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结合题目看注释,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已经十六年了。
(3)“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时代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作者简介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在狱中,在法庭上,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避免
僻静
严峻
魔鬼
苦刑
执行
皮靴
含糊
避
僻
峻
魔
刑
执
靴
军阀:指旧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某些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zhì
dènɡ
bì
pì
jùn
chǒu
pā
xuē
会写字
mó
kěn
xínɡ
páo
hēnɡ
zhí
bǎnɡ
小组讨论
默读第2~33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写到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第2~7自然段:
第8~18自然段:
第19~29自然段:
第30~33自然段:
自学提示
1.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找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汇报交流
(1)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2)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峻的局势的?
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
坚决不离开北京。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我哪能离开呢?”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关注?
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坚决
不能轻
易
哪能离开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从这两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这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课后作业
1.完成“句子天地”内容。
2.订正本课“预习卡”。
3.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事?
2.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学提示
1.默读第8~18自然段,画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找出相关语句,在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纷乱的喊叫
不慌不忙
父亲
—
不慌不忙
敌人
—
来势汹汹
对比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亲和我
父亲和我
—
两个人
敌人
—
兴师动众
对比
便衣侦探的态度:粗暴的吼声
满脸横肉
冷笑着
父亲的态度: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粗暴的吼声
满脸横肉
冷笑着
严峻态度
镇定从容
大无畏精神
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第19~29自然段,用“____”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用“
”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说说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在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我”
在法庭上见到父亲,他是什么样子的?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李大钊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
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外貌
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神态
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是他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得无比坚强、沉着。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安定
沉着
安定—不动摇。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都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关系。
一切都跟她们没关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李大钊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人
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对亲人—充满慈爱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自由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四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首尾呼应
这样安排使文章结构严谨,叙述缜密。
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相对应的?
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这篇课文和它们相比,你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英雄雨来
手术台就是阵地
狼牙山五壮士
“阅读链接”《囚歌》
1941年1月,作者叶挺在皖南事件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囚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苦刑,仍坚贞不屈。1942年,他在被囚禁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写下了这首《囚歌》。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地下的烈火
活棺材
比喻全国人民愤怒之火。
比喻反动统治。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回忆
—
1927年4月28日
被捕前
—
局势严峻,工作紧张
被捕时
—
沉着镇定,态度严峻
法庭上
—
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被害后
—
全家悲痛,永远缅怀
忠于革命
坚贞不屈
课后作业
1.完成“写作要素”版块“展示台”。
2.完成本课“随堂练'。
3.查阅资料,了解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