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3课 “蒸汽”的力量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工业革命
1.条件
(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 来源,
扩大了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2)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
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3) 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政治保障: 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
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手工工场
资产阶级代议
资金
2.英国工业革命
(1)开端:首先从 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 制度,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
(2)动力革新:瓦特总结前人的经验,制成了 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利用蒸汽机为动力的 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1825年,英国人 利用蒸汽机牵引列车试验成功,人类陆上交通进入蒸汽动力时代。交通工具的革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大工厂
棉纺织
万能
史蒂芬孙
汽船
3.工业革命的扩展
(1)原因:1825年,英国取消 的禁令。
(2)表现
①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
②美国人 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它的发展,使美国 迅速处于领先地位,摆脱了对英国的依赖。
(3)影响: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机器出口
机械制造业
惠特尼
4.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 。
(2)社会结构: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 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 进程。
(3)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英国企业界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4)职业结构: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转入工业生产;机器的使用使相当多的人从直接生产中被排挤出来,为 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5)思想文化:促进了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工业国
经济地理
城市化
第三产业
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增。
2.措施
(1)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通过三次 制度改革,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建立了职业警察制度,保持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经济方面:运用 经济思想发展经济,把自由贸易作为英国的国策。
(3)法制方面: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 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议会
自由主义
社会福利
(4)外交方面:推行“ ”,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建立“日不落帝国”,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
(5)文教方面: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炮舰政策
3.结果: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工业革命使英国的资本迅速增长, 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2) 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3) 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向全世界展示了其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
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工业革命创造了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
(1)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革新,密切了国际交流,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19
伦敦
1851
(2)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 的传播,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 的流动,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3)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亚、非、拉的多数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 供应地,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的确立,该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生产方式
资本
劳动力
殖民
2.形成过程
(1)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 ”,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2) 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成熟。
门户开放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
问题思考
1.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 (1)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2)不同点:手工工场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2.什么是工业革命?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提示 (1)工业革命指的是资本主义由手工工场到
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
变革。
(2)主要特点:使用机器。
3.英国政府在英国打造“世界工厂”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 技术革新只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政府的政策可以让技术革新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展示。
(1)在工业革命以前,英国奉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通过关税、政策倾斜等手段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发展,促进对外贸易。
(2)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技术领先,工业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居于绝对优势,“贸易保护”已失去原有的意义,并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英国政府及时调整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更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3)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经济立法和政治制度建设,积极对外侵略扩张,也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既是技术革命也是社会革命?
提示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同时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突出的特点?
提示 (1)形成的过程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2)市场构成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市场。
(3)以欧洲为中心,不断地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工业革命
材料 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年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2)据材料指出近代蒸汽动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3)蒸汽机的发明产生了哪些经济影响?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的中心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围绕着工业革命的原因、发明和影响命题。解答第(1)问应深入探讨触发工业革命的各个要素,然后分析英国是怎样具备这些要素的;解答第(2)问应注意分析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解答第(3)问应结合教材知识做全面的分析。
答案 (1)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及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政治保障: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发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冶金工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接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的使用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引发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暗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
指 (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解析 蒸汽机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对自然动力的依赖,因此这个发明应该是蒸汽机。
A
2.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解析 蒸汽机的主要燃料是煤炭,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煤炭消费量的迅速增加。
A
3.美国独立的当年,一位英国经济学家主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认为自由竞争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而追求个人利益则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巨大动力,通过自由竞争可以达到个人福利和社会幸福的和谐。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是 ( )
A.瓦特(James Watt)
B.亚当·斯密(Adam Smith)
C.欧文(Robert Owen)
D.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B
4.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
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
解析 传统经济活动指的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文明,近代经济活动是以商品经济为主体的工业文明,因此促进经济形态从传统到近代转化的发明是蒸汽机。
B
5.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解析 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材料中工人须臾不能离开钟表,正是工厂纪律严格的反映。
B
6.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持续增加,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持续下降。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
能力提升
7.18世纪下半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在“三角贸易”中,英国殖民者出发时携带的主要有 ( )
①枪支 ②小饰物 ③象牙 ④黄金 ⑤原棉 ⑥烟草 ⑦茶叶 ⑧丝织品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解析 在“三角贸易”中欧洲奴隶贩子的运奴船上装着劣质商品,如小饰物等,从欧洲港口出发,到达非洲,这叫“出程”;满载黑人的运奴船沿着中央航路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这叫“中程”;满载金银和原料的船只返回欧洲,这叫“归程”。茶叶和丝织品是当时中欧之间正当贸易的商品。由此可知本题的答案为A。
A
8.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 ( )
①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②依靠科学技术发展 ③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 ④依靠殖民扩张和倾销商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工业革命开展后,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劳动者的劳动效率也是资本主义生产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现代增长模式”出现了。
C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普鲁士的纺织厂 图二 早期的火车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4)分析上述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答案 (1)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交通工具的革新和改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4)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革命后,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
办了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
在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
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
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
线电。
材料四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
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
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876年美国费城
举办的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
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
雕花器、景泰器等。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
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
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
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
(1851-1940)》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与材料一的史实有什么关
联?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世博会的
展品与西方国家参加的展品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原因。
解析 第(1)问应注意两次展会不同的时代背景;第(2)问透过图片认识现象,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回答其原因;第(3)问应从材料四中概括中国产品特色,然后结合前三则材料认识这种产品与英美国家展品的区别,再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分析其原因。
答案 (1)说明: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历史现象:材料二反映了英国进口的工业原料和食品多,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多,居“世界工厂”的地位。关联: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在英国广泛确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②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大肆对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3)不同: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工业生产落后。原因:中国近代遭受西方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技术落后。5.3《走向整体的世界》导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课标和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熟记基础(20分钟),思考完成以下各题目(15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从世界交流频率、规模、联系方式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举例比较,探究讨论,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不断探求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前自学引导]夯实基础可是关键哦!
预习思考题:
1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世纪金榜》的预习知识。
2 预习思考题:
(1)你能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条件、概况、 特点吗?
条件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概况
21世纪教育网
、
特点
(2)世界连接为一体的根本原因、形成过程 、影响?
1、根本原因:
2、形成过程:
3、影响
3 预习检测题:
(1)下列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评价不确切的是( )
A.建立在帝国主义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统治的基础上
B.与宰割、奴役联系在一起,是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毫无进步意义
C.客观上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D.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连成一体,其真实内容是( )
A.世界各地联系紧密,政治经济都已融为一体
B.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后,人类历史有了巨大的进步
C.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统治
D.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
[课堂探究]试试你的身手,认真审题相信自己!
材料一: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德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4分)
(2)简要谈谈你对世界市场作用的认识。 (5分)
材料二: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2分)
21世纪教育网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是?(4分)
[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你如何评价世界的一体化 (6分)
课堂延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进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途径
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拓展阶段 16C初—18C末
初步形成 19C中期
最终形成 19C末20C初
[当堂检测]你能击败12道题 一定行,快试试吧!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汽车的发明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D.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技含量大为提高21世纪教育网
C、使资本主义国家结束殖民扩张 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3.20世纪之交,石油工业迅猛发展有赖于
A.发电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应用21世纪教育网
C.蒸汽机的应用 D.飞机的发明
4.以下工业革命成就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创造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5.一个反映十九世纪晚期美国人民生活的剧本准备了四个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坐汽车上班 B.乘飞机旅游 C.打电话聊天 D.在电灯下看书
6、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垄断组织产生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资产阶级走向反动
C.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需要 D.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生改变
8、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其含义是
A.垄断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
B.垄断组织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有计划生产
C.垄断的出现,有利于减轻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D.垄断的出现,消除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界限
9、有关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B、其主要形式有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等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 D、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
10.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11、 (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2、2006年北京国际汽车 (Auto China 2006),于2006年11月19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 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右图是展览会展示的世界首辆汽车——120岁的奔驰。与其同一时期出现的是( )
A、火车 B、汽轮 C、电话 D、电脑
[深化提高]21世纪教育网
1、有位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2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 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知识树构建:(动动手,动动脑,“功夫”会更好)
学
案
装
订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