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西周时期产生了“以德配天”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天”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天命”属于有“德”能使人民归顺的人;重视教化作用,立法、司法时慎重用刑。这表明,西周时( )
A.确立了重德仁政的立法传统 B.神权法色彩日渐浓厚
C.儒家思想开始影响立法司法 D.继承了前代立法经验
2.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五”,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这说明( )
A.国家一统局面被打破 B.各部族融合得到加强
C.宗法制度已走向瓦解 D.周王室势力开始衰落
3.春秋战国之际,姬姓封国晋国逐渐被异姓的韩、赵、魏三家新兴的大夫势力所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三家为诸候,晋国灭亡“三家分晋”实质上反映了( )
A.异姓诸侯日益坐大 B.宗法分封制趋向瓦解
C.大夫势力左右政权 D.周王室权威得以加强
4.秦朝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但封建制度借尸还魂,先后有过四次“反动”。古代君主热衷于封建的主要原因是( )
A.郡县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B.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C.分封制能维持长治久安 D.宗法制的巩固与扩大
5.“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西汉时,三老可直接与官吏交流政策,参与政治、督促百姓缴纳赋税等,进行基层的统治。统治者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官吏下达给三老,三老吸收消化后,劝导百姓服从统治者的意志,带领百姓学习并服从国家的各种政策。由此可见汉代( )
A.三老地位明显高于基层官吏 B.皇帝通过尊崇三老以稳固统治
C.统治者重视发挥三老的作用 D.三老的设立利于消除地方割据
6.“公元前202年,在皇帝控制的中央14个行政单位的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共建立了10国。”材料所示历史现象与下列历史事项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实施层层分封,加强了地方统治 B.实行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实施重农抑商,打击了工商业者 D.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势力
7.曹魏时期,选官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重视。这表明当时选官制( )
A.改变了乡举里选的选官方式 B.打破了门第观念
C.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 D.扩大了统治基础
8.东晋时,御史台完全取代司隶校尉,最初御史台无权监察尚书台,尚书左丞承担监察尚书的职责,后来这种对御史台的限制被取消。这( )
A.容易导致当朝吏治腐败 B.保证了监察官员忠于职守
C.反映了监察制度的发展 D.造成了政府财政开支增加
9.武则天在位期间创立殿试,使得“恩归有司”变为“恩由主上”,使贡举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宋朝的新及第举人不再向宰相、知贡举官谢恩,而是向皇帝谢恩,称作“朝谢”。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帝非常喜欢当主考官 B.宋代比唐代君主更开放
C.君主意欲亲自选拔人才 D.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加强
10.宋朝“凡国有大庆皆大宴”,皇帝会在节日赐宴于官员。宴会时,皇帝先举酒,次宰相、 次百官举酒,按照礼仪规定饮酒、行礼。皇帝“中饮更衣,赐花有差”,官员簪花,舞蹈拜谢而退,宴会结束。这一活动( )
A.体现出君主专制下的等级秩序 B.体现了儒家君民同乐的理想
C.反映出两宋时期国库异常充盈 D.丰富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11.大夫在先秦是君主身边非常重要的近官,但秦汉以来,“诸大夫”逐渐泛指一般的士人,在宋时,大夫已经成为医生职业的代名词。“相公”是唐代对三省宰相的尊称,宋明以后,“相公”逐渐演变为女子对丈夫和其他男子的尊称。这反映出( )
A.世人对官僚阶层的向往 B.封建等级制度渐趋瓦解
C.近官的政治边缘化趋向 D.男尊女卑观念成为共识
12.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
秦朝 三公九卿制
西汉汉武帝 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宋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元 中书一省制
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13.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任期 2.95 4.73 2.47 2.71 2.76 2.20 1.58 1.46
A.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14.雅典法院的法官(陪审员)是由各区以抽签方式各选出600人,他们既是陪审员,又是审判员。审判员被分配在哪个法庭,由抽签决定,在审理案件时,陪审员不必相互商议,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法庭作出的决定是最后的决定。这体现出雅典( )
A.权力制衡的原则 B.主权在民的原则
C.天赋人权的原则 D.人人平等的原则
15.雅典城邦规定五百人会议代表任期为一年,不得连任,公民一生任代表不能超过二年。据学者估计当时雅典城邦公民约3-4万人。这说明,古雅典( )
A.民主制不符合城邦实际 B.公民广泛参与城邦管理
C.人人都能直接管理城邦 D.政治权力仍被贵族把控
16.公元前91年,罗马共和国统治下的意大利人为争取公民权而发动起义。罗马统治者被迫颁布法律,规定凡效忠罗马的意大利人都授予罗马公民权,或在60天内放下武器的意大利人都可获得公民权。这反映了( )
A.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过渡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
C.共和政体向帝制的转变 D.公民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17.汉密尔顿指出,在美国议会投票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州的多数却是美国人民的少数”,同时举出了一个美国人民的多数却是州的少数的例子(最大四个州的人口却超过了总人口数的一半)针对此问题,所采取的办法是( )
A.实行参众两院制度 B.提高议会行政效率
C.限制大州人口增长 D.强化联邦政府权威
18.某学习小组在搜集近世欧洲史料时发现,这一时期的历史记录更多的是关于爱国人士的塑像、出现了国旗、国歌、国家节日和关于权利、民主等,而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等记录明显少于前期。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
A.开展呼唤人性解放的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
C.掀起破除信仰权威的浪潮 D.《物种起源》广为流传
19.根据美国宪法,最高法院拥有宪法解释权。历任总统往往会将那些赞同自己政治与哲学原则的人任命到最高法院担任大法官。该做法( )
A.有利于总统自身的执政 B.反映出总统侵蚀最高法院的权力
C.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说明了美国宪法有较大的灵活性
20.美国制宪会议召开过程中,富兰克林说: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材料旨在强调( )
A.制宪会议困难重重 B.权力的争取需要妥协
C.极力捍卫自身权利 D.高度尊重他人的权力
2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工人阶级掀起了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1867、1884年议会改革后,鼓吹阶级合作、劳资利益协调一致、以经济抗争维护工人利益的思想在工人队伍中随之盛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人阶级是推动英国民主进步的主要力量
B.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C.英国工人运动坚持改良主义的特色
D.英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日趋薄弱
22.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反映出该宪法( )
A.内容非常广博 B.适应社会发展
C.实现权力制衡 D.蕴含自由观念
23.1714年,英国安妮王后去世,没有继承人,国会决定将王位传给詹姆士一世的曾孙乔治一世。王位的这次和平过渡反映出英国( )
A.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存在 B.责任内阁制十分优越
C.国王已丧失了政治权力 D.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
24.俾斯麦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而到1890年,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这表明在当时的德国( )
A.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B.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C.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 D.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25.1871年威廉一世加冕前夜,他对成为“德意志皇帝”持很大保留意见,他希望接受的皇帝称号是“德国皇帝”。与前者相比,此称号更为威严,但包含有对非普鲁士地区行使君主权利的意味。这表明德意志帝国即将实行( )
A.联邦制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二、材料阅读题(共3题50分,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材料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35. (20分)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材料三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四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及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从中有何启示?(6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第八表(私犯):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哪一国家的法律?这部法律有何进步性?(3分)
(2)根据材料二,英国议会运用什么手段来限制国王的权力?由此,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3分)
(3)根据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分配作出了怎样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样的权力分配对美国民主政治产生的作用。(6分)
(4)通过对上述材料中法治建设历程的了解,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哈密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BBC 6-10: DCCDA 11-15:CBABB
16-20:AABAB 21-25:BBDBA
二、材料题
26【答案】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6分)
(2 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6分)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 (4分)
27【答案】
(1) 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1分)
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2分)
(2)原则:犬牙相入(2分)。
原因: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4分)
(3)问题:政治上的松散状态(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
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2分)
解决: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2分)
(4)不同: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国家主权属于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2分)
启示:农业文明时代中央集权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工业文明时代实行中央集权
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已成为先进国家普遍的选择;中央集权制度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近代中央集权制度有着本质区
别。(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8【答案】
(1)国家:罗马(古罗马、罗马共和国皆可,罗马帝国不给分) (1分)
进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使审判、量刑有了法律的依据。 (2分)
(罗马或欧洲第一部成文法典;使罗马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等等。)
(2)手段:法律。(答《权利法案》、宪法也可。) (1分)
体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或资本主义代议制也可) (2分)
(3)规定: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2分)
作用:三权分立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独裁局面的出现;
为美国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基础。(4分)
(4)启示:法律在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正;法律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力度在不断加强;
法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