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试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试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02 20: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试题卷
说明:1、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请按题序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结实(jié) 泯灭(mǐn) 给予(gěi) 灰心丧气(sàng)
B、倔强(juè) 迂回(yǖ) 诅咒(zǚ) 忍俊不禁(jīn)
C、玷污(zhān) 唱和(hè) 颤抖(chàn) 猝然长逝(cǜ)
D、粗糙(cāo) 湛蓝(zhàn) 贪婪(lán) 玲珑剔透(t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 、酝酿 茏罩 花枝招展 呼朋引伴
B 、镶嵌 湛蓝 以往情深 清澈见底
C 、响晴 空灵 返老孩童 宽敞明亮
D 、缘份 恩泽 波光粼粼 春燕啄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水藻真绿,把终年_______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我一直_______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3)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_________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4)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________。
A、贮存 沉迷 光辉 精细
B、贮存 沉醉 光彩 精致
C、贮蓄 沉醉 光辉 精致
D、贮蓄 沉迷 光彩 精细
4、找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3分)      
A、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B、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没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C、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D、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绿是生命的颜色。 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①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②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③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
④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⑹
A、② ③ ① ④ B、② ① ④ ③ C、③ ② ① ④ D、③ ① ② ④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仰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C、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D、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童趣》一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是诸子百家中儒家的经典之作。
C、《济南的冬天》一文的作者是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现代作家老舍。
D、《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莫顿 亨特。
8、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并审议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②决定进一步提高“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积极拓展农村市场,③扩大和发展“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将微波炉、电磁炉两类产品纳入补贴范围。



9、补写出下列名句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1)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何当共剪西窗烛, 。 (《夜雨寄北》李商隐)
(3) ,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
(4)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0、根据语意,仿照画线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生活啊!让我怎样感谢你,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我原想 , ;让我怎样感谢你,我原想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已。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1、“我”爬下悬崖时为什么要“啜泣”?为什么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4分)
1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②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13、有人说杰利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
1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些什么启示?(4分)
(二) 亲亲麦子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种子黄灿灿的麦粒,丰富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人类的历史。
③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带着光儿的期待,带着风儿的消息,可能也沉睡过一些世事。于是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的默契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④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株麦穗,将脸贴在它的上面,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⑤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就势将麦铺翻转过来,捆好。麦把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上静静如茬。母亲细心地寻找麦穗,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⑥ 麦子从容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面对你,我满心是腑首膜拜,诚谢敬仰!
15、第②段提到“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意,分点概括。(4分)
16、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1)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
(2)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
17、文章结尾提到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请找出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原句。(2分)
18、题目“亲亲麦子”有什么含义,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分)
三、古诗文阅读( 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9、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 ( 生气,发怒 )
B、仕于南方(做官)
C、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坐着)
D、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20、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4分)
A、勿施于人 仕于南方
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C、仁以为己任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D、欲以去热也 仁以为己任
21、用现代文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②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22、阅读《北人识菱》,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第一句中的“翠”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分)
(2)诗的三、四两句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3分)
四、作文(40分)
24、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答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得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8、(3分)



9、(只选做三小题)(3分)
(1) (2)
(3) (4)
10、(3分)
我原想 , ;
我原想 ,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6分)
11、(4分)
12、(4分)


13、 (4分)
14、(4分)
(二)(14分)
15、(4分)
16、 (4分)
(1)
(2)
17、(2分)
18、 (4分)
三、古诗文阅读( 20分)
19 、( )(3分) 20、( ) (4分)
21、 (4分)


22、 (4分)
23、 (5分)
(1)(2分)
(2) (3分)

四、作文(40分)
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C C  A B C D
8、(3分)
①将“审议”与“原则通过”互换位置
②把“提高”改为“加大”
③删除“和发展”
9、补写出下列名句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却话巴山夜雨时
(3) 老骥伏枥
(4) 潭影空人心
10、(3分)
示例: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大海;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6分)
11、(4分)“啜泣”一是源于爬下悬崖的惊喜,是“喜极而泣”,二是出于对父亲的感激,是“感激的泪”。凭着自己的力量成功地爬下悬崖,这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并不意味着什么,但对于从小体弱多病、从没冒过险的“我”来说,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12、(4分)
① 运用了 环境描写,既渲染了黑暗、沉寂的环境氛围,有烘托出“我”当时紧张、恐惧的心理。
②运用动作描写,“小心翼翼地伸”和“探”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我”走出第一步时的情景。
13、(4分)不同意。从文中可以看出:①当“我”伏在崖石上下不来时,别的孩子嘲笑“我”,而杰利却没有。②杰利虽然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毕竟还表现出了“好像有点不放心”。③是杰利带着“我”父亲来找“我”,才使“我”有机会脱险。
14、 (4分)
提示:①要勇敢面对困难,遇到问题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②自己的亲身体验是最深刻的;③平时要锻炼好身体;④要交杰利这样的好朋友;⑤大人要像文中父亲那样科学地教育孩子;⑥不要像文中的母亲那样给孩子过多的或不必要的训诫。(从任何角度答均可,答出4点即得4分))
(二)(14分)
15、(4分)
①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万物的精华;②过冬后用绿色的双手与春天相握;③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④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每点一分,4分)
16、(4分)
(1)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麦子奋力生长的姿态和大片麦子的气势,表现了麦子蓬勃的生命力。(2分)
(2)用了动作和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看麦子长势时的小心谨慎和满怀期待,表现了中国农民对生养自己的麦子的感谢和珍视。(2分)
17、(2分)
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是绝妙的艺术品
18、(4分)
一方面写出了作者对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的敬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乡亲及那片土地的感激和热爱之情。(4分)
三、古诗文阅读( 20分)
19、( C )(3分)
20、( A D ) (4分)
21、(4分)
①替别人出谋划策而不尽心竭力吗?与朋友交往而不诚实守信吗?
②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想用来清热啊。
22、(4分)
他这样不懂装懂很不好,我们一方面要发奋学习,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大胆承认自己在许多领域是无知的。否则必然会贻笑大方。
23、(5分)
(1)“翠”字表现了柳树颜色嫩绿,生机勃勃的特点。(2分)
(2)透过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向门外看,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写景由远及近。“含”字用得很妙,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胸襟开阔。(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赏析角度,不强求与答案一致)(3分)
四、作文(40分)
按中考阅卷标准
PAGE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