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
(45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Al—27
Fe—56
【金榜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
单元评价检测(四)配套课件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09年6月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
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可燃冰”
实物样品。下列关于“可燃冰”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C.“可燃冰”不容易开采
D.“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
辟了广阔的前景
【解析】选A。“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其中的甲
烷具有可燃性而不是水。
2.(2009·烟台中考)某同学在研究
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
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
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解析】选A。火焰熄灭,意味着燃烧条件被破坏,题目中只能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温度下降的原因是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使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急剧下降,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使用冷的金属线圈,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了。
3.瓦斯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带来危险。2009年5月30日,重庆某煤矿造成的导致众多矿工死难的事故就是由煤矿中瓦斯爆炸造成的。下列关于瓦斯(主要成分为CH4)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瓦斯属于化石燃料
B.瓦斯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产物为H2O和CO2
C.瓦斯的主要成分与沼气的主要成分相同
D.瓦斯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析】选D。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与沼气的主要成分相同,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4.(2009·娄底中考)修建“娄新高速”公路是我市“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建设项目,在修建公路的土石方爆破中要用到黑火药,黑火药爆炸时反应如下:S+
2KNO3+3C ==== K2S+X+3C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2 C.NO D.N2O
【解析】选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数目、质量均没有改变,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为N2。
5.(2009·烟台中考)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解析】选C。反应物中的两种物质均为化合物,生成物中为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因此,此反应共涉及三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
6.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能源没有污染并且成本低,现已普遍使用
B.乙醇汽油既节约石油资源,又能促进农业发展
C.地球上天然气储量相当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核电站一旦发生泄漏,放射性物质危害极大,因此应
禁止使用核能
【解析】选B。氢能源没有污染但目前制备需要高成本;化石燃料是有限的;核电站预防核物质泄漏的措施是比较成熟的;汽油中添加乙醇既可节约石油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因乙醇由粮食酿造,可促进农业发展。
7.(2009·苏州中考)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
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解析】选A。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不能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因碳酸钙和硫酸作用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量多时可沉积在石灰石上,从而使反应停止;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只是二氧化碳,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8.2009年10月17日,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召开了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与会人员呼吁所有国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绝对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免赠贺卡,双面使用纸张
【解析】选B。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燃料,应减
少使用而不是禁止使用。
9.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气体)
【解析】选A。B中浓硫酸干燥气体时应长管进短管出;C中CO2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中CO2与水反应无明显现象。
10.(2009·雅安中考)下列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进入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仍可继续前行
B.矿井内充满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马上点燃除
去
C.桌面上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
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解析】选C。进入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说明山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人不能进入;瓦斯气体具有可燃性,点燃很可能引起爆炸,应该通风透气,且严禁烟火;桌面上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扑灭,既可以隔绝氧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隔绝氧气使其熄灭。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11.(7分)(2010·辽宁检测)懂得一定的灭火知识有利于防火自救,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灭”字是一个会意字,它意味着灭火可采用什么原理?
(2)通常所说的“水火不容”意味着灭火的另一主要原理是什么?
(3)请再举出一种不同于上述两种原理的具体灭火方法。
【解析】在“灭”字中,火的上方有一横线;“水火不容”是用水灭火的意思;除上述两种灭火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与火源隔离来达到灭火的目的,如森林失火时开辟隔离带等。
答案:(1)灭火需要隔绝空气
(2)用水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达到灭火
的目的
(3)森林失火时开辟隔离带(答案合理即可)
12.(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1)镁条的燃烧:
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在空气中加热铜丝:
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电解水:
______________、___反应
(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______________、___反应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应注意①写:化学式正确;
②配:配平使“ ==== ”号两边的原子数目相等且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最简整数比;③注:注明反应条件;④标:标出生成的气体“↑”或沉淀“↓”,若反应物中有气体,则生成的气体不标“↑”,只有在溶液中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固体才能用“↓”标出沉淀。
答案:(1)2Mg+O2 2MgO 化合
(2)2Cu+O2 2CuO 化合
(3)2H2O 2H2↑+O2↑ 分解
(4)2H2O2 2H2O+O2↑ 分解
△
====
点燃
====
通电
====
13.(8分)“低碳经济”是
2010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之一。伴随全球气候变暖,
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是大
势所趋。
(1)绿色植物通过__作用吸
收CO2,通过_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
2CO2 +6H2====1( )+4H2O
(3)为了减慢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速率,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_。
①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④开发使用氢能源。
【解析】(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2C、4O、12H应等于反应后,反应后已知的有8H、4O。少了4H、2C,则为C2H4 ;(3)化石燃料是目前工业上使用的主要燃料,不能因为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就禁止使用,而是合理使用。含磷洗衣粉排放到水中会造成水污染,与CO2无关;氢能源作为未来能源具有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等优点,属于清洁能源;植物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1)光合 呼吸 (2)C2H4 (3)③④
14.(7分)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地方时要做灯火实验,即先放一只点燃的蜡烛进入,若蜡烛不熄灭,人才可以进入;若蜡烛熄灭,说明里面二氧化碳浓度较大,人不要进入,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1)做灯火实验是利用了二氧化碳___的性质。
(2)菜窖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原因是______,
深井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是因为二氧化碳__的性质。
(3)人进入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环境会有生命危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__________。
(4)若监测到这些地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较大,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解析】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可以灭火,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产生CO2,CO2不能供给呼
吸,在CO2浓度较大的环境里,人因呼吸不到氧气会窒
息甚至死亡。
答案:(1)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蔬菜呼吸作用产生CO2 密度比空气大
(3)不能供给呼吸
(4)敞口通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5.(12分)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1)上面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___,所缺药品是_____;
(2)写出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下图是小明同学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__,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
【解析】实验室制取CO2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稀盐酸,所以少药品稀盐酸,需从广口瓶中取出石灰石,用镊子。步骤:连、检、装、固、收。
答案:(1)镊子 稀盐酸
(2)CaCO3+2HCl ==== CaCl2+H2O+CO2↑
(3)c、a、b、d、e a、d
16.(12分)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一待向旅游开放的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假设洞内空气中不含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酸性气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他们准备从岩洞的底部取样,请你设计用广口瓶从洞中取回一瓶空气样品的方法:______;
(2)测定时用150 mL的注射器从广口瓶中抽取100 mL气样,按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若乙装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且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99 mL,此数据是__的体积数(用序号填写)。
A.二氧化碳
B.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空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气体
(3)计算:洞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___;
(4)为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让岩洞向游客开放,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该岩洞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_____。
【解析】洞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广口瓶
中的水倒空后要擦干。否则,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
数将不准确。
答案:(1)将广口瓶先装满水带进洞内,在洞内倒水并擦干,瓶口向上,盖好瓶盖 (2) C (3)1% (4)向洞内通风,在洞内放上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装置(如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7.(8分)计算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3Fe+2O2 Fe3O4
(2)2Al2O3 4Al+3O2↑
【解析】计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
质量比的关键是: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
子质量)乘以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答案:(1)168∶64∶232(或21∶8∶29)
(2)204∶108∶96(或17∶9∶8)
通电
====
点燃
====
18.(8分)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为___。
(2)未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
【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
物,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生成物,
M和氧气是反应物,即:M+O2 CO2+H2O,据质量守恒
定律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均不变,
因此x的质量为:88+54-(100-4)+46=92(g),CO2中氧
元素的质量为:88 g× =64(g),H2O中氧元素的质
量为:54 g× =48(g),因为:64 g+48 g=112 g>
96 g,所以M中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答案:(1)92 (2)碳、氢、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