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教案+学案:专题2第3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教案+学案:专题2第3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02 22:44:34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与能力】(1)阅读上海伦章造纸厂与日本纸竞争的史实以及荣德生被绑架等史实,要求学生比较和归纳历史现象,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培养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思考“民族资本主义作为崭新的进步的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但是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以及自己的课外阅读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思考、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一定的层次。学生可以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提出建议,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应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以此为最终形成历史意识和正确的历史观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了解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争斗中求发展的史实,感受他们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加深对我们这个伟大而历经艰难的祖国的热爱之情,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摧残;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难点: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近代后期:夹缝中生存,由于受剥削、压制而日益萎缩。
正式授课:
(一)、在夹缝中求生存
1、外国资本主义(1)、限制中国机器进口(2)、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3)、发动侵华战争 (4)、签订一系列条约
2、中国封建势力(1)、严重束缚(2)、苛捐杂税(3)、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
1、反对帝国主义(1)、拒绝买卖日货
(2)、九一八后要求团结御侮
(3)、捐款捐物,支持抗战
2、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拥护南京国民政府
本课小节: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 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五、学案
(一)、选择题
1.19世纪70、80年代有不少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民族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依赖性
B.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对立
C.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对立
D.清政府财政困难
2.“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忌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3.外国资本主义通过哪些方式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①限制机器进口 ②控制海关和对外贸易
③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④同中国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根本体现在( )
①反对独裁专制 ②要求对外贸易
③争取竞争平等 ④争取民族独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材料二 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膝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请回答:
(1)示意图表明,民国初年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2)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3)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问答题
7.试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状况。
【答案】1.A 2.D 3.D 4.D 5.C
6.(1)迅速上升(2)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3)外国侵略(或帝国主义)势力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
7.(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2)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基础。(3)20世纪初,民族工业虽有所发展,但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阻碍,寻求独立发展的道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兴起。(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从事各方面的政治活动,渴望从法律上和制度上赋予发展实业的各种权利,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社会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5)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参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组织各种不同的团体,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参加了各种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六、教学反思
依附
勾结
依赖
自然经济
外国资
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
官僚资
本主义
反对
压制
压迫
反对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妥协性
革命性
依赖
技术
依赖
束缚
外国资本
封建制度
革命性
妥协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即两面性
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的
“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资本、技术依赖外国;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共31张PPT)
第3课时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在夹缝中求生存
1.原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
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2.表现
(1)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剥削和压迫。①民 族工业兴起时,外国侵略者曾采用限制中国 进口 的方法,力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民族工业兴起后,外国侵略者利用在华攫取的种种 特权,通过控制中国的 和对外贸易等手段,大量 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民族工业在产品销售和 原料供应方面受到巨大压力。
③帝国主义的 ,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④抗战胜利后, 货充斥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角落, 几乎所有的民族工业产品都受到排挤和打击。
机器
侵华战争
海关
美国
(2)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和摧残
① 战争前,民族工业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承认,处于听任地方封建势力摆布的地位;各级政府任意勒索民族工业企业,极大地加重了民族工业企业的负担。
②国民政府大举 和滥发纸币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国民政府和 还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工业。
甲午
官僚资本
内债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
1.原因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的压迫,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它的生存,把它推向艰难的境地。
(2)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 力量。
2.方式:民族资产阶级组织各种 ,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官僚资本主义
社会政治
团体
3.重大事件
(1)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全国反日会在上海总商会举行会议,通过了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
(2)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 ;一二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捐款捐物,支持 抗战;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
4.认识: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其斗争具有妥协性。
济南惨案
团结御侮
十九路军
问题思考
1.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说明了什么?
提示 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但在三座大山控制下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就无法发展,独立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主要受到哪两种势力的排挤?
提示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最具代表性的有哪三种?
提示 (1)由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没有付诸实践,只是作为思想史上的资料被保存下来。
(2)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百日维新”,其实质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失败。
(3)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扑,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之东流。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是嘉兴市区最早的机器工业。但是,日商凭借其免税的权利压价倾销,黄纸板价格暴跌。禾丰厂大量积压,到1927年底,负债达60万元,不得已宣告破产停业。
材料二 1937年11月,民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民丰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材料三 1948年3月,褚辅成在遗嘱中说道:“余早
读儒书,志存报国,50年来,无敢间息,所憾国家
多故,外患迭乘……非真正民主,实施宪法,无以
救国。所期爱国之士,至诚团结,共图国事,永奠
邦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2001年6月21日《浙江日报》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禾丰造纸厂“破产停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丰造纸厂为什么逐渐“陷于困境”?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历史命运的认识。
思路点拨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千方百计的阻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要发展就必须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答案 (1)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在华攫取的种种特权,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民族工业在产品销售和原料供应方面受到巨大压力。
(2)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日资企业的掠夺;美国商品的排挤和打击;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官僚资本的盘剥。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工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近代民族工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实现国家独立和政治民主。(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中国),恐非西国之福也”。对此,他们采取阻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是 (  )
A.控制中国海外贸易
B.攫取各种经济特权
C.把持中国海关大权
D.限制中国机器进口
D
2.“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洋商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技术
B.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束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力量薄弱
D.封建官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B
3.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 (  )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国民政府的前十年(1927~1936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可判断此状况出现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故答案为D。
D
4.1928年,全国反日会在上海总商会举行会议,通过了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导致他们通过该决议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  )
A.济南惨案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A
5.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表格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表格数据提炼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从表格中提炼出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工业比例中,重工业所占份额大大增加,这与抗日战争时中国需要生产大量武器装备密不可分,故A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现象无关,D项不是主要原因。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
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A
6.1937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股票20万股,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官僚资本 (  )
A.与民族工业互利双赢
B.指导民族工业的经营
C.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D.积极投资于近代工业
解析 宋子文是官僚资本的代表,他能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民族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股份是典型的巧取豪夺行为,这表明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
能力提升
7.有人作了下列五幅图片比喻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果图中的“冬”代表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那么,代表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图片是 (  )
A.春 B.夏 C.秋 D.新的春天
解析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破坏和洗劫,与C项反映的信息相似。
C
8.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即“风气初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即“天下移风”;民国初年(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即“飙转豹变”。
A
9.山东周村的丝绸业历史悠久。伴随电视剧《大染坊》的热播,百年商埠——周村备受国人关注。主人公陈寿亭的原型是周村家喻户晓的大实业家张星垣。该剧全景式地描述了大染坊的兴衰过程,是近代山东乃至全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村的丝绸生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家庭手工丝织作坊。到明、清
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
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
几百家。民谣“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
声,家家织绸缎”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
荣景象。
材料二 周村是山东商业的摇篮。从汉代至唐代,一
直是世界著名的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从
周村、临淄通过芝罘、蓬莱等港口通往朝鲜、日本、
俄罗斯甚至美洲大陆的贸易航线有数千年的历史。当
年周村商街上出现了永和丝店、同和丝店、复源丝
店、恒和丝店、同泰丝店、同升丝店、泰来丝店、人和丝店等形成的丝市街和瑞蚨祥绸布店、裕茂公绸面店、庆和永绸布店等形成绸市街,客商络绎不绝,一片热闹景象。其中张星垣岳父经营的石家字号,比较闻名的就有八大鸿、六大瑞和众多绸布庄、钱庄等,分号遍及全国。旧中国商业界流传着一句名言:“学徒北京、上海,不到周村学不出来。”这说明周村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商业思想的重要发源地,货真价实、恪守信用、童叟无欺的经营管理观集中体现了鲁商的个性特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周村丝绸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民国初年陈寿亭创办的大华印染厂发展迅速,一跃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企业。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大华印染厂与材料一中印染业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日本全面侵华后至解放战争前夕,周村丝绸业基本全部被毁。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村丝绸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请指出这次发展机遇是指什么?
(4)近代周村丝绸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作简要评价。
答案 (1)丝绸业特点:周村丝绸生产历史悠久,曾是全国的丝绸生产中心;丝绸生产分工细,出现了专业手工作坊,成为周村的主要产业。商业主要特点: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对外贸易悠久;出现了独特的丝市街、绸市街这些专业丝绸街市,且分号众多;是中国商业思想的发源地,集中体现了鲁商诚信的商业理念。
(2)原因: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推动;政府提倡使用国货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区别:材料一的印染业采用的是手工生产;大华印染厂采用的是近代机器大生产。
(3)机遇:通过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4)评价: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产生了新的阶级力量,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列强的侵略扩张;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压,决定了其难以独立发展,实业救国的探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屡遭挫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面,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
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材料三 阅读下列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3年指数为100)统计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福明被官府扣上“私设磨坊”等罪名有何历史和政策依据?分析清政府制定这种政策的目的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纺纱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根源。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及其影响。分析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
(4)材料三中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8年同1913年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影响?
答案 (1)依据:清政府曾制定种种规定限制民间设厂。
目的:为了保护洋务企业的发展。
影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外资(机器)纺纱(孟买纱)的竞争和打压。
根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3)处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4)变化:一战后期的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比一战前有所减少(或分国别说明且都有“减少”之意即可)。
原因: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战,无暇顾及中国。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