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 几分之一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 几分之一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0 17: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下 册) 教案
教师:
课 题 几分之一 教学时间
单 元 第四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在学习用分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分数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与每份的个数无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再设计
本真导引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板贴:4个桃)
谈话:这里有4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2个)
(板贴:2个桃)
谈话:这里2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1个。
(板贴:1个桃)
谈话:这里有1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的。这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分数,这里的是怎么得到的?
生:将1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取了其中的1份。(板书:虚线)
追问:那这里2个桃和4个桃也是平均分成2份,它们的1份能用分数表示吗?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板贴:认识分数)
【设计说明:对前面分数的知识进行回忆,更有利于学生把已有的学习经验迁移过来,为今天的学习做准备。这样的复习不仅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和任务,激起探索新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脉络,完善认知结构。】
激疑(趣)导学 二、动手动脑,探究新知
(一)认识整体的
1.初识
谈话:我们先来看2个桃,我们可以将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注意看,老师将一个整体用这样的圈圈起来,像刚才那样用一条虚线把它平均分成两份(边说边在黑板呈现),这是一份(指着左边一份),这也是一份(指着右边一份)。
提问:那这样的一份是这些桃的( )。唉,这里的是什么意思?
引导生说:是将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些桃的。(板贴:每份是这些桃的)
师: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里的是什么意思。
提问:那左边这1个桃是这个整体的(),右边这1个桃呢?(也是整体的)(每份板书:)
提问:看,这里是,这里也是,这些是怎么得到的?
生:都是平均分成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
【设计说明: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通过演示把2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到:尽管每份是1个桃,但它与这盘桃的关系仍可用来表示,学生思维的抽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2.内化
谈话:看4个桃,一个整体怎么表示?(画一个圈)平均分成2份呢?(画一条虚线)那每份是这些桃的()。
追问:那6个桃你能表示出它的吗?准备怎么办?(先把6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圈起来)然后呢?(画一条虚线平均分成两份)接着说(每份是这些桃的)(学生在回答时教师进行相应板贴)。
提问:这里每一份都是整体的,那每份的个数一样吗?(不一样)依次说说黑板上每份的个数。每份的个数不同,那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呢?
生:因为都是把桃这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些桃的。
小结:是的,不管每份的个数是多少,只要是这些桃平均分的2份中的1份,就是这些桃的。
【设计说明:从2个桃到4个、6个桃,突出这些桃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而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后,尽管每份桃的个数不同,但每份都是整体的。经历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逐步明晰“一个整体的”的含义,从而使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提问:那如果将20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桃的)那这里有一筐桃,我不知道有几个,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
小结:不管有多少个桃,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边说边画一个圈,用虚线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写上)
3.比较
提问:今天学习的分数与前面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
追问:为什么都是?
生:都是将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生2:都是在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是的,分数就是平均分的时候产生的。
追问:那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前面学习的分数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板书:一个物体),今天学习的分数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板书:一个整体)。
【设计说明:平均分的对象由一盘桃拓展为一筐桃,冲击了学生的心理预期,但其内在的一致性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即无论有多少个桃,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通过与前面知识的对比,进一步明确分数都是在平均分中产生的,今天的分数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在于由一个物体转变为一群物体,也就是一个整体,进一步丰富了分数的含义。】
(二)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
1.认识、、和
谈话:刚才我们将6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些桃的。那平均分成3份呢?(每份是这些桃的)平均分成6份呢?(每份是这些桃的)请你猜想几分之一是怎么确定的?
生:将6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桃的几分之一。
小结:是的,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板贴:把一些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桃的几分之一)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我们需要进行验证。
谈话: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12个桃,你们也来分一分,填一填,看看都能得到哪些分数?
学生在作业单上自主完成后拍照上传。
预设一:挑选1副杂乱的作业单进行展示。
教师巡视,挑选杂乱的作业单展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汇报时不用将“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这句话重复)
提问:听完这个小朋友的汇报,你有什么感觉?(太乱了)那怎么样分可以更有序呢?
挑选有序的作业单展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汇报时不用将“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这句话重复)
预设二:任意挑选一幅整齐的作品。
谈话:请你说一说你的分法。
再任意选4副进行对比观摩,请看这些小朋友的分法,他们都非常有序。
谈话:他是怎么做到有序地平均分的,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请看:首先将12个桃平均分成2份(课件呈现分法),每份是这些桃的(),课件接着呈现将12个桃平均分成3份、4份、6份、12份,学生说出表示的分数。平均分的份数从少到多,不遗漏也不重复。
2.比较
提问:同样都是12个桃,为什么表示的分数是不一样的?
生:因为每次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3.小结
师:是的,通过分一分,我们验证了结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我们一起把结论读一读。
4.分析
提问:那这里的是几个?、、和呢?
引导:唉,分母越大,分数代表的数量越少。
追问:那12个桃的和12个桃的哪个更多一些?
生:12个桃的更多一些。
【设计说明:在学生充分认识“一个整体的”的基础上,通过自然、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和,有利于学生由特殊推及一般,水到渠成地完成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整个过程有扶有放,有详有略,既突出了学习重点,也突破了学习难点,显得一气呵成。】
目标导练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谈话: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下面要来考考你们了。
(一)基本练习
1.填一填,说一说(“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请你先填一填,再说一说。
(2)学生在平板上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3)展示学生作业,追问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把( )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4)比较
问:这里每份都是1个,为什么左边是,右边是呢?
生:因为左边这1个球是将整体平均分成6份后其中的1份,右边的1个蘑菇是将整体平均分成5份后其中的1份。
师:是的,听懂的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
2.看一看,写一写(“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请你看图写分数,并说一说。
(2)学生在平板上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交流反馈:把( )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4)比较
提问:竖着看,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
生:上面的图涂了1个,下面涂了2个,为什么都表示?
生:因为它们都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师:是的,这一份可能是1个物体,也可能是2个,甚至更多。所以既可以表示1个物体,也可以表示2个物体。
提问:横着看,你又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
生:第二排左右两幅图都是共有8个正方体,为什么表示的分数不同?
生:虽然都是8个,但是左边是平均分成4份,右边是平均分成2份。
师:是的,分数与这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二)提高练习
1.分一分,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你准备怎么分?
生:把它平均分成3份。(课件呈现:虚线将其平均分成3份)
追问:为什么?
生:因为分母3就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3份。
问:接下来呢?
生:给其中的一份涂色。
追问:这份可以吗?这份呢?其中任意一份都可以。(课件呈现:给一份涂色)现在表示的是吗?
(2)师:请你像老师一样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学生在平板独立涂色后交流反馈,反馈时说清先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再涂几份。
2.猜一猜,说一说
提问:老师这里也按照要求涂了两幅图,都涂了4个,但是这里涂的部分表示的是,这里涂的部分表示的是,请问这两幅图中桃子的数量一样吗?
3.创造几分之一
谈话:刚刚我们用涂色的方式表示出了右边的分数,那你想不想用涂色的方式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呢?试一试把!
(学生在作业单上完成后拍照上传)
教师选择4张作业进行对比观摩。
【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既要有形式的多样化,又要有层次的提升度;既强调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理解和运用,又要相机呈现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不断提升思维水平。基本练习侧重于看图思考,在比较中进一步强化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提高练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每份表示的分数也就不同。通过猜一猜、画一画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这样的练习,既能避免机械重复,又能保证练习效果。】
四、全课总结,拓展提升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一次认识了分数,我们知道了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教室中的分数
谈话:小朋友们,分数不仅出现在我们数学书中,我们教室中也藏着一个分数,你能找到他吗?
生:班级48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是全班人数的。
追问:那全班人数的是多少呢?(12人)也就是这样(一大组)。
提问:那还有分数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一说。
预设一:每一竖排的学生数量是班级学生总数的。
追问:为什么?那班级学生数的是多少人呢?(6个人)
预设二:每一横排的学生数量是班级学生总数的。
追问:为什么?那班级学生数的是多少人呢?(8个人)
谈话:那这一横排8个小朋友是班级总数的,请你们起立。(指着后面一横排)那现在的这一横排还是坐着的班级人数的吗?(不是)
追问:同样是8个人,为什么两次表示的分数是不同的?
生:现在这8人是平均分成5份后的1份。
谈话:说得非常好,请坐。
谈话:看来,生活中也有分数,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就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
【设计说明:让学生说说教室里的分数,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运用,与课标要求的“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相呼应,同时为后面学习《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做铺垫。】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