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0 10: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主要内容有眼球、耳的结构和视觉、听觉的形成,也涉及其他感觉器官。《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由于眼和耳是人体从外界接受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有着突出作用,所以本节也是本章重点。本节课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在已经完成眼等感觉器官的学习,耳的学习就应运而生。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第一课时,对感受器官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视觉的形成与本节听觉的形成有相似性,可以让学生自己迁移形成听觉的大致过程。考虑到初一学生对身体结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用科学家发明探测世界的“感受器”雷达作引入,从雷达的作用原理、天线的结构特点联系耳的作用原理与耳郭的结构特点。再通过用声音判断方向的小活动,让所有同学切身感受到耳对人体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变化的意义。让学生产生学习耳结构的需求,开展之后的学习。学生正值年少,耳功能较好,对卫生保健认识薄弱。用一个关注中老年人老年听力退化的视频——《助听器如何拯救耳聋》,既用动画形象生动地巩固了听觉形成的过程,又给学生关心家人的使命感,了解助听器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
关注日常生活中耳的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听觉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听觉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1.课件展示雷达图片,提问:雷达有什么作用?
2.仔细观察雷达的结构图,推测这些作用是通过什么结构实现的?
3.天线做成一个“锅”一样的目的是什么?
4.我们身上有长得像雷达一样的器官吗? 学生回答:用无线电发现目标并测定他们的位置。
“锅”发射并接收信号
增加反射、接收面积
耳朵!
感受听觉 1.教师提问:耳朵可以听见声音,获取信息,那它也可以像雷达一样定位吗?
2.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全班感受双耳效应判断声音来源的方位。
3.我们感觉到了耳朵是这么的灵敏,它在过去我们还在草地上狂奔的自然状态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4.今天由于人类的生产力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安逸,耳郭退化到不会灵活运动了,但是还是有一些环境需要灵敏的耳朵。如骑车时,我们不应该做什么呢? 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都能接收信息。
能,双耳效应!
学生闭眼,听声音来源的方位并用手指出。
听觉通过声音的信号,很好地补充了视觉盲区,帮我们全面、迅速、准确地感知环境变化,躲避天敌。
学生回答如边骑车边听音乐。
耳的结构 1.耳郭在接收声波后如何处理信息并最终形成听觉的呢?我们先要认识声波中的信息如何才能被捕捉。
2.比如现在老师对大家说话,声波应该正面飘向了你的皮肤,你的皮肤感觉到了震动吗?
3.说明正常声波的波动对人的绝大多数的结构来说非常的?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它放大!什么东西能产生巨大声响呢?我们看看这个方案——鼓。鼓怎么发出大声音?
4.我们把鼓放进耳朵里,课件演示耳的结构图,认识结构。 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述认识耳的结构
没有
微小
学生解释把鼓面绷紧,用木头架起来,用手敲击就会出声。并敲响手鼓。
耳中的鼓膜、鼓室类似真实的鼓
听觉的形成 1.请同学们根据结构功能推测听觉形成依次经过的结构。
2.回忆视觉的形成过程,推测听觉在耳中形成吗?
3.通过听觉神经联通大脑的特定区域,最终在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学生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指出结构名称和作用。
不在,应该在大脑的特定区域
学生由外向内推测听觉形成依次经过的结构和各结构的作用。
保护听力 1.提问:认识听觉形成所经过的结构后,请同学们思考,耳的哪些结构受到损伤,可能导致耳聋?
2.还有常见急病中耳炎,不光影响听力,还会蔓延到大脑。认识中耳炎的严重性。
3.请同学们思考,中耳炎的成因是什么?有什么生活场景会发生这些事情?又该如何避免?
4.那为什么要留一个咽鼓管呢?咽鼓管连接了哪两个结构?发挥什么作用?
5.当嘴张开时,会打开咽鼓管,那我们生活中有那些场景可以通过什么活动打开咽鼓管保护鼓膜呢?
6.还有其他影响听觉的问题吗?
7.播放视频《助听器如何拯救耳聋》,通过视频巩固听觉形成,并认识到需要关爱老人听力障碍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到:外耳道堵塞、鼓膜破损、听小骨缺损、耳蜗或听觉神经损伤等。
发现耳上连接大脑
学生回答:病原体从外耳道传入中耳,或者从咽鼓管进入中耳。污水、咽部的细菌感染等。可以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及时治疗咽喉疾病等。
是一个通道,连接鼓室和咽。在外界气压变化时,打开咽鼓管联通鼓室和咽就联通了口鼻连接了外界。让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坐飞机上下时可以张嘴、打哈气、咀嚼食物;有巨大声响时可以用手遮住外耳道。
认识到要减少、消除噪音
观看视频,复习听力形成并认识助听器的原理与老年人使用助听器的现状。
板书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听觉的形成: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
(听觉感受器)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产生对耳的学习需要,通过感受耳判断方位的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耳的精准作用,认识到耳对人的重要性。课程通过雷达、鼓的真实事物的引入,让学生理解看不见的耳的具体结构和作用,较好完成知识目标。学习耳的结构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推测出耳聋的原因、常见耳部病变的预防。进一步巩固、应用本节内容,并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通过关注老年人听力功能的退化视频,即用动画的直观展示巩固了本节教学内容,又引入了助听器的解决方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能关注家庭老人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