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1)准确记忆阿拉伯帝国建立的过程,运用材料分析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理解阿拉伯帝国在中西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
(2)了解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历程,运用材料分析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客观地分析奥斯曼帝国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
(3)结合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
一、阿拉伯帝国
建立政权
622年,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半岛统一
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帝国形成
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政治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经济
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繁荣;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
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预习提醒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一是他们重视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二是注重保护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三是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有力地推动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兴起
(1)帝国兴起: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2)疆域扩大:到16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1)政治
①最高统治者苏丹是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和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2)经济
①经济繁荣: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垄断商路: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知识拓展旧商路的曲折发展
奥斯曼帝国因对亚欧旧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而导致的商业危机,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直接诱因。新航路开辟之初,旧商路贸易虽然遭到较大打击,但并没有自此一蹶不振。事实上,旧商路沿线国家采取外交、军事等措施积极应对新航路的挑战,努力维护旧商路上的贸易和国家利益。正是由于旧商路沿线国家的努力以及葡萄牙的衰弱,旧商路于16世纪中期又重新复兴和繁荣起来,并与新航路并存、竞争,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与奥斯曼帝国经济的繁荣。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南亚
国家
建立者
兴起时间
统治措施
笈多
帝国
恒河
中游的
印度人
4世纪初
①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②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③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德里
苏丹
国
突厥人
13世纪初
①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②最高统治者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③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2.东亚
国家
概况
日
本
大化
改新
①原因: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②结果:从646年开始,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幕府
统治
①建立: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②特征: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③危机:17世纪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国家
概况
朝
鲜
半
岛
新罗
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高丽
王朝
①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②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朝鲜
①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②16世纪末,中朝军民在邓子龙和李舜臣的领导下,联合抗击日本丰臣秀吉的侵略并取得胜利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史料二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
读史技巧史料一中的省略号,把史料分为两个层次,省略号前的内容反映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交通发达,对外交往规模大,省略号后的内容反映了巴格达商业繁荣。史料二反映了阿拉伯人传播中国的发明、印度的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要贡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2)根据史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提示:(1)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起了重要作用。
(2)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了希腊、罗马文化的成就。
(2)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传播到东方。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题1阿拉伯人在对待其他民族的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近代西方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所依赖的古希腊文化典籍,有相当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的努力保存下来的。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阿拉伯文化比西方文化繁荣
B.阿拉伯文化具有宽容与兼收并蓄的特点
C.阿拉伯文明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D.古代希腊文化都是通过阿拉伯人才得以矫正并保存下来的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阿拉伯文化与文艺复兴等的关系考查阿拉伯文明起到的作用,考查的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材料并未将阿拉伯文化与西方文化发展程度进行比较,故A项错误
B
虽然材料涉及阿拉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但是材料的主旨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故B项错误
C
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希腊等文化典籍很多是通过阿拉伯科学家的努力才得以保存,为西方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故C项正确
D
古代希腊文化都是通过阿拉伯人才得以保存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日本幕府统治的兴衰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在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以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幕府形式上尊重天皇,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天皇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将军。幕府自己设有官吏,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京都监视天皇的朝廷。这是世界史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的形式,前后延续近700年,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人民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史料二 坂本太郎在《日本史》一书中如此评价锁国政策:
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读史技巧史料一反映了幕府与天皇并存,以武士作为统治支柱。天皇只是一个傀儡,这是世界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形式。史料二从两个方面评价了锁国政策的利弊,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幕府统治,另一方面延缓了经济发展,引发了幕府统治危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的关系及其影响。
(2)根据史料二,说明这段评价是否有道理。谈谈你的理由。
提示:(1)幕府统治时期,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幕府将军。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是世界史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形式,对日本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2)史料二的评价有道理。锁国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看,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统治的有效政策;但锁国政策的限制,引发了工商业者的不满,使幕府统治出现了危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日本幕府统治特点
(1)幕府实际掌权,天皇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德川家族世袭幕府将军职位,将军直接管理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和许多重要的城市,全国其他地区由藩的首领大名统治,其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和大名都养有自己的家臣即武士(职业军人),构成幕府的统治基础。
(2)分为四个社会阶级,社会等级森严。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地位不同。
(3)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德川幕府统治时期,严禁日本与外国贸易,驱逐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同时,严禁日本人出国、不允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以及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题2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幕府颁布法令规定:“各藩城垣,如需修缮补葺,必先呈报。至于新城之兴建,在所严禁。”其实质目的在于( )
A.减少政府开支以缓和阶级矛盾
B.提倡节俭以养成良好社会风气
C.控制各藩发展以巩固中央集权
D.减少地方支出以增加中央收入
题目立意本题以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城市建设为依托,考查了幕藩体制,同时也考查了透过表象认识本质的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幕府和各藩不存在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
B
节俭社会风气的养成不是实质目的,故B项错误
C
材料“至于新城之兴建,在所严禁”是为了控制各藩发展以巩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
D
题干没有涉及增加中央收入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1.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时制作的信息图片,其探究的文明是( )
A.印度文明 B.中国文明
C.希腊文明 D.阿拉伯文明
答案:D
解析:从图片中的“传播阿拉伯数字”“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作用”“创立伊斯兰教”等信息可知,同时具备这几个文明特征的是阿拉伯文明,故D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2.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成就或作品最能体现中世纪文明交流和互鉴的是( )
A.《荷马史诗》 B.《哈姆雷特》
C.《天方夜谭》 D.阿拉伯数字
答案:D
解析: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后经中世纪的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充分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故D项正确;《荷马史诗》反映的是古希腊的故事,不属于中世纪,故A项错误;《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未涉及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故B项错误;《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也未明显涉及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故C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3.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这从侧面说明( )
A.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B.奥斯曼帝国的政策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C.奥斯曼帝国的政策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D.奥斯曼帝国经济实力强大,能够左右东西方贸易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并且征收重税,这不利于东西方贸易的正常进行,因此从侧面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的政策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故B项正确;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而不是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故A项错误;C项从题干能直接体现,不需要侧面说明,故错误;材料明确说明奥斯曼帝国实行的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而不是经济实力,故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4.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对于这次改革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东西方交流学习
B.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使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最高统治者是“大王”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通过改革,日本开始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故B项符合题意。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世纪时,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1)归纳材料所说的是日本什么事件?
(2)分析这些措施对日本历史产生的影响。
(3)分析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何可取之处。
参考答案:(1)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并将这一特性加以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