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选择题
(2020·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赵成小时候听妈妈给他讲过“芝麻开门”“阿拉丁神灯”的故事。这两则故事出自
A.《汉谟拉比法典》
B.《圣经》
C.《天方夜谭》
D.《古兰经》
(2020·天津和平区·期末)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中,贡献最突出的是
A.中国人
B.印度人
C.阿拉伯人
D.罗马人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A.中央集权国家
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2020·西安市碑林区)大化改新,其“新”的主要体现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统治
(2020·山东滨州市·真题)646
年元旦,孝德天皇审时度势,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要求全国上下全面“中国化”。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哪个朝代的制度
A.秦朝
B.汉朝人
C.唐朝
D.明朝
(2019·天津·学业)如图中数字的始创者是
A.古巴比伦人
B.印度人
C.埃及人
D.阿拉伯人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世界上各种宗教建筑各有特点,表现出各自独特的宗教文化。下列建筑与宗教对应正确的有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19·青岛市市南区·期末)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下列史实能佐证迈克尔哈特关于穆罕默德这一观点的是
①创立了伊斯兰教
②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③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④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2020·杭州市江干区·期末)“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曼帝国土地封赐改革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①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国家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
④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19·天津·学业)古代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
A.中国人
B.阿拉伯人
C.法兰克人
D.日耳曼人
(2020·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圣地”是指
A.雅典
B.罗马
C.麦加
D.开罗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7
世纪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A.罗马共和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古代日本
(2020·内蒙古赤峰市·真题)在历史上,阿拉伯人搭起东西方文明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文明成果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阿拉伯数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基督教
(2019·南昌市东湖区)日本幕府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是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2020·山东德州市·期末)统一安定是发展的前提,下列国家中通过建立信仰实现统一的是
A.古代罗马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阿拉伯
D.拜占庭帝国
(2019·青岛市黄岛区·期末)从
646
年开始,日本的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大和正式改称为日本国
C.每六年授田一次给“田部”居民
D.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019·青岛市黄岛区·期末)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脍炙人口,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丰碑”的是
A.《天方夜谭》
B.《医学集成》
C.《医典》
D.《古兰经》
(2020·福建泉州市·期末)茅盾文学奖作品《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
60
多年的兴衰历史。这个家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二、复合题
(2019·西安市碑林区)中日一衣带水。两国隔海相望,和平交往一直是主流。但是两国关系也一直恩怨纠结、纷争不断。某班级以此为线索,来探究历史上的中日关系,邀请你一起来,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
【古代友好】
材料一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和平交行一直是主流,中日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根据材料一,列举古代史上中日两国友好交往中的代表人物(各一名)。
(2)
材料二
640
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
30
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借南渊请安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日本效仿中国进行的一次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3)
【近代冲突】
材料三
战事的导火索终于来了,1894
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诱使清朝出兵朝鲜。
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对给中国领土主权、历史发展各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列举抗日战争中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一例。
(4)
材料四
2013
年
11
月,中国公布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一时间日本反应过度,频繁出动军机闯入识别区,拒绝承认。甚至鼓动国际社会联合抵制,而日本自己早在
44
年前就已经划定防空识别区,最近距离我国领上只有
130
公里。
近年来中日关系总起波澜,反思现今日益紧张的中日关系,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2020·昆明市五华区·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当隋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时期,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自然会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更易看出日本的差距,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加速了大化改新局面的出现。
——摘编自田久川《古代中日关系史》
材料二: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19
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
世纪
30
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
300
万人丧生,所有大城市都因空袭而遭到严重破坏,全国
1/4
的财富被毁,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
1/3,经济陷于崩溃。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
年
9
月
29
日)
材料四:1979
年开始中日经济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到
2001
年底,日本对华投资企业达
22370
家,协议投资
441
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
327
亿美元。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华直接投资国……2004
年中日贸易额首次超过美日贸易,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陈景彦《喜忧并存之
35
年——中日建交以来的历史回眸》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推动本国国内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
19
世纪末对“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后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20
世纪
30
年代,他再次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是指哪次战争?根据材料二指出战争对日本产生哪些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四,归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4)
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就中日关系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2020·云南昆明市·模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鉴真东渡、遣唐使、阿拉伯文化、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全方位外交
(1)
材料一
因国威之遐扬,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中国文化。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举国的华化,实在此时。
——吕思勉《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新罗和日本派遣的来华的使团被称为什么?唐朝与日本交往中最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
?材料二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中国发明的火药已被伊斯兰教转变为战争武器,早此才第一次为西方所知。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所提及的“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在世界文明交流、传播方面的作用。
作用: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3)
材料三
二战后到
1955
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
13
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
30
个,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据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
年
4
月,亚非会议召开,这被称为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
在材料三的两次会议上,中国分别取得了什么外交成就?分析这些外交成就产生的共同影响。
(4)
材料四
病毒不分国界,人类命运与共。我们相信,在共同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将得到加强和深化。我们身处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之间的命运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陈君《应对疫情,人类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面对疫情当前中国应该如何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选择题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赵成小时候听妈妈给他讲过“芝麻开门”“阿拉丁神灯”的故事。这两则故事出自
A.《汉谟拉比法典》
B.《圣经》
C.《天方夜谭》
D.《古兰经》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2020·天津和平区·期末)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中,贡献最突出的是
A.中国人
B.印度人
C.阿拉伯人
D.罗马人
【答案】C
【解析】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入西亚和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A.中央集权国家
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2020·西安市碑林区)大化改新,其“新”的主要体现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统治
【答案】B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新,正确理解这个字的含义,需要学生透过大化改新这一事件的表面,去看这事件的本质,也就是这一事件给日本带来了什么不一样的深刻影响,就是“新“的含义,大化改新使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依据所学可知,公元
7
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李徳天皇仿行信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的说法不正确,排除;故选
B。
【知识点】大化改新
(2020·山东滨州市·真题)646
年元旦,孝德天皇审时度势,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要求全国上下全面“中国化”。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哪个朝代的制度
A.秦朝
B.汉朝人
C.唐朝
D.明朝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2019·天津·学业)如图中数字的始创者是
A.古巴比伦人
B.印度人
C.埃及人
D.阿拉伯人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世界上各种宗教建筑各有特点,表现出各自独特的宗教文化。下列建筑与宗教对应正确的有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道教与佛教
(2019·青岛市市南区·期末)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下列史实能佐证迈克尔哈特关于穆罕默德这一观点的是
①创立了伊斯兰教
②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③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④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解析据“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能佐证迈克尔·哈特关于穆罕默德这一观点的是建立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徳的信徒;622
年,穆罕默徳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
622
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
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
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故选:B。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2020·杭州市江干区·期末)“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曼帝国土地封赐改革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①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国家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
④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改革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进行的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只适合日本,实行有条件赏赐贵族土地做法的只是查理·马特改革,日本改革没有涉及。法国改革并没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队农民班给口分田。查理·马特上台后,各地贵族的叛乱仍然不断,而当时东方的阿拉伯帝国势力日益壮大,对法兰克王国形成了严重威胁。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为了改变法兰克王国的面貌,实行改革。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曼帝国土地封赐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②④入选。因此本题答案选
C。
【知识点】大化改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2019·天津·学业)古代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
A.中国人
B.阿拉伯人
C.法兰克人
D.日耳曼人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2020·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圣地”是指
A.雅典
B.罗马
C.麦加
D.开罗
【答案】C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7
世纪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A.罗马共和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古代日本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2020·内蒙古赤峰市·真题)在历史上,阿拉伯人搭起东西方文明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文明成果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阿拉伯数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基督教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阿拉伯数字最早由印度人发明,经阿拉伯人改造传入欧洲,体现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之间的桥梁作用,故选
A;《汉谟拉比法典》出现于公元前
18
世纪左右,并没有传播到欧洲,排除
B;《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并没有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排除
C;基督教产生于今巴勒斯坦地区,不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的,排除
D。故选
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2019·南昌市东湖区)日本幕府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是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幕府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是武士,故
D
正确;
A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D。
【知识点】幕府统治
(2020·山东德州市·期末)统一安定是发展的前提,下列国家中通过建立信仰实现统一的是
A.古代罗马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阿拉伯
D.拜占庭帝国
【答案】C
【解析】通过建立信仰实现统一的是古代阿拉伯。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故选:C。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2019·青岛市黄岛区·期末)从
646
年开始,日本的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大和正式改称为日本国
C.每六年授田一次给“田部”居民
D.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1
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
世纪,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统一了日本。从
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其“新”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
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选:A。
【知识点】大化改新
(2019·青岛市黄岛区·期末)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脍炙人口,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丰碑”的是
A.《天方夜谭》
B.《医学集成》
C.《医典》
D.《古兰经》
【答案】A
【解析】本题以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脍炙人口,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丰碑”的作品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天方夜谭》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它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丰碑”。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2020·福建泉州市·期末)茅盾文学奖作品《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
60
多年的兴衰历史。这个家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答案】D
【解析】本题以茅盾文学奖作品《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
60
多年的兴衰历史为依托,考查伊斯兰教建立。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阿拉伯人一般信仰伊斯兰教,他们被称为“穆斯林”,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规定,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要到麦加朝觐一次。所以他们心中的圣地是麦加清真寺。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二、复合题
(2019·西安市碑林区)中日一衣带水。两国隔海相望,和平交往一直是主流。但是两国关系也一直恩怨纠结、纷争不断。某班级以此为线索,来探究历史上的中日关系,邀请你一起来,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知识点】鉴真东渡、大化改新、甲午中日战争、遣唐使、《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九一八事变
(1)
【古代友好】
材料一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和平交行一直是主流,中日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根据材料一,列举古代史上中日两国友好交往中的代表人物(各一名)。
【答案】阿倍仲麻吕、鉴真。
【解析】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倍仲麻吕、鉴真是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杰出代表人物。
(2)
材料二
640
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
30
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借南渊请安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日本效仿中国进行的一次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解析】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
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唐朝,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3)
【近代冲突】
材料三
战事的导火索终于来了,1894
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诱使清朝出兵朝鲜。
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对给中国领土主权、历史发展各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列举抗日战争中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一例。
【答案】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任选一例即可)。
【解析】据所学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都属于抗日战争中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列举一例即可。
(4)
材料四
2013
年
11
月,中国公布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一时间日本反应过度,频繁出动军机闯入识别区,拒绝承认。甚至鼓动国际社会联合抵制,而日本自己早在
44
年前就已经划定防空识别区,最近距离我国领上只有
130
公里。
近年来中日关系总起波澜,反思现今日益紧张的中日关系,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答案】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互信和共同的战略利益。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结合历史与现实进行分析概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互信和共同的战略利益。
(2020·昆明市五华区·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当隋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时期,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自然会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更易看出日本的差距,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加速了大化改新局面的出现。
——摘编自田久川《古代中日关系史》
材料二: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19
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
世纪
30
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
300
万人丧生,所有大城市都因空袭而遭到严重破坏,全国
1/4
的财富被毁,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
1/3,经济陷于崩溃。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
年
9
月
29
日)
材料四:1979
年开始中日经济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到
2001
年底,日本对华投资企业达
22370
家,协议投资
441
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
327
亿美元。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华直接投资国……2004
年中日贸易额首次超过美日贸易,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陈景彦《喜忧并存之
35
年——中日建交以来的历史回眸》
【知识点】《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大化改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推动本国国内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影响。
【答案】目的:学习中国隋唐先进的制度,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
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
19
世纪末对“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后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20
世纪
30
年代,他再次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是指哪次战争?根据材料二指出战争对日本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马关条约》;(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华战争;造成了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3)
根据材料三、四,归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答案】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
(4)
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就中日关系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互信和共同的战略利益。
(2020·云南昆明市·模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鉴真东渡、遣唐使、阿拉伯文化、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全方位外交
(1)
材料一
因国威之遐扬,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中国文化。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举国的华化,实在此时。
——吕思勉《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新罗和日本派遣的来华的使团被称为什么?唐朝与日本交往中最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案】来华使团名称:遣唐使。
历史事件:鉴真东渡日本。
(2)
?材料二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中国发明的火药已被伊斯兰教转变为战争武器,早此才第一次为西方所知。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所提及的“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在世界文明交流、传播方面的作用。
【答案】传播的人:阿拉伯人。
作用: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3)
材料三
二战后到
1955
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
13
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
30
个,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据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
年
4
月,亚非会议召开,这被称为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
在材料三的两次会议上,中国分别取得了什么外交成就?分析这些外交成就产生的共同影响。
【答案】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
共同影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4)
材料四
病毒不分国界,人类命运与共。我们相信,在共同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将得到加强和深化。我们身处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之间的命运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陈君《应对疫情,人类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面对疫情当前中国应该如何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