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知识储备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概况:
时间
状
况
战国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逐步确立。
秦朝
实行
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汉朝
编户齐民: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隋唐
隋朝:“
”,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
户籍分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主户)与没有土地的佃户(客户)。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元朝
:按职业定户籍,如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
户籍世袭: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明朝
以
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以里甲制为基础,制造户籍册,称“黄册”,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清朝
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及演变的原因
特点:①地域性:政府将人口控制在特定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②等级性:有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③世袭性: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如军户、匠户和杂户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世袭性。④被赋予社会治安职能:宋代以后出现了保甲制,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被赋予了社会治安功能。
原因: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②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③政府的改革,如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朝代
基层组织名称
职
能
秦汉
乡和里
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檄,掌捕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组织
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唐朝
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北宋
源于唐朝的邻保制度
明朝
十家牌法
十家总编为一牌,轮流收掌、察看
清朝
保甲制
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2发展历程:
a储粮赈灾
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隋朝: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
b尊老养老:
秦汉:鸠杖
唐-明清:政府设立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唐养病坊,宋福田院,元众济院,明清养济院
c宗族救济:
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
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资助族中贫困者。
3特点:
a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b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障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
c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4.意义: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
有利于维护统治。
答案要点:
一、户籍制度
分类登记
大索貌阅
诸色户计
职业
二、什伍
邻保制度
保甲制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知识储备: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古希腊时期——
(1)基层组织:村社
(2)最高权利机关:全体
出席的村社大会。
(3)职权: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2.中世纪
(1
自治:庄园主或管家管理,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
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买.
(2)自治城市:
①基层单位:行会或商会,由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②职能: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近代西方:市镇治理
①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地方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
制度。
②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
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③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
为基础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4.二战后
(1)
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a.背景:
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
b.概况: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C.职能: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参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决策。
D.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5.20世纪80年代后
(1)基层治理更加强调
、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2)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能力提升
特点
基层自治和社区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
各国政府和联合国在实现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西方社会保障制度
(1)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
悬殊;
③解决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的需要。
(2)特点:
①从单纯的
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
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比较全面、系统;
③
,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保障,低收入阶层收入多;
④在资金筹集方面,不仅要求多方出资,而且实现了由国家出面强制执行。
(3)评价:
积极: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局限: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
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1.建立:1951年2月,发布新中国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2.发展:
后,日趋成熟,在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3.作用:日趋健全的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要点:
村社自治
男性公民
庄园
英国近代自治市
地方自治
自治市镇
社区发展
工业革命
政府
贫富差距
社会救济
福利种类
覆盖面广
社会矛盾
国家财政
社会保险法
改革开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