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知识与能力】(1)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2)阅读图片《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和郑观应《盛世危言》的材料,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的能力;
(3)了解张謇和荣氏兄弟的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使学生了解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密不可分,引导学生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一个扮人物,一个扮记者,进行一次采访,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地发挥。使学生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本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远远超过官僚资本,成为中国工业资本的主体的意义;基于民族工业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对于此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以上几个难点多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有人说“中国的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同意这些观点吗?那么,让我们来探究这些问题吧?
知识点拨: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就要看它原有哪些经济形式,新增哪些经济形式,各占什么地位,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本专题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甲午战争以后到20世纪初-----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 抗战爆发前夕----短暂的发展
今天我们将学到: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
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
3、自然经济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关系
4、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带来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
思考:请你阅读课文,说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状况
(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________
(3)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有没有变化?
(4)这种变化明不明显,为什么?
(5)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答案:(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的特点: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2)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
(3)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着商品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发展缓慢,中国近代落后于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5)鸦片战争前中国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
请根据下列图画和材料,指出其所反映的内容?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请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请举例说明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
拓展:此原因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拓展:这些影响我们怎么去看待?
延伸:我们怎么去客观看待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读一读,想一想:
材料一:“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洋布,洋棉,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音《盛世危言》卷七
答案:(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
(2)表现:农村家庭手工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
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
洋行大量增加
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据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村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换的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学法点拨:资本主义的产生需要几个基本要素:资本的原始积累,自由劳动力,市场,技术等,分析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因素的兴起,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请根据教材,指出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内在联系?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概念辨析
资本主义萌芽:表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资本主义产生:则表明中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机器生产。
各抒己见
有人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1、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外商企业的刺激c、洋务运动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时空置换: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想要投资兴办近代企业,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如果条件具备了,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兴办,为什么?
2、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年代 19世纪60、70年代
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产生途径 两条途径
投资人 官僚、地主、商人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著名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概况 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高潮)
1、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概况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
“夫世界今日之竞争,乃是农工商的竞争;农工商之竞争,实是知识、学问、教育之竞争。”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
周学熙: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民族资本家,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企业。在当时,他与江苏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齐名,时称“南张北周”。
荣家兄弟: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享有 “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他俩除在兴办实业方面驰誉中外以外,同时在我国的农业、教育等事业的发 展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请思考: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力量逐渐成长起来。
课堂小结:
五、学案
一、选择题:
1.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于( )
A.19世纪50年代前后 B.19世纪70年代前后
C.19世纪80年代前后 D.19世纪90年代前后
2.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早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3.以下近代企业位于中国南方的是( )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贻来牟机器磨坊 D.大生纱厂
4.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
B.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薄弱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自于官僚、地主、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
5.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洋务运动的刺激 D.维新运动的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
(4)综合上述材料和答案,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它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
三、问答题:
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近代民族工业?请据此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走向。
【答案】1.B 2.B 3.B 4.A 5.A
6.(1)特点: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3)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4)处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
(5)政治态度:对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反抗的要求,又有妥协性和依赖性;影响:他们一方面同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斗争,推动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但同时这些运动总是不彻底的。例如,戊戌变法运动(或辛亥革命)。
7.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扩大商品输出,使得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在19世纪60年代起加快了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小农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瓦解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走向: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不会任民族工业自由发展,相反,它们对民族工业进行压迫和束缚。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道路艰难而曲折。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引自黄梅戏《天仙配》
时间
原因
(3个)
著名
企业家
特点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时间
地点
途径
(2条)
著名企业
民族工业第一次发展高潮
给中国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共31张PPT)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第1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表现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输入的洋货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中国土货销售陷入困境。中国 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19世纪 年代起,中国的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
2.外国资本主义侵入
(1)表现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 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输华货物总值有显著增加,并打入内地市场。
②外商在华设立的工业、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等企业也迅速发展。
手工棉纺织业
60
英国
(2)影响
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农产品的 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使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 转移到 。
②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它削弱了 的基础,破坏了家庭手工业,促进了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另一方面它沉重地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③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 市场。
广州
上海
商品化
自然经济
商品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1.条件
(1)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洋务运动的促进: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 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途径
一种是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 、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原来的 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
手工工场
官僚
军事
3.概况
(1)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 、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工矿企业不断增多,资本投资额不断增加,主要分布在轻工业部门。
(2)代表企业: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
, 在广东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等。
上海
发昌机
器厂
陈启源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背景
(1)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并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中国的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
(2)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3)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经 等人呼吁“
”成为社会思潮。
张謇
实业
救国
2.表现
(1)从甲午战争到 ,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2)张謇在南通创办的 是其著名代表。3.意义: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一股新气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大生纱厂
问题思考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有何特点?
提示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2)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
(3)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西方国家的侵略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引起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中国出口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3)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但其阻碍作用是主要的。
3.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提示 洋务运动是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顺应了世界潮流;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各项改革也都是围绕近代化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封建大地上栽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幼苗,在客观上顺应了中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4)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外交是我国外交领域划时代的变革,对于开展近代化事业产生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近代外交意识和近代化精神;派遣第一批驻外使节,打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使中国近代外交出现了新的局面。
(5)洋务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通过海陆军改革,清军战斗力有所加强,对外国的侵略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6)洋务派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新型学校,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并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创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
提示 (1)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
(2)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最早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3)洋务派兴办的企业和外商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4)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这些情形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材料三 可是,上面所述的这一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的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的《中国革命
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动?
思路点拨 第(1)题材料二承接材料一内容,很容易得出答案。第(2)题工业革命后列强的对外扩张,利用坚船利炮和廉价商品,对所侵略地区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第(3)题注意归纳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及新生经济成分的状况。
答案 (1)自然经济的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2)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又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 )
A.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中国经济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C.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逐渐分离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解析 其“解体”指的是随着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家庭手工业破产,打破了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的结合,自给自足不复存在,因而必须与市场联系,同时也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C
2.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解析 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解答本题首先理解“洋布战胜土布”是指机器生产的商品战胜手工生产的商品;其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根本原因是价格问题。
D
3.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突出反映了( )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外资企业、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
C.清政府扶植沿海地区创办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沿海地区出现
解析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集中在沿海地区,它们的发展对民族工业的出现起到了刺激和诱导作用。
B
4.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创办的企业是 ( )
A.机器制造 B.面粉、纺织等
C.农业 D.军事工业
B
5.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 )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
解析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
C
6.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C
能力提升
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解析 从本题材料可以看出陈旭麓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包括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两个方面,而“逸出旧轨的趋向”主要指的是它的客观效果。
C
8.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 )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D.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解析 材料中“余悉听之民办”表明了张謇支持发展民族工业的态度。
D
9.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下列三幅图代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云集上海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国社会哪种性质的近代企业?
(2)三类不同性质的企业为什么在此时云集上海?
(3)这些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第(1)问可根据图片中的文字说明判断;第(2)问可结合上海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基础等因素概括;第(3)问可分别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归纳其影响。
答案 (1)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上海;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较早;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上海对外联系便捷,便于海外贸易。
(3)①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但它们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又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②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军事工业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0.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63年 11869 83264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材料三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材料四 1899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和影响。
(2)指出材料三中洪盛机器碾米厂的性质,并说明材料四中大生纱厂创办的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四所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
解析 第(1)问中的“现象”可依据材料一、二中“土特产品出口”“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等信息进行概括,“原因”应注意从列强侵华的角度进行思考;第(2)问中的“性质”应依据材料三中“1863年”等信息进行判断,“背景”需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归纳;第(3)问应首先明确材料二、三、四所反映的现象,进而围绕自然经济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进行说明。
答案 (1)现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民大量破产。原因:列强利用侵华特权,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肆进行商品输出。
(2)性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3)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造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