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通过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原理,通过对英美法德等国政体的学习和比较,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近代西方国家政体确立文献等资料的学习,培养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相关概念的学习,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
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②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③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3)结果: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①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思维点拨正确认识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这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这个结果是符合英国国情的。
2.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
(2)过程
①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②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美国诞生后,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又经过几年艰苦斗争,于1781年打败了英国军队。
④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拓展提升《独立宣言》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平等和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新的发展体现在以前述两种思想为基础,提出人民革命权利的理论,从而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找到了理论依据。
3.法国大革命
(1)背景
①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③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过程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②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
③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④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⑤革命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斗争异常激烈,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拓展提升《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以主权在民代替了主权在君,以自由、平等代替了专制,以法治保障人权,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书”。
(3)结果
①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②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
③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4)意义: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误区警示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非历史的倒退,而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应该肯定法兰西第一帝国在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发展资本主义方面的功绩。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基础: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3)实质: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政体形式: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代表
国家
政体
表现
英国
君主立
宪制
①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美国
共和制
①标志: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②评价: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法国
共和制
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3.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概念阐释君主立宪制
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主要代表国家是英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下,君主集大权于一身;议会虽有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的机构,主持内阁工作的首相或宰相由君主任命,对君主负责,主要代表国家为近代的德国和日本。
易混易错美国政体的多样性
从国家权力重心的角度来说,是总统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说,是联邦制。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的角度来说,是共和制。
思维点拨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过程具有反复性、曲折性,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并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他们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何种政体的斗争。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1.时间: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2.表现
(1)俄国1861年改革
①背景:1861年,沙皇政府面临空前危机。
②内容
农奴制改革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其他改革
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③评价: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思维点拨俄国最终选择了以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2)美国内战
①背景: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②过程: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1865年,内战结束。
③影响: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误区警示美国南北战争废除的黑人奴隶制是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商品奴隶制,它一开始就依赖于资本主义市场,它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原动力是追求剩余价值,增加财富。因此,美国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不同于古代的奴隶制,它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形式。
(3)意大利的统一
①背景: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②过程: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结果: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4)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
②过程: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辨析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不同点
(1)德意志完全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而意大利在实现统一的同时还具有民族解放、实现民族独立的性质。
(2)德意志统一完全是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意大利除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外,还有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意大利统一借助了优越的国际环境。
(5)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②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③局限: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概念阐释殖产兴业
“殖产”即置产,增殖财产,就是发展经济,使国家经济增殖。“业”指工商业、银行业、军事工业等。
3.评价
(1)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
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
史料实证
史料一 革命爆发前,西耶斯发表了小册子《什么是第三等级?》。在书中,他呐喊道:“第三等级是什么?是一切。”
史料二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当路易十六的臣下向他报告这一事件时,国王吃惊地问道:“这不是造反吗?”臣下回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攻占巴士底狱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史料三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读史技巧史料一中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西耶斯一是为第三等级身受的苦难和压迫而呐喊,二是为新兴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发展资本主义而呐喊。史料二中革命的含义是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史料三中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人物。路易十六之所以说是他们毁了法国,是就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影响而言的。启蒙思想家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敲响了波旁王朝的丧钟。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西耶斯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呐喊。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这是“革命”。
(3)根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说“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提示:(1)第三等级深受压迫,没有社会地位;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权利,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
(2)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或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3)他们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们的思想是反对教会和封建专制,要求自由民主;他们的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和资产阶级已经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在思想领域的表现,启蒙思想为资本主义社会确定了一套政治构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实践了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政治民主等主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题1有学者认为:“近代的法国人民深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们曾先后信仰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学说,并为此流血战斗,建立政权制度,正是多元化的思想带来多元化的政治设计,引导着法国人民一直高举着革命的旗帜。”该学者旨在( )
A.说明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性
B.揭示近代法国政体频繁更替的原因
C.肯定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共和制
D.说明大革命加剧了法国的社会动荡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法国大革命期间建立的多种政治制度考查了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的影响,考查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材料主旨在于强调“多元化的思想带来多元化的政治设计”,而不是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故A项错误
B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多元化的思想带来多元化的政治设计”,这引导法国人民“一直”进行“革命”,即法国政体在多元化的思想引导下频繁地更替,故B项正确
C
材料并未涉及共和制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
D
材料强调思想多元化而非大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故D项错误
答案: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对于代替公民亲自集会的代议制……我们最好只限于研究少数几个最有名的、与我们的特殊情况最为近似的例子。第一个适用这个特征的是大不列颠的下院。
——汉密尔顿(美国开国元勋)
史料二 英国人最早发明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读史技巧史料一明确指出“大不列颠的下院”是“代替公民亲自集合的代议制”,据此归纳英国下院的权力及其地位的变化。史料二阐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以“又”为标志进行分层,从被统治者和统治者两方面进行概括。
互动探究(1)史料一中的英国下院在《权利法案》中规定拥有哪些权力?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相比,其地位有什么变化?
(2)根据史料二,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提示:(1)权力: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等。
变化: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2)影响:有效调节了英国国内的政治矛盾,有利于英国的社会稳定。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影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争斗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扩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世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开创了资本主义政体新模式,后来不少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题2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英国政治体制建立发展完善的特点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也是温和渐进的过程,故A项正确
B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确立起来的,而且保留了大量封建专制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与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不符,B项排除
C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蕴含了美国开国者的睿智,与材料中“较少的深思高论”不符,C项排除
D
法国共和制经历了多次革命后才确立,与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雨”不符,D项排除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1.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
A.《联邦条例》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人民宪章》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的《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依据,故C项正确;《联邦条例》和《独立宣言》是美国的法律文献,故A、B两项错误;《人民宪章》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故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2.2018年11月8日,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辞职,并立即生效。该材料表明( )
A.美国总统在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B.美国总统的权力不再受到限制
C.美国“三权分立”原则遭到了破坏
D.美国总统的行为严重违反宪法
答案:A
解析:由材料“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辞职”和相关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所以总统要求司法部长辞职是行使了宪法赋予的职权,故A项正确;美国总统受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三权分立”原则并未被破坏,故B、C两项错误;总统要求司法部长辞职是其职权,并未违反宪法,故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3.“‘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此言论应出自( )
A.俾斯麦
B.林肯
C.亚历山大二世
D.明治天皇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答案:B
解析:材料“分裂之家”“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反映出该国在制度上对立分裂。俾斯麦领导德意志的统一,与“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北方与南方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严重对立,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肯领导联邦政府击败了南方的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结束了“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故B项正确;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不存在国家分裂,故C项错误;明治天皇时期不存在国家的分裂,故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4.1871年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取得统一是通过( )
A.王朝战争
B.工业革命
C.民族革命
D.海外扩张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故选A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5.下表为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情况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个)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表格中的数字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国农奴制的优越性
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C.俄国实现了近代化
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发展
答案:B
解析:从表格中提到的时间及数字的变化,可以判定这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状况,故B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此宣言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摘编自袁传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材料二 《权利法案》作为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其从如下几方面限制立法权: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愿权;其次,第三至八条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实体权利。“不得立法”条款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国家的立法权始终不能逾越公民基本权利的藩篱,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并通过程序正义和公平去维护实质正义和公平。
——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对美国立
法权的限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权利宣言》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并归纳《权利法案》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的最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特点及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立法机关的约束机制。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权利法案》对世界各国实践依法治国的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参考答案:(1)原则:议会至上(或王在法下);自由、平等、法治等。依据:通过法律形式(或书面契约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或保障了议会的权力)。
(2)特点: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
方式:通过限制立法权来保护,明确规定“不得立法”条款,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约束机制:国会两院制;行政否决;司法审查;两党制。
(3)影响:原则上立法活动以宪法为根据,并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立足于保障公民权利;重视法律程序的正义和公平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的“未经议会同意不能”“不经议会同意不能”等信息可以得出其原则是议会至上(或王在法下);由材料一中的多个“自由”和“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等信息可以得出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则;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权利法案》是通过法律形式(或书面契约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或保障了议会的权力)。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的“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可得出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第二小问,由材料二中的“从如下几方面限制立法权”“不得立法”“通过程序正义和公平去维护实质正义和公平”等信息可以得出是通过限制立法权来保护,明确规定“不得立法”条款,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第三小问,可以从宪法规定美国国会实行两院制、总统具有行政否决权、最高法院具有司法审查权及实行两党制等方面分析。第(3)问,结合上述材料可以从立法原则、立法的出发点和法律程序等角度思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