目中含有三对共端点的等线段:AD与AC、DA与DC、CA与CD.
用我们刚才总结的结论可以发现既包含共端点的等线段中的一条,又包含部分求证需要用到的线段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三个,它们分别是△ACB,△DCB和△ABD.那么将它们进行适当的旋转,能证明求证的等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进行进一步深入思考.
【方法二】旋转线段
AB与BC作为两条直角边,它们所夹的角度应该是90°,而题目中给出的是30°,因此考虑将其中一条线段继续旋转60°,以达到目标图形.不妨固定线段AB,旋转线段BC,则需要将线段BC以点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点C的对应点记为点E.此时易得,只需连接AE,证明线段AE=BD即可.根据例2的结论,在旋转线段BC
60°后,连接CE,即可得到等边△BCE.再由已知条件易推出△ADC也是等边三角形,此时易证△BDC≌△EAC了,从而可得BD=AE了.
证明: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到BE的位置,连接AE、CE.

△BCE为等边三角形.

∠1=60°,CB=CE.

∠ADC=60°,AD=DC,

△ADC为等边三角形.

∠2=60°,CD=CA.

∠1=∠2.

∠1+∠3=∠2+∠3.

∠DCB=∠ACE.

△DCB≌△ACE.

BD=AE.

∠ABC=30°,∠CBE=60°,

∠ABE=∠ABC+∠CBE=90°.
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E2=AB2+BE2.

BD2=AB2+BC2.
课堂小结
1.梳理了本章知识脉络,能运用旋转和中心对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推理、计算问题.
2.从变换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3.怎样应用旋转变换解题.
布置作业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等边三角形
(B)矩形
(C)平行四边形
(D)菱形
2.如图,在△ABC中,∠CAB=70°.
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BAB′等于
.
3.如图,四边形ABCD中,
∠CAB
=
∠C
=
90°,
AB=AD,AE⊥BC,垂足是E,若线段AE=5,则S四边形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