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生物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0 10:1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例举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 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认识酸雨等污染对生物带来了哪些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确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设计:
教 学 程 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 入

题 播放音乐和环境污染的照片。
图片:“雨中垂钓”。同时提出:为什么垂钓者钓上来的是死鱼?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容。 聆听音乐,感受照片带给自己带来的视觉冲击。
读图并思考问题,得出:由于环境污染,特别是酸雨导致了垂钓者钓上来的是死鱼
音乐和照片结合效果明显,对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大。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和任务
阅读课本P30“模拟探究”部分,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什么是酸雨?
酸雨的形成原因、过程及成分?
集中注意力,根据学习要求,自主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的答案。 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认识酸雨。





1、用图片展示PH试纸及如何用PH试纸检测物质的酸碱性。
2、讲解酸雨的形成过程。
结合酸雨的形成过程告知学生酸雨的成分。
认真听讲,认识PH试纸并学会PH试纸检测物质的酸碱性;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识记酸雨的成分。

通过教师点拨指导,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酸雨。
















出示提示:1、本实验变量是什么?
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麦种子做如何处理呢?
3、每组实验对小麦种子的数量有没有要求?
根据下面的要求设计探究实验:
一、[独立思考]:自己根据提示,独立尝试设计探究实验。
二、[小组合作]:4人为一个小组,对探究实验补充完善。
三、[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实验的步骤。
四、[达成共识]:根据小组汇报达成共识。
用照片出示实验步骤,要求两人一组,开始探究实验。
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中需要注意的共性问题进行引导和提示。
播放教师课前模拟实验视频: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出示其他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图片。
完成探究实验各个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提示,进一步设计探究实验。
交流完善:各小组交流探究实验的方案,小组间互相补充完善后,确定各小组的实验方案。
例如:
1、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1、2。
2、在两个培养皿中各铺一张吸水纸。
3、在两个培养皿中各放入20粒小麦种子。
4、向1号培养皿中喷洒清水,向2号培养皿中喷洒等量的模拟酸雨。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实验。
观看视频,组内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酸雨对小麦种子发芽率有不利影响。
观察图片,得出:酸雨对生物有不利影响。 为学生的自主学生提供空间,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思维含量。
组内和组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合理的分工合作,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课堂,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通过交流实验结果和结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客观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 酸雨
对非生物
的影
响 通过上面的探究实验我们知道:酸雨对生物有不利影响,那么,酸雨对非生物有没有影响呢?大家能不能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呢?
图示:酸雨对非生物的危害 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酸雨对小石子的影响。
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
通过实验及观察图片,得出:酸雨对非生物有不利影响。
再一次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播放微视频:《什么是酸雨及危害》。
观看视频,进一步认识酸雨:什么是酸雨?什么是酸性气体?酸雨的形成过程?酸雨的危害? 通过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酸雨的知识,让学生对酸雨有更深的认识。
头 脑

暴 提出问题: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对环境危害这么大,有没有办法控制呢?
学生积极发言,说出控制酸雨的办法。
集思广益,通过集体智慧的结晶,找出控制酸雨的措施。
博 闻

识 提出问题:
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问题除了酸雨以外,还有哪些呢?

学生积极发言,说出其他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问题。
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激发学习热情。
自 主


阅读课本P32-33“科学·技术·社会”部分,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什么是臭氧层?臭氧层的作用是什么?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又是什么?
集中注意力,根据学习要求,自主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的答案。 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拓 展

究 教师展示图片资料:
重金属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白色污染
核污染
学生观看图片,交流其他的环境污染。 学生通过图片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受环境污染的普遍性,提高环保意识。
实践
达人
提出问题: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积极发言,从自己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期望学生能捕捉到思维的火花,真正将保护环境作为己任。
达标检测 出示精心设计的练习。 完成练习题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实践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出示要求: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31页的提示,设计一个探究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方案,并尝试完成它。

课下根据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通过课后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对照试验,意识到环境污染的普遍性,提高探究活动的思维含量和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