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导入:
材料: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
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
提问: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引入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
新课讲授: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劳动力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4)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也进一步拓宽了国内市场。
(5)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概况:
(1)能源——电力广泛应用: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到七十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出现——电灯、电车、电影等相继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如美国的发展变化。电气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钢铁产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在工业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2)交通运输的发展——内燃机的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90年代,德国卡尔·本茨等人发明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迅速发展。
(3)石油化工:内燃机的使用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的发展,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60年代,德国建立世界第一家石油化工厂,1876年,瑞典的诺贝尔发明炸药。
(4)电信事业: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为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创造了条件。
(5)农机:美国的汽油拖拉机。
(6)生产组织式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
a、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b、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进一步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特点:
1、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体现得尤其明显。
2、多国同时进行
3、有的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以发电机,电动机的出现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5、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为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1)交通工具的变革,使远程运输变得更为广泛、安全、便捷。
(2)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影响:
(1)积极
A、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B、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C、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工业文明地区与非工业文明地区的交流,不仅是物质的流动,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世界一体化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2)消极:
A、它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不可避免导致军备竞赛、军事结盟乃至军事对抗和战争,19世纪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体现。
小结: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最终形成,各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均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由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经济运行,任由企业自由发展、优胜劣汰,而政府并不对经济生活加以干预。 自由市场经济如同没有笼头的野马一样在一个世纪的狂奔之后,灾难开始出现了,那么会是什么灾难呢?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美国又将如何应对呢?我们将在专题六一起寻找答案。(共27张PPT)
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举办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高320米、重9000吨、由18000多个钢制构件和数百万个铆钉组装而成。1925年,巴黎准备用电灯装饰铁塔,汽车制造商André Citroën(雪铁龙)出资赞助,条件是要用灯光组成其汽车公司标志。
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尔铁塔。它成为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
第4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走向成熟的壮年
资
金
科
技
前
提
市
场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大量资本积累、国际货币出现
科学突破,技术创新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请举例说明19世纪中期科技突破
1.前提条件
电气时代
这是一张作于巴黎一次展览会上的速描。从小孩到老太太都在排队听爱迪生新发明的留声机。
爱迪生和他改进
的留声机。为了
改进这架留声机,
爱迪生一连五天
没有睡觉。(摄
于1888年)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cent
perspiration."
「一分灵感,九十九分努力」
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
石油开采业发展
石油化工业产生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诞生
(柴油机)
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
80万吨,
1900年增加到
2000万吨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为迅速传递信
息提供了方便
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制造了第一个无线电系统。1901年,他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诺贝尔物理奖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和平奖
遗嘱:遗产作基金1901年开始12月10日颁
诺贝尔
诺贝尔化学奖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科学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
险、勇于可攀登高峰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汽车的周折问世
19世纪初,英国伦敦街道上说行驶着蒸汽公共汽车了。但是,当时正是处在工业革命后期,火车机车已经发明出来并引发起兴办铁路的热潮。正兴致勃勃地投资筑路的英国资本家把汽车的出现视为威胁,他们千方百计想把尚处于摇篮时期的汽车消灭掉。因此,他们不是使用暴力毁坏、抢劫汽车,就是派人手举旗子在汽车经过的地方,向过路人叫喊:“可怕的机器来了!”这样,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就被扼杀在襁褓中了,使一项大有益于人类的重大科学发明被无端压制了半个多世纪。
2.过程
电的发明和应用:
钢铁工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的兴起:
传统产业的发展:
中心:
标志:
时间:
成就
美国和德国
德国的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866年
电气时代
钢铁时代
汽车工业、石油工业、
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
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特点
多国同时进行
从重工业开始
科学与技术相结合
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俄国和日本)
3.影响
生产力:
社会关系
国际关系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垄断组织的产生
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瓜分世界的狂潮
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
二.垄断组织的产生
原因
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概况
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巨型企业
影响
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命脉{
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形式
托拉斯等
经济上瓜分世界
漫画中描述了参议院议员正在辩论反托拉斯法
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
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
材料1: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停止了。”
材料2:马克思说:“垄断是好东西,因为它是经济范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经济范畴。但是,不好的是垄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
材料三:列宁指出垄断是腐朽的资本主义,你该如何理解?
两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
四.世界连接为一体
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
2、交通运输工具变革,使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
影响
1、促进了世界农业发展
2、使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3、世界一体化促进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
4、世界一体化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3、电信工具加速了信息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知识综合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出现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后,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这样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真正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这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是建立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之上的一种很不公正的现象。因此,就在这个“整体”形成后,亚、非、拉广大人民便起来进行斗争,消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试图建立一个公正的新世界。
两次工业革命相同点:
内容:
本质:
都有许多科技创造发明
都是生产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背景:
影响:
都有环境(政权保障)、市、技、劳、资等方面的前提条件
生产力、社会结构、国际关系、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
同
点 发明者
发明基础
时 间
范 围
重要标志
开始部门
经济结构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工匠、技师
生产实践的总结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棉纺织---轻工业
1765--19世纪中期
英开始--法美结束100年
19世纪中期 德俄日开始
1866--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0多年
科学家、工程师
自然科学成果
同时开始于几国
英国—法美—德俄日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电力---重工业
交叉进行
速度快
范围广
规模大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认识:
1、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拓展利润更为丰厚的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沉的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互相联系。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分)
(2)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方面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8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运输业(任选两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任选两项)
(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A.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B.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第二次业革命,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 32 10 13 23
1900 20 7 17 30
1913 14 6 16 36
各国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政治、经济、科技角度分析美德迅速崛起原因
变化: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
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市场、原料、资本
科技:重视科技
香港
新加坡
阿富汗
埃及
新西兰
三.瓜分世界狂潮
亚洲大部分
几乎整个非洲
整个拉美
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资本主义经济作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的正常发展需要具备:一个保障--国家政策(政权、社会稳定),五个条件:一是要有比较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二是有一定水平的生产技术,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三是有相对稳定和必需的资金来源;四是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来源(包括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五必备的资源来保证产品的原料。
这六个条件是否完备,优劣状况,综合起来就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经济正常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条件:
重点!
: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