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济阳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24.《大道之行也》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诵读能力。
了解古人关于人类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自测——互查—互教
1.本文选自 , 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由西汉 对秦汉各种礼仪论著编纂成的,共 篇。大道古代指 ,大同指 。
2、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
A.大道( )之行( ) B.选贤与( ) 能
C.讲信修睦( ) D.故( )人不独亲( )其亲
E.矜( ) F.皆有所养( )G.男有分( ) H.货恶( )其弃于地也 I.不必藏( )于己 J.谋闭( )而不兴( )K.盗窃乱贼( )而不作( ) L.故外户而不闭( )
3、翻译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
4、文章可分为几层?
展示——反馈—导学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采用什么手法描绘这种景象?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怎么样?
自测——反馈——点拨
我们了解了“大同”社会的特点,与我们刚学过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巩固----运用----拓展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故人不独亲其亲, ,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什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本文采用了( )的结构形式。
3、文章句式较整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本文中此语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是指( )、( )、( )、( ),“五经”是指( )、( )、( )、( )、( )。
回顾——总结——反思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理想社会蓝图,他是我们这个社会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这份思想财富横贯历史,牵动着过去,牵动着今天,牵动着你我,现在请选择文中一两句话展开想象,把你心中的“大同”社会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