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中兴小学的严凤春,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的《平行与垂直》,我将分三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是说教材与学情,二是说教法与学法,三是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与学情
1、教材分析
(1)知识基础:平行与垂直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
(2)教材地位:《平行与垂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的基础。
(3)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平行与垂直中的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还未能建立表象,不能完全理解“同一平面”与“永不相交”的本质。为此,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分类、讨论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是服务于“学”的,所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四步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分类思想法。
2、学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分四步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测)
(一)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习教材56—57页的内容)
把你自己学到的跟同学交流、探讨。(放手让学生直面课本,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空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由发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由此,引出课本的主题:“平行与垂直”。
(二)合作交流,动手探新
1、发现相交与不相交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些情况?然后,进行分类。
[通过画一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跟着分一分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发现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为学习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作好充分的准备]
2、学习互相平行的概念
(1)老师引导学生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再延长,发现它们是永远不相交的。由此引出互相平行的名称。
这一设计是让学生从具体思维上初步认识互相平行。
(2)先让学生看书找出互相平行的概念,然后,读一读,并找出概念中的重点词语。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互相平行的概念,并体会数学概念的严谨性与数学美,同时也可以分散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
3、学习互相垂直的概念
老师从上面的图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让学生读一读,并找一找概念中的重点词。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相垂直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
(三)课堂练习,学中用新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通过这些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两条直线是垂直或者平行与它们的方位无关,关键是有没有相交成直角或者永不相交。
然后我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目的是使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找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四)课堂小测
评价体验,情感激新
(五)最后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设计目的: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同时,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垂 直 与 平 行
(在同一平面内)
平行:永不相交
垂直:相交 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