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 18.复制与传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小学美术 18.复制与传播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1-20 17: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复制技术 传播文化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复制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育是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美术学科更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复制与传播》一课属欣赏评述版块,从介绍雕版印刷到年画知识介绍,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体验复制技术,初步感知年画艺术规律,从而热爱木板年画并为传承年画文化而努力。
教材研究
《复制与传播》推送出雕版印刷这一“复制”技术,借清代的三幅不同题材的年画作品,粗略介绍了年画文化知识,通过一幅照片介绍了木版年画制作场景,一幅照片小学生访问木板年画传承人谭作森老师的情景,引导师生感受并传播木板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借两幅学生作品启发学生临摹门神。
仔细分析,本教材在美术核心素养方面着力点并不够。复制方面,没有具体技法要点;年画方面,没有民间艺术创作思想浸润和构图、造型、设色等具体技法渗透。这让非专业教师很为难,更难点燃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还需增加大量的图文资料和创设孩子们复制、创作年画的情景,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木板年画艺术之美和复制之趣。
学情分析
小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会主动排斥接收新鲜事物。木板年画是融设计、雕刻、制造、描绘、文化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学习木板年画妙趣横生,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但传统木板年画制作过程复杂,需要持久的耐心和一定的技术才能做出成果,如果不降低难度,很可能让孩子们望而却步。任何艺术门类都是一个载体,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知、思考探究、临摹创造、表达评价等美术学习活动,培养美术“核心素养”。本课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木板年画的文化理解素养,对木板年画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一个正确的审美判断,对民族艺术有自豪感和自信心。
设计理念
复制技术,丰富学生美术技能,提升艺术核心素养;传播文化,将年画的设计思想、隐喻手法、英雄崇拜文化传播出去,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将更加熠熠生辉!怎样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采用了表演法、角色扮演法、故事激趣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作品分析时采用比较、分析、归纳、临摹法,引导学生发现年画中独有的艺术创作方法,品尝探索的快乐;在创作体验中充分尊重学生,采用临摹创作相结合,让其感受创作的乐趣。教师是教材的组织者,在教学中,学生也许只需要一碗水,但我提供给他们的是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了解年画的文化知识,初步感知年画构图、造型、设色的基本方法;
了解并感受复制的技巧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尝试复制的乐趣;
以个人创作主形式对年画人物进行复制与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年画,了解年画艺术核心密码,培养深入学习年画的兴趣,从而热爱、关注年画、产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情愫;
了解古人复制的传播方法,培养民族自豪感,根据信息条件环境下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客能力。
教学重难点
欣赏年画,学习它的造型、构图、设色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梁平门神的示范作品及作画步骤图、印有构图形式的A4纸若干张(每位学生1张)、复制雕版10张,复制工具10套。
学生:作画工具1套、年画知识的调查准备。
教学过程
观看影片,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赵本山、范伟两位艺术家的精彩小品片断(可选动画或视频),你们能看出他们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吗?(过年时守门,见图1)
他们唱的什么歌?你能跟着哼一哼吗?投影出示歌词: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了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师:播放白毛女唱段歌曲。
导入课题: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靠门卫、保安、警察等保平安,在精神世界中,由门神来守卫大门。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请快速浏览教材,分小组汇报交流: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书上传递了哪些信息?
(师板书:复制 传播)
设计意图:
通过小品短剧,建立艺术和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演唱《白毛女》片断,激发学生学习门神(年画)的兴趣。
复制体验,感受中华近两千年的印刷文明。
本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雕版印刷和年画,年画中介绍了门神、财神、故事题材、年画制作、学生访问年画艺人、学生创作的门神……)
雕版印刷是复制手段的一种,你还知道有哪些复制技术?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是中国人的自豪!
了解雕版的特点和体验制作雕版
展示木板年画的雕版,搜索雕版价格,初步感知雕版的艺术价值。
观看制版视频,了解雕版制作要点。
分析雕版上的图文,感知雕版和印刷效果之间的关系,知道制作雕版文字时要反着写。
制版与复制,体验复制技巧之趣。
分小组,在教师提供的吹塑板上添加纹理和文字。
分析印刷技巧,分工合作体验
板书:技术(色彩均匀、纸张固定、干净利落)
印刷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也是木板年画传承的重要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珍惜与传承。
观看教师创作的年画雕版,导入年画欣赏与创作体验。
老师喜爱雕版印刷,更喜爱木板年画。我创作了一幅《族训家风》木板年画。(图3、4,展示雕版和作品) 你知道怎样欣赏年画作品,怎样设计作品才有年画味吗?让我们先从了解年画的来历开始吧。
(板书:年画)
多措并举,解析年画艺术特点
欣赏动画短片《门神》,了解门神的来历(图4)。
除了《山海经》的故事,历史上,隋朝末年,李世民统一了全国(图5-7),为了生存,发生了玄武门亲兄弟相残事件,在善良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精神深处,时刻受到兄弟相残事件的煎熬,夜晚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感觉到有鬼索命,怎样不让鬼敲门?为了治疗皇帝的心病,开国大将秦琼、尉迟恭自告奋勇为太宗守宫门,唐太宗顿时感觉很安全,睡觉高枕无忧,再也不做噩梦。皇帝安全了,但是两位大将因为天天守夜却日渐消瘦,怎么办?同学们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设计意图:
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始社会,人们面对自然灾害和猛兽的袭击,物资匮乏、疾病四溢,精神空虚,自然诞生了鬼神论。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曾经盛行鬼魅的传说。西方产生了基督教,东方产生了道教、佛教等教义。家是自己唯一神圣的净土,自然需要平安吉祥,谁来保卫自己的家?意大利的古建筑上雕刻有大量的神祇(图6),中国也有类似的建筑(图7)。然而,建筑时雕梁画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普通老百姓是无法承担的。从“荼”治百病到“郁垒”(“螺”遇危险紧闭房门),在文艺上产生了《山海经》、《黄帝书》的神荼、郁垒捉鬼的记载,于是,人们就用桃符悬挂门前辟邪。通过动画演示和教师讲述故事,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认识门神产生的文化背景。启迪学生思考用绘画的手段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2.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画师,你会画一幅怎样的门神?学生闭目冥想。
设计意图:
通过冥想画面与后期年画作品对比,将加深对民间艺术特征的认识。
3. 展示木板年画门神造型(图8),表演体验,在对比中学会欣赏年画。
艺术表现有四要素:题材、构图、造型、色彩,年画是怎样处理这四要素的?
(1)题材,展示更多的题材各异的年画作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年画。
木板年画绘画内容丰富,男女老少、文武、传说故事、十二生肖等等,其中门神大部分以英雄人物为主,体现了英雄崇拜情结;财神、福禄寿三星等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故事题材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民风教化功能。
(2)构图,比较归纳特征,学会艺术探索方法。(图9)
两张门神左右基本对称,把观赏者视线引向门缝。每幅构图见缝插针,十分饱满。
人们张贴年画要的就是红火吉祥,喜气洋洋,满满当当,盼望五谷丰收,六畜兴旺,这注定了作为节日装饰的年画构图必须饱满,有充实感。
(3)色彩,对比色相、色性和面积,感知年画上色规律。
木板年画设色厚重沉着,醒目但不刺眼(图8)。画面以煮红(比朱红略深,比大红深沉厚重)、朱红、槐黄、品绿、佛青等为主,在白胶泥打底的“二元纸”上层层套印而成。多数画面以红黄绿蓝为主要颜色,一幅画面常以大块主色施于画面的主体部分以确定其基本色调,以小色块分布于次要部分或装饰部分,色彩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杂乱。民间画理称: “色多不乱,色少不单,大块定调,小块装饰”。
讨论:面对这么多我们买不到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什么颜色代替?
设计意图:当传承与设备硬件有差距时,能够变通。
(4)造型,对比真人和门神,学习艺术作品欣赏的对比、分析法。
借助数字时代交互手段,通过真人和艺术作品的对比,理解门神造型夸张变形特点。一般头大身子短,全身仅四个头长的比例,使整个画面显得特别稳重。分析年画装饰喜庆的效果,知道民间艺术家突出表现了头部五官,面部造型别具特色(图13)。在国字形脸上,门神的“蚂蚱眼”异常醒目,两眼对视,炯炯有神。眉的位置很高,在两道浓眉之下加三至四道平行线以丰富和加强眉眼部造型,使之更加突出。纺锤形的鼻子上小下大,增强稳定与分量。发须内侧以整块黑色处理,外侧勾上几根平行线,线面结合,疏密有致。民间艺人在“开脸”(脸部印上肉色或加手绘)之后,为了使人物面部在鲜艳浓重的画面中“跳出来”,则在其面部颜色将干未干之际以笔蘸上红色在面颊部抺上两笔,有时干脆以手代笔沾上红色抺于面颊处,极具漫画与写意意味。民间画理称之为:“英雄无项,美女削肩;文人如钉,武夫如弓。”
(5)、临摹法是深度欣赏的最好手段。
设计体验:在没有面部描绘的印刷年画线稿上添加五官,巩固造型知识。
师指导、展评、鼓励。体验设计之“趣”。(特别提醒:复印线条未干,小心沾手上。)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年画的造型、构图、设色等规律。
四、传播文化,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板书:文化)
1. 年画家族除了门神,还有大量有趣的作品。
欣赏更多的年画作品,感受古人的创作智慧与艺术表达方式,享受年画的博大、多样与智慧。(附图自编教材:12生肖、妇女、小孩、日历、灶神、故事情节作品等,重点:六童争头图、五子十童年画)
2. 示范引领,激发创作之情
(1)再次出示教师创作的木版年画作品,展示杨利伟、王伟等时代英雄,引领学生理解“艺术作品创作当随时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考老师的方法和范画,关注生活,让激发创作激情,体验创作的乐趣。
(2)在复印稿上添画道具,体现人物特征与时代要求。
(3)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五、课内总结,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今天和明天
古老的梁平年画作坊为什么会衰亡?现在我们该继承什么?怎么继承?
(总结:复制技巧,传播文化)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梁平年画在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寻求保护它的方法,点燃学生热爱并深入探究民间艺术的情感火花。
六、课外作业,引领自学
1. 今天我们欣赏并体验了复制和创作年画,为了传承年画,老师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建立了梁平年画专题网站。(图16)欢迎小朋友参观访问,并在校园论坛上留言,发表见解。
2. 如果想对门神有深入的研究,既可以在网上收看中央台的《探索与发现》栏目的《门神演义》,也可以像书上小朋友一样去拜访老一辈民间艺人,向他们深入学习。
年画
复制 技巧 传播 文化
课后反思
复制与传播一课涵盖面太广,如何抓住重点,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至二课时中学有所获?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碗水,老师要准备一桶水。课前我做了大量年画艺术研究,制作了网站,编辑了近40课时的教材,总算对传统年画有了粗浅的认识。
我认为要上好每一课,一定要站在教材编写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实践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