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绿 课件+音频 (2课时 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绿 课件+音频 (2课时 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0 22:17:42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在诗人王安石的眼里,“绿”是那样的神通广大:“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顷刻间江南两岸便披上了绿衣;在词人李清照的眼里“绿”又是那样的娇憨可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绿”像是在展示着风雨过后的骄傲。在现代诗人艾青的眼中,“绿”又会是怎样的呢?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四年级下
10
绿
第一课时
艾青(1910~1996),
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chā
会认字
会写字
pínɡ

chā
huī
墨水瓶
挤在一起
交叉
指挥
pínɡ
chā
读诗歌,观察、交流《绿》与《繁星》的不同。
这首诗和前一课的三首短诗形式不同,是由若干小节组成,所以朗读时还要关注诗歌中的空行,也就是注意小节之间的停顿。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置身绿色的世界
心中一片宁静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到处
绿的丰富
读出相同句式的语调变化。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动词

重叠
交叉
读出景象的变化。
突然
现在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奇妙
梦幻
心旷神怡
品读诗文,想象画面
(1)默读诗文,用“——”画出你认为想象奇特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奇特在哪里。
(2)四人小组内交流。
汇报展示,品读绿意
第1小节:
眼前铺满绿色。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的……
第2小节:
写出了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第3小节:
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第4小节:
写绿色凝集重叠的形态。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第5小节:
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诗的特点:想象丰富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作者独特的感觉。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绿的喜爱与赞美。
课后作业
1.订正本课预习卡。
2.抄写本课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默读思考: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艾青笔下的绿,仅仅是
一种颜色吗?
把你思考所得凝练成一个词语,写在词卡上。
第一类
美丽
大自然
第二类
舒适
快乐
第三类
生机
希望
力量
阅读链接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
说说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同样是写“绿”,两位作家的文字有什么异同呢?
仔细默读两篇诗文,完成学习单。
诗散文
现代
不仅写眼前看到的“绿”,更多的是描写绿色的景物带给自己的感觉和想象。
描写得更多的是眼前看到的绿色景物,较少写自已的感觉和想象。
引发了更多关于“绿”的想象。
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
1.“绿”的种类都很多。
2.都展现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绿”,抒发了对绿色景物的喜爱之情。
不同
相同
《绿》
《西湖漫笔》
《西湖漫笔》中对绿的描写细致入微,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厚。
绿
到处是绿——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绿色飘动——风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喜爱
赞美
结构导图
程度:深浅浓淡
空间:充满绿色
形态:集中重叠
绿色丰富
1.完成“写作要素”板块“展示台”内容。
2.完成随堂练。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