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巴西的基本国情和主要资源,热带雨林的作用。能简单介绍巴西的文化特色
◆认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建设独具特色。
◆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巴西的人文特色,说明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知道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读图、思考活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 学会利用资料描述巴西的人文特色,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口、环境、资源之间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通过分析巴西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城市建设布局的变化,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多媒体、地图教学、资料分析、讨论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提到足球,大家大都会想到巴西,为什么?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展示展示巴西足球与狂欢节的图片,引入学习巴西的国情
国情与资源
民俗文化 国球足球 国舞桑巴舞 狂欢节
展示资料,包括巴西的足球、狂欢节、桑巴舞等文字和图片资料
足球是巴西的国球,已成为巴西人生活得一部分,足球文化在巴西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桑巴舞是巴西的国舞,跳桑巴舞是巴西人热衷的民间娱乐活动,每年2月中下旬狂欢节,巴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狂欢活动。
展示巴西国旗
提问:每个国家的国旗都有深刻的含义,而巴西国旗中的色彩和图案正是巴西概括的缩略图。国旗中的黄色、绿色、白色和星星各代表什么?为什么绝大部分星星在白色飘带的南面?
国色:黄色:矿产资源 绿色:森林
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
展示巴西图
学生在图中找到赤道并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
教师小结。
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热带,赤道从北部穿过,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东临大西洋,西与多国接壤。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低,热带面积广大,光热资源充足。
1、地理位置: 西半球,热带,东临大西洋
展示巴西地形图、资源、主要城市分布图
学生通过读图9.26,完成课本的活动题目,说出巴西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种类,主要城市名称和分布。
2、地形特点:以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为主,南高北低
3、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矿产资源:铁、煤、锰等
水力资源:伊泰普水电站
主要城市分布:东南沿海 首都:巴西利亚 最大城市:圣保罗 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探究:巴西为什么要讲首都从沿海里约热内卢迁往到内陆的巴西利亚?
展示:巴西咖啡种植,汽车制造厂
分析:巴西资源状况和工农业的发展变化
工业:矿产(铁矿石)——工业分布
农业:农作物(咖啡、甘蔗、柑橘)农产品(咖啡、蔗糖、橘汁)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国情与资源:
1.民俗文化 国球足球 国舞桑巴舞 狂欢节
2.国色:黄色:矿产资源 绿色:森林
二、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1.地理位置: 西半球,热带,东临大西洋
2.地形特点:以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为主,南高北低
3. 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4.矿产资源:铁、煤、锰等
水力资源:伊泰普水电
主要城市分布:东南沿海 首都:巴西利亚 最大城市:圣保罗 最大港口:里约热
工业:矿产(铁矿石)——工业分布
8.农业:农作物(咖啡、甘蔗、柑橘)农产品(咖啡、蔗糖、橘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