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 姓氏歌课件+教案+素材 两课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 姓氏歌课件+教案+素材 两课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1 11:54:31

文档简介

(共6张PPT)
6
2)姓氏歌
常规预习(预习卡)
第一遍
我用二维码扫读了
遍课文,现在,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一读
见《大课堂》P
“扫码听朗读
把汉字和拼音用线连起来。
第二遍

改民
李张古吴赵钱孙官
见《大课堂》P
“我会认
zhang
sh
Zhao
gu
wu
Zhou
qian
sun
guan
在田字格里按笔顺规则描红并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笔顺:女女女女如姓姓
笔顺:′亻仁什
第三遍
各十么笔顺!么么
写一写
双笆双双
见《大课堂》P6
“扫码学笔顺”

笔顺:冂冂闩用闰国国
王|笔顺:三千王
了万
6oBOOOG
)作/业
(课堂5分钟)
kan
pin
yin×
le
cl
yu
看拼音,写词语。
shen
me
shuang
shou
什么双手
dong
tang
XIng
wang
东方姓王
Zhong
guo
中国
弓+长=(张)
木+子=(李)
古+月=(胡)口+天=(吴)
讠+午=(许)子+小=(孙)
han
zi
bian
mo
shu
二、汉字变魔术。
xing
shi
ge
三、姓氏歌。
你姓什么?我姓赵。
什么赵?赵国的赵
你姓什么?我姓王
什么王
国王的王
你姓什么?我姓陈
什么陈
耳东陈识字2
姓氏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可以结合家人、同学和朋友的姓氏识字。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可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帮学生识记生字,避免一味地讲解。如:①出示同学的名字卡片,圈一圈同学的姓氏,读一读。②出示姓氏卡片,同桌来认一认,说说谁的姓名里藏有这个姓氏。③做“拼一拼”的游戏。学生用打乱的部件拼成生字,如将“弓”和“长”拼成“张”。④认读“姓氏、张口、张开、花钱、孙子、子孙”等词语。
(2)写字:学习写3个独体字,可引导学生发现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习写3个左右结构的字,可用“比高矮、比胖瘦”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高低宽窄的变化。学习写“国”,可以回顾“回”字的书写,复习全包围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书写顺序。“姓”在上册学习的“妈”的基础上,巩固女字旁的书写。
2.朗读指导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根据文中不同的句式,采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如第1小节的前4行,可以安排师生、男女生、同桌间互相问答着读一读,在一问一答中,增添朗读的趣味性。后几句,可让学生拍着手读一读,增加朗读时的韵律感。
本课的第2小节由8个单姓和4个复姓组成。朗读时,要关注姓氏之间的停顿,以及单姓与复姓的节奏变化,姓氏之间不要粘连,要读出节奏感。
3.理解运用
(1)认识姓氏。本文是一首介绍姓氏的儿歌,文中巧妙地融合了“李、张、胡、吴、徐、许、赵、钱、孙、周、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等多个姓氏。结合读文,让学生圈画文中出现的姓氏;找一找身边有这些姓氏的同学,在实践中加深对姓氏的了解。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简要介绍有关《百家姓》的内容,让学生在《百家姓》中找找自己熟悉的姓氏,丰富学生的认知和积累。本课出现的姓氏中,既有单姓,也有复姓,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单姓和复姓的不同,并联系历史或故事中的著名人物,如司马光、诸葛亮、欧阳修等,帮助学生认识复姓。学有余力的班级可以适当补充更多的常用复姓。
(2)介绍姓氏。本课中出现了分解部件和称说偏旁介绍姓氏的方法,课后练习“照样子做问答游戏”中还介绍了“组词”的方法。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读文发现规律,并学以致用。比如,创设“交朋友”的情境,让学生用适当的方法介绍自己、同学或者家人的姓氏,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践演练中,习得和巩固介绍姓氏的方法。
(3)背诵课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渐达成背诵积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姓、氏”等6个生字,认识弓字旁1个偏旁;会写“姓、什、么、双”4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并练习背诵。
3.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走进《姓氏歌》
1.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1)学生发言,交流汇报自己的姓与名。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板书:姓)
(2)交流识记方法。
课件出示:
加一加:女+生=姓
(3)扩词“姓氏、姓名”。
(4)教师范写,指导书写要点。
姓: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将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强调“三个一”的写字姿势。
(6)教师点评。
4.板书课题:姓氏歌。
(1)齐读课题。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要与“低”区分开来。
【设计意图】把识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同学的姓名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认识姓氏
1.自主朗读。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1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4行,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2)识记“李、张”两个姓氏。
①读一读,圈出这四行儿歌中介绍的两个姓。
②学生认读:张、李。(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张、李”)
③开展问答游戏:假如班级里有姓李和姓张的同学,可以请他们上台,开展问答游戏。
第一遍:师生问答读。
第二遍:同桌问答读或男女生问答读。
④引导学生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张、李”两个姓氏。
“加一加”的方法:“弓+长=张”,“木+子=李”。
3.学习第五句。
课件出示: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1)读好句子,读准字音。
(2)圈出这一句儿歌中的姓氏,读一读:胡、吴、徐、许。
(3)重点区分“胡”和“吴”,“徐”和“许”。(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胡、吴”和“徐、许”)
①师: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②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胡、吴的声母不同;许、徐的声调不同。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运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
③师生问答:
A.什么胡?古月胡。什么吴?口天吴。什么许?言午许。
B.什么徐?双人徐。
说一说:介绍“徐”姓的方法和其他三个姓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徐”是通过“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的)
4.拓展练习。
运用“说偏旁”的方法介绍下面的姓氏:何(单人何),刘(立刀刘),黄(草头黄)。
5.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苹果:将六张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摘苹果,读出苹果上面写的姓氏,送给班上姓该姓氏的同学。
6.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朗读第1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桌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采用师生问答、同学互动等形式,寓教于乐。在学习了“加一加”和“说偏旁”的方法介绍姓氏之后,进行拓展迁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姓氏,将所学方法加以巩固,享受学习的乐趣。
板块三
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学习笔顺。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动画演示生字“什、么、双”的笔顺)
(2)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
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字,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并讲解。
(1)“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2)“么”,第一笔在竖中线上起笔,撇折的撇与第一笔平行。
(3)“双”,左右结构,左边略小,第二笔是点,第四笔是捺。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赵、钱”等6个生字,认识走字旁、金字旁2个偏旁;会写“国、王、方”3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2小节,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4.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谈话导入
1.复习字词,检查认读。
课件出示:
姓氏
什么





2.拓展姓氏,自然过渡。
(1)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
(2)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板块二
自主学习,认识姓氏
1.学习课文第2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2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②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中国






东方
上官
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郑”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
③全班齐读第2小节。
2.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2小节,圈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2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
①“加一加”的方法:“赵、钱、孙、郑”。
②“赵”为走字旁;“钱”为金字旁。
③“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3.了解复姓。
课件出示: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件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4.游戏巩固。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介绍姓氏的方法:教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介绍这个姓氏。
示例:我姓金,金钱的金。
5.拍手朗读并背诵第2小节。
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方法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板块三
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启发交流。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以及我们谈到的班上同学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2.拓展延伸。
(1)师:古人把常见的姓氏编成了《百家姓》一书。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4个姓氏的人数最多。
(2)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
【设计意图】拓展《百家姓》以及熟悉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板块四
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学习笔顺。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动画演示生字“国、王、方”的笔顺)
(2)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字,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并讲解。
(1)“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2)“王”,三横距离相等,第三横宜长。
(3)“方”的笔顺中,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提醒写字姿势,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姓氏歌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多种形式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朗读教学。师生问答游戏,学生相互问答游戏,开展朗读比赛、拍手读等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完成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文化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我通过与学生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PAGE(共31张PPT)
第1课时
第2课时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第1课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加一加:
女+生=姓
扩词:
姓氏、姓名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将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2
姓氏歌
xìnɡ
shì
整体认读音节


2
姓氏歌
区别
初读课文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朗读第1~4行,圈出这四行儿歌中介绍的两个姓。


问答游戏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张、李”两个姓氏。
加一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圈出这一句儿歌中介绍的姓氏。




胡、吴的声母不同。
许、徐的声调不同。
加一加









你问我答
什么胡?古月胡。
什么吴?口天吴。
什么许?言午许。
什么徐?双人徐。
介绍“徐”姓的方法和其他三个姓氏有什么不同?
说偏旁
运用“说偏旁”的方法介绍下面的姓氏。



单人何
立刀刘
草头黄

摘苹果





熟读并背诵第一小节。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书写指导
一尺
一拳
一寸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第一笔在竖中线上起笔,撇折的撇与第一笔平行。
左右结构,左边略小,第二笔是点,第四笔是捺。
姓氏
什么





说说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
第2课时
认识姓氏
朗读第2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中国






东方
上官
zhōu
zhào
翘舌音
wánɡ
fānɡ
后鼻音
zhènɡ
翘舌音,后鼻音
再读第2小节,圈出其中的姓氏。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识字方法
①加一加




走+ㄨ
钅+戋
子+小
关+阝
②偏旁


走字旁
金字旁
③字形


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
“三”字中间加一竖。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姓氏,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介绍姓氏的方法:
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
示例:我姓金,金钱的金。
朗读并背诵第2小节。
中国姓氏有很多,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诸葛、东方,
上官、欧阳……
拓展延伸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以及我们谈到的班上同学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古人把常见的姓氏编成了《百家姓》一书。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最多。
说说你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
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等等。
指导书写
全包围结构,先外后内再封口。
三横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三横宜长。
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
板书设计
姓氏歌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