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Contents
目录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enter what you want to write
Part one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Contents
1.印欧人的起源与生活方式
(1)起源:
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
(2)生活方式:
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2.印欧人的迁徙
(1)时间:
公元前2千纪初起,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2)方向:
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3)优势:
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
印欧人的早期迁徙路线(1)一部分印欧人从东欧平原,向东翻越乌拉尔山,来到了阿富汗高原,一支南下来到了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平原。另一支,则朝着相反方向,向西进入伊朗。(2)另一部分印欧人翻越高加索山脉,到达小亚细亚半岛。(3)还有一部分印欧人沿黑海西海岸西迁并南下,渡过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已尔干半岛,逐步扩散到西欧和北欧。
①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②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③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④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4)影响: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赫梯帝国小亚细亚的奴隶制帝国,公元前19世纪出现赫梯国家,公元前17世纪拉巴尔纳斯始建赫梯帝国,公元前14世纪达到鼎盛。首都先在库萨尔,后迁至哈图沙。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席卷了东部地中海地区,赫梯被肢解,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王国被亚述帝国灭亡。
赫梯人赫梯人在历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铁器的大量铸造和使用。由于小亚细亚北部和叙利亚一代蕴藏着丰富的铁矿,所以早在公元前15世纪以前,赫梯人就掌握了炼铁的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得赫梯人的武器更加先进,战争也变得更加频繁。公元前17世纪,赫梯帝国建立。
印殴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1)使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冲击,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2)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3)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4)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enter what you want to write
Part two
Contents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亚洲:大月氏人西迁
(1)原因: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2)影响: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初,大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大月氏。此后,大月氏西迁。大月氏人的迁徙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影响甚巨。它造成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灭亡,促使塞种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2.欧洲: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日耳曼民族日耳曼人是对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个民族异常庞大,有20多个分支,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一撒克逊人。
日耳曼人南迁(1) 原因:
罗马帝国逐渐衰落之际,少数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境内,成为雇佣兵、手工工人,或在庄园劳动。另一方面,日耳曼各部也与罗马进行过零星战争,双方互有胜负。4世纪末,匈奴人对日耳曼人领地的入侵使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向罗马帝国境内涌来,形成了一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运动。(2)过程及影响:
3世纪到6世纪,规模宏大,波及大半个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一度在西罗马帝国的旧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的国家,书写了西欧历史的新篇章。日耳曼人大迁徙加速了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也促进了日耳曼人氏族制度的瓦解,并形成新的生产关系,进入封建社会。
3.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
(1)中国①少数民族内迁: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②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3)阿拉伯: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匈奴内迁及影响东汉末年以来,周边各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其中以向奴人人数最多,史称“关中人口百余万,戎狄居半,匈汉杂居”。一方面,内迁的匈奴族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促进了民族交融。另一方面,统治者的民族政策使民族矛盾加剧,内迁匈奴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西晋,北方陷入了“十六国”的混战时期。
学思之窗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提示:(1)态度:最初阿图尔夫强烈要求消除罗马,毁灭罗马文化,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后来他的态度发生转变,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恢复罗马之荣光,复兴罗马文化并传诸后世。(2)原因:主要原因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必将导致国不成国,而罗马法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4.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1)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思考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例如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一次大冲击,在对后者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有利于两个世界的交流,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游牧世界学习吸收先进农耕世界的文化。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发生的变化
(1)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中古时代。(2)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在西罗马帝国广大的领土上,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等建立起一个个“蛮族”小国,成为今天一些欧洲国家的前身,之后欧洲不再有统一政权。(3)形成了欧洲新文化,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相互结合,形成了以神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欧洲新文化。
对古代人类迁徙的认识
(1)迁徙的原因:受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原因、政治压迫与政治局势、统治者对外扩张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在不断迁徙中谋生存,求发展。(2)对文化的影响: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3)认识:人口的迁徙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接触,尊重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
区域文化的产生原因和价值
产生原因
(1)区域文化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地理环境,一种地理文化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否则难以长期生存,或者不得不做相应的改变。(2)区域文化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移民。人口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有些文化可以用书、图画传播,有些文化如方言就必须靠人来传播,所以移民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移民的来源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形态,或者极大地改变着土著文化。(3)区域文化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的影响。由政权推行的主流文化和地域文化通过政治权力而加强。(4)区域文化产生的第四个原因是受民族、宗教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区域文化的价值
区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域的文化,体现了文化的生命力。同时区域文化也更加适合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以及改善生活,它包含了先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