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
《登高》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1.掌握诗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2.简略了解杜甫前后时期诗风的变化。
3.理解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时令之悲、身世之悲、国运之悲”。。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意境,掌握杜甫诗歌情景交融、气势宏伟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诗文中的亮点、关键字句等,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借以教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诗歌意象,感受杜诗语言凝练丰富、意蕴深远的特点,体会作者沉郁苦痛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由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之秋的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1.体会诗歌意象为本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基调。
2.分析诗歌意象,感受杜诗语言凝练丰富、意蕴深远的特点,体会作者沉郁苦痛的感情。
【知识导学】
1.背景补充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写成了《登高》。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2.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是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风格特点,说的是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积”,凝重,含蓄。指诗歌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不是指思想上的消极、压抑、忧愁。“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节奏徐急相间,音调上的抑扬顿挫和旋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沉郁顿挫连在一起就是说感情特别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个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后,这种感情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3.联系解题
重阳节,本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义——重阳节,登高祈寿,怀念亲人,思念家乡,抒发感情。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最好用诗歌中的原词来回答)
?
?
2.理解诗歌内容,探究诗人的情感
(1)后两联中,有哪些字眼可以体现作者的感情?试作具体分析。
?
?
?
?
?
(2)前两联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这与诗人的情感是否和谐统一?为什么?
?
?
?
?
?
2.“片言可以明百意”“外形凝炼,而内蕴深永”都是说诗歌语言含蓄蕴藉的特点。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4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作具体分析。
?
?
?
?
?
?
?
?
3.作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的《登高》,可谓是他沉郁顿挫风格的典范之作,下面请以《登高》为例,来谈谈你对沉郁顿挫风格的理解。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猿啸(??? )渚清(??? ) 霜鬓(??) ??潦倒(??? )浊酒(???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百年多病独登台(?????? )??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 (???)(?????)
③潦倒新停浊酒杯(?????? )??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 (????? )(???)
3.下面是以《登高》为例来谈诗歌朗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朗读时,读准语调语气很重要,如“风急天高猿啸哀”这一句,朗读时,“风急”要读得很凄寒;读“天高”时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读出那种空旷渺远的感觉。
B.把握好重音也是朗读成功的必要环节,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中,“万”“里”“悲”“常”都要重读;“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多”、“独”都要重读。以读出诗人愁苦不堪、孤苦伶仃的感情。
C.轻重也是朗读成功不成功的要素,如《登高》中,“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
D.朗读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调、语气,还要配合表情、动作。如读“天高”时最好仰视;“渚清”“沙白最好俯视。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登高》这朵诗苑奇葩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杰作。?????? 千余年来,凡读此诗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②严武病逝,杜甫痛失挚友,孤苦无依,抱病弱之躯,漂泊江湖,???????? ?异乡,心境凄苦异常。
③李白擅长夸张,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 时间上的故意缩短,形象地表现出迟暮之年的到来,不知不觉,竟在早晚之间。
A.面世??? 作客??? 经过???????? B.问世??? 作客??? 通过?
C.面世??? 做客??? 通过???????? D.问世??? 做客??? 经过?
5.下面是对杜甫的《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巩固提升】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文中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2.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D.这首七律诗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3.“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老杜以诗酒为生涯,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词句,请指出下列诗句与例句感情不相同的一项(???? )
? A.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B.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阅读杜甫的《江村》,回答下列两题。
??江村??????? 杜甫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此诗作于760年,诗人暂住在西南富庶之乡——城都郊外浣花溪畔,当时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
4.这首诗的诗眼是?????????????? 。
?
?
5.有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失意诗人的诗意生活,洋溢着喜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意诗人的悲苦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各抒己见。
?
?
?
?
参考答案
【基础演练】
1.参考答案: xiào??? zhǔ??? bìn??? liáo???? zhuó
2.参考答案:①暮年,晚年?? ②远离故乡??? 客居异乡??
????????? ③衰颓,失意??? ④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极其遗憾
3.答案:B
4.答案:B。
5.答B?? 无拟人手法
?
【合作探究】
1.? 参考答案:悲。(凄凉、孤独、悲伤)
2(1)参考答案:万、常、多、独、恨、停
??? 万:写出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写出了流浪他乡时间之久。
?? ?多:写出了疾病缠身,当时杜甫身患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等多种疾病,“右臂偏枯耳半聋”一只手已经无法动弹了。
??? 独:感叹独自登台,无亲无友,孤苦伶仃。
??? 恨:时世艰难,而自己命途多舛,两鬓苍苍,功业无成。
??? 停:穷困潦倒,没酒可喝,郁积在胸中的愁闷无法得到宣泄。
(2)参考答案:登高所见的秋景: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
??? 是统一的。
①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②高天: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③哀猿: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④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⑤回鸟:诗人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
⑥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⑦长江: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在长江边上感慨道: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总结: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及哀猿的啼声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苦。
2.答案: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 离乡万里之悲,身处暮年之悲,客居异乡之悲,体弱多病之悲,常年漂泊之悲,肃杀秋景之悲,孤苦无依之悲,高迥凄凉之悲。
3.参考答案:从内容上来看,首先是意境的苍凉壮阔:首联十四字中诗人以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六种苍凉的意象;颔联中两句诗从大处落笔,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营造出一幅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意境。
其次是感情的悲愁难抑;不仅包含有个人的苦难,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衰老多病,孤苦无依;还有对国运艰难的悲愁(结合“苦恨繁霜鬓”来分析),再加上诗人那种郁积难舒(结合“潦倒新停浊酒杯”来分析)的爱国情感,诗人由悲人生之秋进而转向悲国运之秋,忧时伤世的忧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
再次是情感上的起伏回旋。《登高》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如来自天外,将诗人的“悲”情绪展现于读者面前。“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缓,仿佛令这悲情受到限制。“无边落木萧萧下”,又将诗人的“悲秋”心境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而来的“长江”展现的开阔辽远的境界,又仿佛缓冲了这段悲情。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可以揣摩到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
??? 从形式上来看,首先是对仗工整,音调铿锵。胡应麟曾说这首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使全诗曲折顿挫。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三四两句。
??? 其次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诸)。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却一气呵成,形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再次是词句上的精练警策,多用炼字。
?
【巩固提升】
1.答案:C
2.答案:C
3.答C? 表达的是畅快之情。??? A、B、C和例句一样,表达的是愁思悲苦之情。
4.参考答案:事事幽。
5.答案:参考(1)同意“洋溢着失意诗人的喜悦之情”这种说法。要紧扣“事事幽”,分景幽、事幽和人幽来分析,从中可以看到诗人的喜悦之情。
(2)同意“失意诗人的悲苦之情”这种说法。要紧扣“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来分析, “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悠闲安适的生活建筑在“故人”严武“供禄米”的基础之上,一旦“禄米”失去,眼前悠闲安适的生活便会烟消云散。所以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不如说是苦情,一个艰难贫困、依人而活的一代诗宗,在咱得栖息、甫能安居的同时,便吐露出这样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