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下生物 24.2传染病的预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下生物 24.2传染病的预防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0 15: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传染病的预防
课 型: 新授
教材分析: 从生活实际出发,介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并单独强调艾滋病的预防,尤其对青少年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某些传染病知道怎么预防,但是对具体预防措施一知半解,而且对于艾滋病,学生只知道其名称,但不清楚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 学

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事例的分析,掌握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通过调查,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倡学生以人文主义的态度看待艾滋病和对待艾滋病患者。
重点 难点 重点 (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难点 (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通过分析H7N9型禽流感的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让学生归纳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设计病例分析,如沙眼、甲型肝炎等,让学生分析其中措施是属于哪一类预防措施,然后强调艾滋病的预防,通过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从而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提要(以新授课为例)
教 学 环 节 个人复备
导入 课前播放《H7N9型禽流感离我们有多远》新闻,介绍H7N9型禽流感的知识,禽流感来了,我们怎么办?为了大家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讲授新课(问题引导。预习交流)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师: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同学们还记得分别是什么吗?
师生回顾: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病原体携带者及带有病原体的动物等。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师:不错,H7N9型禽流感流行同样也需要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时,正是针对这三个环节来进行的。那么你知道有效预防H7N9型禽流感有哪些措施吗?
生:①捕杀患禽流感的家禽
②关闭禽类交易市场
③对养殖场进行消毒
④远离家禽的分泌物,避免接触活的家禽
⑤吃禽肉要煮熟煮透
⑥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清洁
⑦隔离养殖场,禁止人们进入养殖场
⑧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想一想,刚才说的预防措施分别是针对哪个环节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生:①②是针对传染源的,③④⑤⑥是针对传播途径的,⑦⑧是针对易感人群的。
师:采取这些措施分别达到了什么目的?
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师:传染病流行时,切断三个基本环节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预防传染病具体有哪些方法呢?我们总结一下。(师生举例补充)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因为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传染病症状时,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做到“五早”,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环境卫生。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锻炼身体,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防护,实行计划免疫。主要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师:展示59页预防传染病采取的预防措施。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做法属于哪种预防措施?将图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师生交流。
师:传染病种类很多,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体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具体病例具体分析。
沙眼(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持面部清洁,不用手揉眼,手巾、手帕要勤洗、晒干; 分盆分毛或流水洗脸,严格毛巾、脸盆等消毒制度;合理处理垃圾,改善厕所环境,减少或消灭苍蝇,并要注意水源清洁,以阻断沙眼传播的途径,减少感染的传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甲型肝炎(1、从根本上说,应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普及卫生常识,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   2、管理好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特别是在甲肝流行区,不仅隔离现症患者,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并隔离现症换制周围的隐性感染者。   3、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共用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   4、保护易感染者,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两种方式。)?
二、预防艾滋病
师:很多传染病通过人们长期的努力已经取得有效的控制,但是世界上仍然有一些传染病还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比如艾滋病。该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在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仅仅20多年的时间,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人数已达4030万。报告指出,2005年以来,全球已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
使自1981年以来因感染艾滋病而死亡的总人数达到2500万。
艾滋病虽然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它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艾滋病有全面的认识。
介绍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课前我布置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艾滋病的病因、危害、发展趋势和预防措施等的调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观看一段视频,观看时要注意从中收集有关艾滋病的多方面消息。(播放视频)
师:结合你们调查的资料以及视频,谈谈你都收集到哪些有关艾滋病的信息呢?
生:(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
(3)病原体存在部位: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4)发病机理: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
(5)病症:HIV潜伏期2-10年,患者一般两年内死亡。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
(6)传播途径:①性传播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7)易感人群: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8)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师:艾滋病危害极大,怎样预防艾滋病?
师生:(1)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与报告艾滋病患者和与病毒携带者,属于艾滋病进展期的患者要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如严禁吸毒,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及其他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剃须刀、穿耳针等;做好艾滋病患者HIV携带者的血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工作;加强血制品管理。
(3)保护易感人群:学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要到正规的、消毒严格的医院打针、拔牙、针灸、美容、穿耳朵、验血或手术等;注意输血安全;远离毒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监测。
讨论: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呢?为什么?播放彭丽媛的公益广告:我们在一起。
生讨论交流。提示:握手、拥抱、共同进餐、打喷嚏、咳嗽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师:介绍红丝带的由来,怎样对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对于中学生而言,要能做到:⑴.不歧视和不孤立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携带者,与他们和谐相处。
⑵.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理解、宽容、帮助艾滋病患者
相互启发、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师: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
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
小结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怎样预防传染病有了认识,为了我们的健康,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从身边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都能关爱生命,健康生活。 ?
板书设计 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 传染源
空气
传 飞沫
播 饮水 传染病的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切断 途 饮食 流行的环
径 生物 节
接触

保护 易感人群


?
教后感
?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