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三角形的认识
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王美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9-61页的例1、例2。
学
情
分
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比较,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探究和操作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
画三角形的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小棒、四边形和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
学生预设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1)教师拿出两个图形的框架。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变形游戏。
师:请大家把用小棒拼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拿出来,看看你能把什么图形变形?
从这个游戏中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师: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用四根小棒可以摆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呢?
2.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3.交流
(1)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2)对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给予评价和引导,并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动手操作,感悟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特性不同。
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三角形的唯一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学生汇报对三角形的认识及想继续探究的问题,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很感兴趣,同时也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悟三角形的稳定性。
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同时也调动学生已有的对三角形的认知结构,以便于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请学生说出自己想学习哪些关于三角形的新的知识,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三角形的定义
1.找三角形。
(1)在金字塔中找三角形。
(2)在长江大桥中找三角形。
(3)在身边的物体中找三角形。
请学生找出三角形,并用手比划,同桌交流。
2.画三角形。
师:见过这么多三角形,请你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你是怎么画成一个三角形的?
请学生说出画三角形的方法,师演示画三角形。
师生交流,师及时板书。
3.三角形的定义
初步总结三角形的定义。
4.判断:找出图中的三角形。
5.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请学生汇报,师及时用课件呈现,请学生互相交流。
请学生读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名称的方法,并解释,学生自己尝试给三角形起名字。
学生观察、比划、交流,在活动中找出三角形,初步感悟三角形。
学生动手画三角形,交流画法。
学生说出画三角形的方法。
学生说出什么是三角形。
学生判断说出理由,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学生结合自己画的三角形互相交流各部分名称,给自己画的三角形取名字。
从三角形的稳定性着手,学生在寻找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三角形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挑战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说三角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后,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能概括出自己对三角形的初步感知和认识,为总结抽象出三角形的意义做好铺垫。
在判断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意义。
请学生自己来汇报,既是给予学生主动权,又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充分运用。
给三角形起个好听的名字,让学生自学再汇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给自己画的三角形起名字的过程中,经历了数学的符号化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高的画法
1.平行四边形高的复习。
请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高的意义和画法,师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复习。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的联系。
教师课件展示,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变化,感悟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的联系和区别。
请学生说出两者的关系。
3.探究、交流。
(1)请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高的学习经验自主探究三角形高的意义。
(2)请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高的意义。
(3)探究高的画法。
在判断的基础上请学生先画出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并交流。接下来请学生尝试画出下面三角形的高,并请学生演示,交流,课件呈现梳理,总结画高的方法。
(4)判断:红色线段是不是给定底的高?
课件出示,学生判断。
(5)画高练习。
底
6.三角形三条高的秘密:观看微课。
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高的意义和画法,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意义和画法。
观察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异同点,交流。
学生合作探究三角形高的意义。
学生汇报高的意义。
探究三角形高的画法。
请学生演示高的画法,交流、评价。
判断并说出理由。
学生练习后展示,交流、评价。
观看微课,了解三角形三条高里隐藏的数学文化。
从平行四边形的高入手,既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的复习,既可以降低本节课的学习难度,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渡到梯形、再到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也为后面面积的学习埋下伏笔。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高的对比,使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高的意义。
在平行四边形高的学习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高的意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画高,同时请学生演示画高,在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掌握高的意义和画高的方法。
高的画法编成的小口诀简单易懂,让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画高的要点。
高的判断又是一次对高的意义的理解的提升。
在练习、交流中进一步掌握高的画法,错误的评析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三角形三条高的展示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爱因斯坦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欣赏图片: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学生欣赏,在欣赏中感受三角形的“美”,同时感受三角形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给三角形做一个自我介绍。
4.通过学习,对三角形有哪些疑问?
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欣赏图片,感受三角形的“美”和三角形的应用价值,提高安全意识。
尝试给三角形做一个自我介绍。提出新的疑问。
总结给予学生自主性。
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美”,也感受三角形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让学生给三角形做自我介绍,学生十分感兴趣,又能起到总结的作用。“疑问”,又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展开新的探究之旅。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1.是什么图形?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各部分名称: 3. 高。 4. 稳定性。
3条边 A
3个顶点
高
3个角
B 底 C
三角形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