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实际上还有几百万农民没有足够的土地、耕畜和农具来进行各种形式地小规模生产,更不用提‘发家致富'了。号召每个农业生产者都富裕起来,从字面上看就是矛盾的,一个富裕的农民实际上就是一个剥削者,因为他通过雇用别的劳动力致富,不论在哪个地方,都只有极少数的人有希望雇工置地加息放贷和创办企业致富。”
--美国作家威廉·韩丁《深翻》第二部《组织起来》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通过土地改革,每个人民得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仍处于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发展缓慢而且毫无生气。
工商业则仍然处于资本主义模式,资本家掌握工商业的所有的盈利。
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
三改
据浙江省嘉兴县高照乡的调查,全乡有雇农144户,占总户数的21.79%,出现了长工、月工、短工、牧童等。此外,还有外籍雇工114人,牧童35人。当然,有些人乘人之危进行放高利贷剥削也加剧了农村中的两极分化。据1954年的调查,龙游下范二村,90户农民经济条件下降的有29户,34户中农下降的有11户,6户富农上升的有5户,全村真正困难的有32户,占总户数的20.9%。其中典卖土地的16户,共典卖土地21.5亩,典卖房屋、农家具的28户,共典卖房屋13间,卖农家具506件,送卖子女的两户。这些情况表明,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土改后又开始发生了。
第5课 三大改造
情景再现
1929年,李玉农出生在江苏东海县一户雇农家庭。18岁那年,她离开了家乡,辗转来到浦口区吉袱乡五宫村,就此安家落户。
南京解放后,分得土地的农民期盼着过上好日子,却很快面临了许多问题……
李玉农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一、农业、手工业
的合作化
第5课 三大改造
情景再现
南京市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李玉农业合作社社长
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李玉农也积极响应号召,和附近的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
第5课 三大改造
情景再现
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李玉农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他们不辞劳苦地奋斗着。
眼看着涛涛清泉奔涌流出,李玉农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自己那干旱的庄稼,终于能饱餐一顿了!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情景再现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
社会主义就是好!
第5课 三大改造
阅读课文,找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原因、时间、方式、目的、原则、过程、结果和实质。
原因
时间
方式
目的
过程
原则
结果
实质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3年-1956年
引分散的个体农民导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农业互助组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自愿互利,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农民刚获得的718公顷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史料研读
论从史出
土地改革之后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农业的合作化
国家
农民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需要农民进行互助合作
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改造
形式
改造目的
改造
原因
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的集体劳动组织。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953年鄂、湘、赣3省1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
(单位:折合稻谷市斤)
未组织户人均收入
临时互助组
常年互助组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
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
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
995
1126
17.6%
1295
6%
1401
46.7%
改造
原则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效果最好?为什么?
重点突破
一、农业的合作化
第5课 三大改造
参考:个体生产形式、互助组生产形式、农业合作社形式。农业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
03
高级农业合作社
02
初级农业合作社
01
农业互助组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变生产资料
私有制为公有制
改造
过程
改造
实质
重点突破
一、农业的合作化
第5课 三大改造
报名参加合作社。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1953年11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确定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政策,即“从方针上,应当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应当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应当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应当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阅读材料,找出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和结果
一、手工业的合作化
改造
方式
第5课 三大改造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
改造
结果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08FB837D-C827-4EFA-A057-4D05807E0F7C}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史料为证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08FB837D-C827-4EFA-A057-4D05807E0F7C}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一、手工业的合作化
第5课 三大改造
娘,咱社里又丰收了吧!我们这也好了!实行公私合营后,公方经理给咱工人涨了工资和福利,干活的条件也好多了,工人们现在干劲可大了!
后来国家又把工厂给买下了,资本家每年拿定息,国家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他们也挺满意的。我们还是用原来的机器,产量现在都达到设计能力的140%了!
第5课 三大改造
情景再现
李玉农在上海水泥厂当工人的儿子来信说,虽然解放但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依然存在。
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产量本就不高,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兄弟,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更少的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我们都盼着国家能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解放后,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呢?
怎样才能帮助刘老汉的儿子消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压迫?
水泥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的算
把水泥厂变成国家的。
那用什么手段才能实现把资本家的工厂收归国有呢?
原因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1955年10月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方式
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5%,公积金占30%。
全行业公私合营: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赎买政策
评价赎买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公私合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司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司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赎买的形式有两种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好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 作为接受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医药企业之一。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方式
公私合营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保定市私营百货业的工商业者踊跃签名申请公私合营
上海市工商业者家属代表写保证书表示拥护私营
方式
1956年1月15日,南京市各行各业参加游行申请公私合营,资本家和私营业主高举“跑步进入社会主义”的标语。
结果
1955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招牌。
?1955年上海市信大祥棉布商店实行公私合营
?1955年永安公司批准公私合营后职工们积极进行资产清点
公私合营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的商标
同仁堂的新貌
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北京西单区13个工业行业157户资本家踊跃地在申请公私合营书上签名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结果
1956年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天津市
重庆市
结果
刘老汉的儿子的厂子,也顺利的完成了公私合营,走出了困境。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存在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1956年底
历史意义:
知识点回顾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5、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
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6、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三大改造的局限性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实质、基本任务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三大改造的内容/对象
农业生产
合作社
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三大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2)方式
(3)经过
(4)结果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开始时间:
(3)方式:
1954年起
公私合营
(4)结果
实行赎买政策(评价)
4.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5.三大改造的局限性
特点:
① ②
(1)原因
1.【2020?河北遵化模拟】1953年,为了克服工业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在发展中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要求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 )
A.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
B.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
C.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
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点拨】由材料中 “为了克服工业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在发展中不相适应的矛盾”可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故选B。
【答案】B
2.下表所示是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事记,下列选项对表中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对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
全国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成员约200万人
1956年1月
北京市的手工业全部实现了合作化
时间
事件
1956年2月
143个大中城市和691个县基本实现了手工业合作
化,入社新成员达300万人
1956年6月
全国组织起来的手工业者已占手工业者总数的
90%
1956年12月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公私合营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
B.手工业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对手工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点拨】据表格中 “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等关键词可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D
3.【2019?河北唐山滦州期末】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发言说: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这段讲话明确了 “三大改造”的 ( )
A.背景 B.内容
C.意义 D.方法
【点拨】依据材料信息 “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可知,题干叙述的是 “三大改造”的意义。
【答案】C
4.下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 )
年份
个体
经济
私营
经济
公私合
营经济
集体所
有制经济
国营
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拨】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90%以上,私有制经济在10%以下,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通过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D。
【答案】D
5.【核心素养: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
生产、生活资料情况表
生产、生
活资料
耕地
(亩)
牛
(头)
猪
(只)
犁
(张)
水车
(架)
房屋
(间)
数量
6.98
0.32
0.58
0.62
0.16
3.9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
件分别是什么。
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不利条件:生产工具不足、落后。
材料二 1953年鄂、湘、赣3省1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
表 (单位:折合稻谷市斤)
未组织
户人均
收入
?临时互助组
?常年互助组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均
比未组
织户高
人均
比未组
织户高
人均
?比未组
织户高
955
1126
17.9%
1295
35.6%
1401
46.7%
(注: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
的集体劳动组织。)
(2)据材料二,农民采取了哪些生产组织形式?在当时的条件
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效果最好?为什么?
个体生产形式、互助组生产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 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
谢
谢
观
看
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 第5课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