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分数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让学生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掌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分数单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探究意识和一定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交流活动展示自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一定会非常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经历观察、体验、质疑、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体会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由部分推知整体,从逆向的角度理解分数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实物图片、电子白板
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导学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教学法。
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问题学习法、归纳学习法。
教学过程
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分数吗?老师和大家做一个猜谜游戏,我说成语,你们猜猜可以用那些分数表示?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平分秋色
看来同学们还没有忘记分数这个朋友,今天我们再次来探访分数这个老朋友,相信你会对分数有更新的认识。(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入手导入新课,既联系了旧知,又增加了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自主探究,探究新知
活动一:想一想,说一说
1.体会的含义
〖教具演示〗课件出示。结合这几幅图来说一说在图中分别表示什么
〖教具演示〗课件出示图:
学生思考,集体交流。
师:在表示分数的时候我们总会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这几幅图分别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生1:第一幅图把1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
生2:第二幅图把4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
生3:第三幅图把9根骨头看作一个整体。
师:这三幅图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但你仔细观察发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整体平均分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生1:一是把一个图形作为一个整体;二是把四个图形作为一个整体;三是把四组作图形为一个整体。
生2:一是把单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二是把多个物体(四个)作为一个整体;三是把多组物体(四组)作为一个整体。
师:不管整体是那种情形,但表示同一分数3/4的意义是一样的,谁能说说分数3/4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练习说
集体交流
〖教具演示〗 课件出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分数3/4来表示。
学生理解体会
师: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呢?你能说出1/4的含义。
生: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分数1/4来表示。
生练习说
师:谁能说一个分数,并说出它的含义。
同桌互说
集体交流 教师随机板书
2、反思概括形成意义
师:大家列举了这么多分数的含义,但这只是每一个具体分数的含义,分数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分数的意义。
指名说
补充说
〖教具演示〗出示课件分数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师随机引导理解“若干”意思
同桌互说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出“不严格的理解”,逐步深化,提炼出分数的意义,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抽象的思维能力。
3、巩固新知,加深理解
〖教具演示〗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中的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是练习的环节,也是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的环节,通过练习可以及时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意义解决问题。
(二)活动二:猜一猜,找一找。
1.猜一猜:
〖教具演示〗出示题目:一个图形的是□□ ,这个图形是什么?
师:表示什么?其中的一份是“□□”,原图形是这样的几份?
生1:原图形有这样的4份。
生2:只要有4份这样的□□,它就是原图形。
2.找一找:下面这几个图形是不是原图形
〖教具演示〗课件出示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由部分推知整体,从逆向的角度来促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向学生呈现思维的灵活性、展现推理过程的严密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练一练:
〖教具演示〗逐一出示课件练习内容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从逆向的角度去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难点设计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活动三:抽奖游戏
师:刚才我们大家的学习状态非常好,老师要奖励大家玩一个游戏。老师这有3个盒子,盒子里都装着宝贝,我现在请3位同学来抽奖,看他们能抽到什么宝贝
(拿出三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装4个胡萝卜,第二个盒子里装6个苹果,第三个盒子里装8桃子。)
〖教具演示〗操作: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抽奖。
1.抽奖:
师提出要求:只能拿出盒子里奖品的。
展示抽奖结果
观察思考
2
3
4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疑问?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质疑: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拿了奖品的,拿出的奖品数量却不一样多呢?
指名回答,并汇报盒子里的奖品总数。 师板书奖品总数量 4 6 8
2.谈收获
师:抽奖活动让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生1:总数不同,对应的量也不同。
生2: 奖品总数不一样,抽出的的量也不一样。
师:奖品的总数也就是整体量,抽出的奖品数是部分量,整体量不同,同一分数所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抽奖游戏”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分数来说,对应部分的数量也不同。从相对量的角度理解分数意义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实践应用:
3.实践练习
师:同学们学得认真,老师奖励大家吃蛋糕。
〖教具演示〗逐一 出示课件中的两个蛋糕:
让你一次吃完这个蛋糕的,你行吗?
让你一次能吃完它的吗?
师:同样是蛋糕的,第一个的你能吃完,第二个的你怎么就吃不完了?
生1:第一个蛋糕小,它的肯定能吃完。第二个蛋糕太大,它的也很大,所以吃不完。
生2:整体量不同,同一分数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第一个蛋糕小,它的就小,第二个蛋糕太大,它的也大。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趣味性的练习,培养活学活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教具演示〗逐一出示课件第64页第3题练习内容。
(一)基础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
出示习题, 集体交流
圈一圈,填一填,再说一说。
应用练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演示〗逐一出示课件练习内容。
说一说下面分数表示的意义。
一张报纸的版面用于广告宣传。
我们班有的男生喜欢打篮球。
(三)延伸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师:我们同学在操场上挥洒自如,而在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是那么艰苦。请看屏幕。
〖教具演示〗课件播放“贫困山区孩子的图片”。
师:看完这组图片你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
〖教具演示〗课件出示:为了帮助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读书,李婷捐献了零花钱的,王涛捐献了零花钱的,王涛捐的钱一定比李婷多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师引导:如果不一定那会出现几种可能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可能?
(整体量不确定,分数对应的量也无法确定)
〖设计意图〗练习环节的设置,让本节课的知识得以深化,让学生再次体会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且对学生渗透了爱心的教育。
四.作业布置:
课后,大家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网络等形式去了解分数的知识。
作业处理:
学生的作业为查阅资料,通过对分数知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并以此为下节课进一步分数单位打下基础,积累活动经验。
五、全课总结,感受收获。
这节课,我们再次探访了分数,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更新的认识,说说自己的收获。(生汇报)
伸出你的右手,假设右手的五根手指一样长。
请你拿出右手手指的五分之一来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第一,最棒)
请你拿出右手手指的五分之二来庆祝一下自己的收获。(成功,耶)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平均分
整体量 部分量
4 2
6 3
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