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3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3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0 08:5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契丹)
北宋
北宋形势图
西夏
时代特征:
民族政权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民族政权的并立
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宋太祖)
开封
契丹(辽)
10世纪初(916年)
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
上京临潢府
契丹族

民族政权的并立
契丹人引马图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苏颂《契丹帐》
qiong
tian
游牧、狩猎
生产、生活方式: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耶律阿保机在建立辽国之后,使用了许多汉族士人,如康默记、韩延徽、韩知谷等人,仿照汉制为辽国制定一些典章制度。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学习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
在契丹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什么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契丹钱币
契丹文字
辽大明塔
耶律阿保机塑像
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 即辽太祖,契丹国的建立者。自幼聪明,机智过人,且善骑射。《辽史》称其“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宋太祖)
开封
契丹(辽)
10世纪初(916年)
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
上京临潢府
契丹族
西夏
11世纪
(1038年)
元昊
兴庆府
党项族

民族政权的并立
西夏买牛契约
(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
——《宋史》
西夏货币
辽:东至于海,西至金山,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民族关系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太宗时期,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1、辽与北宋的和战
保持友好关系
互通使节
宋太祖
宋攻辽失败
采取防御政策
宋太宗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宋真宗
阅读P35正文,概括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北宋与辽的关系。
杨业
结合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探究宋朝失败的因素。
北 宋
西夏

云州
蔚州
幽州
开封


(南京)
澶州
澶州之战
交战双方
交战地点:
关键人物:
战争结果:
辽、
北宋
澶州(古称澶渊)
寇准、
宋真宗
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战争报告
澶 渊 之 盟
1、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
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3、宋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至雄州交割。
4、在边境开设榷场(贸易市场),开展互市贸易。
为什么还要接受这样的条款呢?
(宋太宗以为)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守内虚外
雄州位于
今雄安新区
雄州
雄州榷场——“澶渊之盟”影响的缩影
榷场将此前因战争而时断时续的宋辽边贸固定化和官方化,双方官府也开辟了新的财税来源。雄州等地的榷场贸易,缓解了辽农产品短缺的供给压力。辽统治阶层意识到,只有与宋修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
大量中原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
根据雄州榷场的贸易情况,分析“澶渊之盟”给辽带来了哪些好处?
{616DA210-FB5B-4158-B5E0-FEB733F419BA}
辽(游牧文明)
北宋(农耕文明)
输出商品
种类
漆器
茶叶
瓷器
粟(小米)


农业产品、手工业制品、奢侈品等
矿物
香料(进口)
骆驼
丝织品
牲畜和土特产品等
(雄州榷场)宋辽输出商品对比表
(河北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四榷场)岁获四十余万。
——《宋史》志·卷一百三十九
(辽与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36正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
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3)
宋夏和约的内容是什么?
战争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960
1125
北宋建立
澶渊之盟
金灭辽
1004
北宋与辽并存
165年
和平交往
121年
主流
从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与战,我们能得到何种启示呢?
和则两利,战则两伤
过程
结果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下同)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一样)。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各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