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
上海市杨浦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泊歙浦
(宋)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3.
本作品的题材是(
)。
A.
怀古诗
B.
边塞诗
C.
咏史诗
D.
羁旅诗
14.
本作品与下列哪首诗的意境最相近(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
几年无事在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新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C.
一双燕子语帘前,病客无憀尽日眠。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
D.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5.
请对颈联中的“倚”“惊”加以赏析。
【答案】13.
D
14.
A
15.
倚是斜挂之意,“倚”有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月亮如人般倚靠在寒渚之上,表现了游子羁旅的孤独。而“惊”写出了吹角之声越江而来,船上的旅人不由得吃了一惊,可见环境静谧,烘托出旅人孤寂的心情。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唐
包何
郎官休浣怜迟日①,野老欢娱为有年②。几处折花惊蝶梦,数家留叶待蚕眠。
藤垂宛地萦朱履,泉迸侵阶浸绿钱③。直到闭关朝谒去,莺声不散柳如烟。
注解:①郎官休浣怜迟日:郎官,指程员外;休浣,官吏按例休假;迟日,指春日。②有年:丰年。③绿钱,青苔。
13.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几处折花惊蝶梦”承上“郎官休浣怜迟日”句。
B.
“数家留叶待蚕眠”承上“野老欢娱为有年”句。
C.
颔联中“惊”“待”两字,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D.
颈联中写到藤蔓“萦朱履”,融入了人的情感。
14.
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A.
雄浑悲壮
B.
哀怨凄婉
C.
闲适清雅
D.
平淡自然
15.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答案】13.
C
14.
C
15.
本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描写了程员外离开的时候,莺声萦绕不散,绿柳烟笼雾罩,好似不忍与程员外分别的景象。诗人不直接从程员外落笔,而是赋景物以深情,既新颖别致,又含蓄蕴藉,饶有余味,表达他对东郊春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②。
寄语洛城风日道③,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因马融曾为之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第。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③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13.
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中的“游寓”与“看春”
B.
第三、四句中的“上林苑里”与“细柳营前”
C.
第五、六句中的“尽兴”与“留宾”
D.
第七、八句中的“风日道”与“倍还人”
14.
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和“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
B.
第三句虚写长安景色,描绘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以乐衬哀。
C.
颔联以“徒”和“漫”,形象巧妙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D.
尾联超出了一般感怀诗表达孤独伤感之情的局限,将思念化为祝愿。
15.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
【答案】13.
D
14.
B
15.
颈联运用虚写,想象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场景,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一派热闹欢愉,与上一联的独游构成对照,表达了自己的孤寂之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这样写丰富了诗歌的意境,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蕴藉。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旱发
(晚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赢客塞城。
13.
选出没有点明“早发”之“早”的一联(
)
A.
第一联
B.
第二联
C.
第三联
D.
第四联
14.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遒劲昂扬
B.
清新飘逸
C.
平实隽永
D.
瑰丽奇绝
15.
扣住“背”字,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句。
【答案】13.
D
14.
C
15.
背,即背离。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独自走向寒冷的北方。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客居他乡的愁苦。
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测试题
(三)
(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唐]王绩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13.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体裁看,本诗是一首五言排律。
B.
题目中“见”的用法是表示被动。
C.
从押韵看,本诗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D.
从题材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14.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描写了诗人和乡人由乍见之悲转为相见之喜。
B.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描写了诗人带着乡人拜访亲朋旧友童稚孺子。
C.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表现诗人希望乡人立即答复自己问题的迫切。
D.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表现诗人将很快动身回乡且归隐故园的愿望。
15.
《唐诗选》中评价此诗“诗中连间十二句,而不作答,构思之奇,出人意表”,请结合全诗围绕此评价加以赏析。
【答案】13.
A
14.
B
15.
诗中所问从亲朋宗族到园池树木,全面地表达了对故乡情况的关切和思念,叙事委曲周详,风格清新自然,从琐屑的提问中,显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只问不答,给读者留有无穷回想余地。
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张养浩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①,欢喜的无是处②。
注:①和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连我”。②无是处:当时俗语,犹云了不得、不得了。
13.
[双调]是这首曲子的_______________名。
14.
对这首曲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曲前二句用白描手法,而“万象欲枯焦”写出早象之严重。
B.
本曲节奏明快,豪情激动,写出了民众欣喜若狂的热烈场面。
C.
三四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勾勒了雨后广阔的宇宙空间的变化。
D.
此曲写人们久旱逢甘霖的欢乐,表现了作者对民众的朴素感情。
15.
诗中的“余”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3.
宫调
14.
C
15.
“余”是一个忧民爱民、与民同乐的纯真无邪的赤子形象。
上海省师大附中闵行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呈寇公二首
蒨桃
(甲)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乙)其二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13.
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近体诗中的
。
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第三句中“不知”二字,表现了作者对织女的深切同情。
B.
乙诗第二句中的“轧轧”一词,表现了织女的辛勤劳作之苦。
C.
两诗都是通过织女与歌女的对比,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
D.
两首诗语言表达都较为平实,自然流畅,毫无艰深板滞之感。
15.
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织女形象的。
【答案】13.
绝句
14.
C
15.
通过(1)环境描写,如“风劲”写天之寒,“幽窗”写夜色之深;(2)细节描写,如“手屡呵”;(3)对比,织女整天织布却衣着单薄;一日辛劳不及歌女一曲清歌。刻画了孤独、劳苦、贫寒的织女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贫富不均,表现了对织女(劳动者)的同情和对上层社会(统治者)的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