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积累应用
上海市杨浦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
(3)《师说》中年龄、学问相仿的士大夫耻于从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花近高楼伤客心
(2).
登楼
(3).
桃源望断无寻处
(4).
位卑则足羞
(5).
官盛则近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谀”。
选择。(5分)
2.
重阳佳节,学校书法社的同学们到养老院做志愿者,想为老人们写一幅书法作品增加节日气氛,你认为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
A.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B.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C.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D.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是作者年青时离家远游之作。多日山路跋涉似乎已行尽无限青山,回头一看忽然觉得离家也越来越远。重阳日遇到高山自然想喝点重阳酒,只可惜今朝这里的山菊还没有开花。远离家乡遇上重阳,欲饮又无花,失落中透着伤感。不合适。
B项,“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意思是:我特别看重这晚秋九月九美好早晨的风物清嘉,命人在高台上张起双重帷幕,让乐队奏响动听的琴瑟琵琶。寻求欢畅任随帽子在风中掉落,彼此劝酒争吹杯里的菊花。描写重阳节欢聚情景,合适。
C项,“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意思是:农历九月九重阳节这天,登上湖北江陵西北的龙山。赏菊饮酒,连那菊花也嘲笑我这被朝廷免官的流放之臣,我酒喝得太多了,帽子被风刮落而无知觉,友人写诗笑也。迷人而美好的月光使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以致欢乐地跳起舞来。描写诗人登山情景,不适合送给老人。
D项,“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描写诗人尝尽世事艰难,被贬朗州后内心的悲伤。不合适。
故选B。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尽管越来越多的文化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十分重视文化问题,但是,__________________
,相反,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的探讨和研究,导致文化内涵日益丰富
②不同学者探讨文化问题的视角、层面、问题域都差异很大
③关于文化本身的界定并未由此而形成公认的、一致的意见
④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和无所不在的特性,导致文化界定困难
A.
②①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②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一空由“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十分重视文化问题,但是”可知文段要讲的意思是虽然重视,但是未形成公认的、一致的意见,所以③应紧随其后,排除A项、B项。
第二空由“相反”可知与前文③中“公认的、一致的意见”相对,即“差异很大”,故选②,排除D项。
第三第四空都是讲原因,④是文化本身的原因,应该放在前面,①是学者方面的原因,应该放在后面。
故选C。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共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辛弃疾《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答案】
(1).
玉簪螺髻
(2).
水龙吟
(3).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
香雾云鬟湿,
(5).
清辉玉臂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簪、螺、髻、惑、鬟。
2.
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B.
蜂蜜和蜜蜂两词虽然只是语序不同,俱它们指的是迥然不同的事物。
C.
回顾这近30年的教研生涯,我真有一种忝列门墙的感觉,感觉我不配做钱老师的弟子。
D.
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明日黄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沧海桑田,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此处就是指看到的景色,使用不恰当;
B项,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但是“蜜蜂”和“蜂蜜”是有联系的,不是“一点儿也不相同”,成语使用不恰当;
C项,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使用恰当。
D项,明日黄花: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与语境“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不符。成语使用不恰当。
故选C。
3.
下列各项排序,最适合填入方框中的一项是(
)
保障发展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共同捍卫人类发展权利,相信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①也需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
②中国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
③互鉴发展经验
④还需作出更大努力
⑤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A.
②①⑤③④
B.
②⑤④①③
C.
④②③①⑤
D.
④①③②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语段介绍的内容是“保障发展权”,语段首先提出话题,然后介绍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权利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捍卫人类发展权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通读需要排序的语句,①句介绍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②句介绍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③句介绍中国发展需互鉴发展经验;④句介绍中国发展需作出更大努力;⑤句提出中国要实现更高的发展水平。根据语境“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逻辑顺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看出②句承接前文,指出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⑤句承接②句介绍中国发展的现状,然后④句承接⑤句介绍解决现状的办法,①句进一步介绍解决现状的办法,③句承接语①句介绍解决“不协调、不平衡,实现更高发展的办法”。根据分析可知语句的排列顺序为:②⑤④①③。
故选B。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2)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运用了两种描写方法来展现主人公难舍难分的心情,柳永的《雨霖铃》中手法与情感类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纵使相逢应不识
(2).
青霭入看无
(3).
执手相看泪眼
(4).
竟无语凝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形有:“霭”“凝噎”,记忆时可以结合诗句的含义。
2.
小明郊游时不巧遇到了一场雨,只好沮丧地坐在亭中等待雨停。他的朋友想用一句与听雨相关的诗句来启发他的赏雨之情。以下各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B.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C.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
萧闲此中意,适对清秋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理解能力。
本题题干说到小明沮丧地坐在亭中等待雨停,朋友想用一句与雨相关的诗句来启发他的赏雨之情,而A项表达的是作者春天将要逝去以及国破家亡之悲痛之情,B项,表达的是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也蕴含着亡国的愁情,C项,写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表达了作者渴望征战沙场、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D项,写出了面对秋雨内心的闲适之情。
故选D。
3.
在下文空格处应当填入的内容是(
)
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相互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________,_______融汇于乐曲之中。
A.
儒家的仁义道德
道家的天人合一
B.
儒家的清静淡远
道家的仁义道德
C.
儒家的中正平和
道家的清静淡远
D.
儒家的天人合一
道家的中正平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
选填部分要体现的是古琴艺术的特点。选项涉及到儒家和道家两家的特点,需要考生了解儒道两家的基本主张。属于儒家的有“仁义道德”“中正平和”,属于道家的有“天人合一”“清静淡远”,据此首先排除BD项;而古琴艺术的特点与“仁义道德”“天人合一”无关,应当是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排除A项。
故选C。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2)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
(姜夔《__________
》)
(3)无论是《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是《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以“行路”来形象地阐释积累的重要性。
【答案】
(1).
香雾云鬟湿
(2).
尽荠麦青青
(3).
扬州慢
(4).
故不积跬步
(5).
无以至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篇以及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鬟、荠、扬、跬、至。
2.
按要求选择。
假设你为学校“读书节”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下列诗文中最适合选用的是(
)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用语要得体。本题主题是:为学校“读书节”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主要是宣传多读书,D项,选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符合读书节的主题。A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与读书节主题相反。B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其大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与读书无关。C项,出自《吕氏春秋》。意思应该是:通过了解自己可以了解别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共性,差别不是很大,而后一句意思也相同;通过了解当今而了解古时。与读书无关。故选D。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要改良教育,必须从养成良好风俗下手。有了良好的风俗,庶几对于民众和青年学生才能
,
,
,
。足见转移风俗与陶铸人才,实是一事的两面。
①施之以无言之教②不知不觉中可以陶冶出许多人才③熏陶感化于无形④如春风之普被、细雨之滋润
A.
③①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从上文来看,前面说“有了良好的风俗……”,后面应该是“有了良好风俗”的结果,而风俗对民众和青年的影响应该是无形的,这就确定③“熏陶感化于无形”应为首句,排除BC两项;
从后文来看,后面说“足见转移风俗与陶铸人才”,这是对前面的小结,“转移风俗”和“陶铸人才”应与上文一一对应,“陶铸人才”的内容应该放在后面,这就确定②“不知不觉中可以陶冶出许多人才”应放在最后,这就排除B项;
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④“如春风之普被、细雨之滋润”是①“施之以无言之教”的效果,可见应该先①后④,这就排除D项。
故选A。
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测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3)卢伦《塞下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对于弓箭和将旗的描写侧面表现了将军的威武。
【答案】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纵豆蔻词工
(3).
欲将轻骑逐
(4).
大雪满弓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峥、嵘、稠、蔻。
选择(5分)
2.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项是(
)。
A.
身处春秋鼎盛的伟大时代,我们高中生应当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B.
广陵、甘棠两位,都有武艺,他们的晓雄胆略被当时之人所推许,真是难兄难弟。
C.
他的口才有目共睹,一旦说起来,总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D.
他们也不孚众望,在各种危险环境下,快速地提升着自身的战斗素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辨析能力。
A项,“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句中用来形容“伟大时代”不正确。
B项,“难兄难弟”,有两种读法:1.nàn
xiōng
nàn
dì,意思是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2.nán
xiōng
nán
dì,用以称人兄弟才学品德均佳,后亦用以讽称两人为差不多的货色,有贬斥的意味。句中说“都有武艺,他们的晓雄胆略被当时之人所推许”,意为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应是第2个意思的前一个意思。使用正确。
C项,“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句中形容口才,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正确。
D项,“不负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句中是说能够提升着自身的战斗素养”,让人信服,不正确,应该改为“不负众望”。
故选B。
3.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项是(
)。
A.
文章先写了对夕阳的整体感受;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日落的过程;最后通过对太阳下落时色彩变化的描写,形象地描绘出各个阶段的特点。
B.
专家委员会对这一问题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她的声音很不稳定,很难造就;另一种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次;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她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很有潜力,应当录取。
C.
人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或稀罕,或普通;或别人赠送,或自己选购;或来自异国,或出自家乡。
D.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派万紫千红的烂春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考生要必须特别注意问号、顿号、分号、冒号等的用法,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了解每一种标点符号的功用,养成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提高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D项,“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三个并列分句的总括,应该把“交相辉映”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
故选D。
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2)杜郎俊赏、算而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慢》)
(3)在《声声慢》中,李清照写了花落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
【答案】
(1).
桃源望断无寻处
(2).
重到须惊
(3).
姜夔
(4).
满地黄花堆积
(5).
憔悴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及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源”“须”“夔”“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选择。(5分)
2.
按要求选择。
小明即将高中毕业,想用诗句表达与同窗惜别之意,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不符合即将惜别的语境。B项,“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写当此送行之际,友人把酒言欢,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依依惜别之情意。符合题干要求。C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朋友的劝慰,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不符合题干要求。D项,“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不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应为B项。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们便免不了要受到它的支配
②生活绝不是开玩笑的
③如果是像机械的话
④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
⑤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
⑥它是无比严肃的
A.
②①④⑥③⑤
B.
②⑥④③①⑤
C.
③①⑤②⑥④
D
③②⑥④⑤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六句话可以分为两大部分,②④⑥写生活不是开玩笑,是很严肃的,也不是像机械;①③⑤三句是说生活如果像机械会怎么样。根据第一空的前一句“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可以推断,第一空的内容与前文含义相反,因而第一空应该选择②,排除CD两项;②句中“决不是开玩笑”与⑥“是无比严肃”联系最为紧密,故紧接在②之后的句子为⑥。根据第二空后面的句号,可以推断第三空有转折,所以第三空应该为④。根据前面三空应为②⑥④,可以推断出答案
为B。
上海省师大附中闵行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
积累应用
1.
按要求填空
(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子喻山水》
(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秦观___________·郴州旅舍》)
(3)苏轼《江城子》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对亡妻的思念,周邦彦《苏幕遮》以类似手法写对故园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
杜鹃声里斜阳暮
(3).
踏莎行
(4).
五月渔郎相忆否
(5).
小楫轻舟
(6).
梦入芙蓉浦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此题中需注意“鹃”“暮”“莎”“楫”“芙蓉”“浦”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2.
按要求选择。
小王家的百货店要开张营业,朋友小张准备送一副对联表示祝贺,下列祝贺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开业大发财,一本致万利。
B.
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
C.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D.
公平有德财源广,和气致祥生意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题干要求选出“祝贺语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情境用语。首先分析题干所给情境,“小王家的百货店要开张营业,朋友小张准备送一副对联表示祝贺”,作为百货店,自然希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D项,“公平有德财源广,和气致祥生意兴”,该对联从店家的为商的态度“公平有德”“和气致祥”和前景“财源广”“生意兴”两个角度进行祝贺,合适。A项,“开业大发财,一本致万利”,前一句还可以,“一本致万利”不恰当,这对于商家自然是好事,但作为“百货店”,过于夸张,且对顾客来说,难以接受,不恰当;B项,“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不太符合“百货店”。C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更像劝勉之语,不太适合用来作为祝贺词。故选D。
3.
将下列编号的句子填入文中划线处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真是缺少科学家和科技发明吗?我们不缺少科技发明,但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只会记录权贵的变化和文人墨客,他们不会花笔墨关注科学家、发明家和工匠罢了。
①中国人编制了农历这样一个历法
②我们不知道谁发明编制了这个历法
③这个历法是当时世界一流的
④没有史书记载他们
A.
②③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
仔细阅读文段和打乱的句子,③中“这个历法”指的是“农历这样一个历法”,所以从句意上看,①句讲述中国人编制了农历这样一个历法,③句“这个历法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对这个历法进行评价,③句和①句联系紧密,且③紧跟在①后;②转向对编制农历这样当时世界一流历法人的情况进行介绍——我们不知道谁发明编制了这个历法,为什么不知道谁发明编制了这个历法呢,因为没有史书记载他们,②④两句联系紧密,且④在②后。再结合前文“我们不缺少科技发明,但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只会记录权贵的变化和文人墨客,他们不会花笔墨关注科学家、发明家和工匠罢了”,要先说科技发明,后说发明科技发明的人,所以句子排序为①③②④。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