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一课一练
【达标训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 横柯上蔽
2.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好鸟相鸣(hǎo)
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4.解释加粗的字。
(1)一百许里: (2)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
(4)在昼犹昏: (5)猛浪若奔: (6)嘤嘤成韵:
5.下面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
6、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
①. ②
欲穷其林。(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③猛浪若奔 ④互相轩邈
8、这篇文章选自______朝梁文学家_______之手,他的字是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9.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10.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11.“直视无碍”“千百成峰”各写的是什么物?什么景?
12.第二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
1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1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16.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
【能力提高】
体验中考:下面是安徽省今年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大家试着做一做,感觉如何?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分)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拓展延伸】
与陈伯之书(节选) 丘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故国之旗鼓 每见壁间题字 B.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摆扑丛树中
C.廉公之思赵将 学而不思则罔 D.人之情也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3、“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4、文中的“将军”指代( ) A.廉颇 B.吴起 C.陈伯之 D.丘迟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译文:
《与朱元思书》一课一练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zhuàn yuān 2.B(xuān) 3.D 动词作名词,奔马4.(1)左右,不定数。(2)跟随。(3)树枝。(4)如同。 5.A 6、2、①尽,完 走完 ②停止 消失
7.①形作动 消失 ②使动用法 使……平息③飞奔的马,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④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8、南朝,吴均 叔痒“吴均体” 9.“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0.总起 奇山异水11.水之清澈 山之高峻12.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13.富春江山水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清 急 富春江两岸群山1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5.先总后分 16.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在此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奋发。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成理即可)
【能力提高】
1.(3分)(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各占1分) 2.(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3.(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4.(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拓展延伸】
1、C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3、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 4、 C 5、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共38张PPT)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骈句),少用散句。
关于六朝骈体文
唐: 称时文(与古文相对)
晚唐:称四六文(四、六言为主)
清: 称骈体文(两马并列驾车为骈)
特点:辞藻华丽、典故详实、音节铿锵、对仗工整、句式整齐
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
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
避其短,不堆砌辞藻,基本不用典,自然流畅,清新高雅,
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号为“吴均体”。
韵 柯 飘 荡 负 势 轩 邈
yùn
kē
piāo dàng
fù shì
Xuān miǎo
泠 嘤 缥 碧 横 柯 窥 谷
líng
yīng
piǎo bì
héng kē
鸢 和 鸣 戾 天 息 心 经 纶
yuān
hè míng
lì tiān
xī xīn
jīng lún
kuī gǔ
自学检查
1给下列字注音。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
(3)经纶世务者
(4)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
(6)皆生寒树
方向并非实指,这里是作者随心所欲观赏景物使船所至的意思。
青绿色
筹划、治理
看到; 通“返”,返回
树枝
耐寒
朗读指导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轻快)
(舒缓)
(惊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慨叹、平缓、轻慢)
(惊叹)
(轻松、欢快)
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解,翻译全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指雾。
同样的颜色。
表约数,相当于“上下”,“左右”。
独一无二,绝,极点
顺、沿 漂浮移动
完全 净尽、无余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净尽,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船)随江流飘荡 ,任凭(小船)随意飘荡。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这些)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青绿色
急流的水
—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凶猛的波浪像奔驰的马
译文: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到底。水中游动着的鱼儿和水底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涛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miǎo
líng
yīng
yuān
lì
耐寒常绿的树
“高山”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
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
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
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互和鸣
到天上,戾,至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筹划、治理
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好像,如同
互相掩映
看见
译文:江流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这些高山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的山峰,直插云天。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泠泠发出声响;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山上的猿一声接着一声。(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1、清澈
2、湍急
侧面描写
比喻
水色——水皆缥碧
水深——千丈见底
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夸张
正面描写
静(详)
动(略)
2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分式
合作交流
3、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1、视觉
2、听觉
息心忘反
蔑视功名
劝友
归隐
泠泠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绝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4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5、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6、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 的句式, 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分别从“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
总结课文
结 构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具体写:“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具体写:“奇山”
“看” (高山,寒树,横柯,疏条)
“听” (泉响,鸟鸣,蝉噪,猿啼)
盘点收获:
同学们今天的旅行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你能总结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吗?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中考链接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撌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于时冰皮始解,在这时水面上的结冰开始溶解,波色乍明,水波上的颜色也才显得明净,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水面微波荡漾,有如层层的鱼鳞,水清澈见底,亮晶晶像刚从镜匣打开的镜子,忽然射出了冷光。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撌(洁)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山峦被晴雪洗涤过,山色娟秀好像刚擦拭过一般,鲜明亮丽,像出色的美人刚洗过脸,梳好头发。
1.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2.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于时冰皮始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1.C 10.①竞:争 ②可:大约 ③若:像 ④于:在 2. 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3. C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我去年因病辞官,正准备隐居。)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梅溪的西面,有一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山峰遮断了太阳,)幽岫(xiù)含云,深溪蓄翠。(幽深的山穴包含着云彩,深山中的小溪孕育着翠绿色。)蝉吟鹤唳(lì),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蝉鸣鹤叫,水响出声,猿猴啼叫。花朵互相交杂,绵绵不断,像音乐的韵律。)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我既然向往隐居,于是就在山上盖了间房屋。)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有幸的有很多菊花,旁边又有很多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1)梅溪:即梅溪山,在浙江安吉县境内。(2)石门山:在浙江安吉县东北四十里,上有两石对峙如门,故名。(3)森壁:森严险峻的山岩。(4)限日:遮挡住日光。(5)岫:山洞。(6)翠:绿。(7)唳:鹤叫。(8)英英:形容声音和谐。(9)葺宇:盖房子。(10)“幸富”二句:菊花、竹实,都是隐者的食料。(11)于斯:在这儿,指石门山。办:具备。(12)仁智所乐:即“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 [ 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论语·雍也》中的话)
梅溪的西面,有一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山峰遮断了太阳,幽深的山穴包含着云彩,深山中的小溪孕育着翠绿色。蝉鸣鹤叫,水响出声,猿猴啼叫。花朵互相交杂,绵绵不断,像音乐的韵律。我既然向往隐居,于是就在山上盖了间房屋。有幸的有很多菊花,旁边又有很多竹实。山谷中出产的,在这里都有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猛浪若奔: (2)猿则百叫无绝:
(3)即素重幽居: (4)岂徒语哉: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3、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甲文是__________;乙文是___________。(2分)
1、(1)飞奔的马(2)停(3)向来,一向(4)空
2、(1)略 (2)山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在这里都已齐备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森壁争霞 孤峰限日
答谢中书书①
陶宏景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竞跃⑥。实是欲界之仙都⑦。自康乐以来⑧,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⑨。
注:①谢中书:谢征,字元度,曾为中书鸿胪,故称为“谢中书”。②陶宏景(453~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有《陶隐居集》。③五色:青、红、黄、白、黑。④时:季。⑤夕日:夕阳。颓:落山。⑥鳞:指代鱼。⑦欲界:佛教将众生所住的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是食欲、色欲等特盛的众生所住的世界。⑧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⑨与:参与,置身其间,有游览欣赏之意。奇:指奇山异水。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竞跃⑥。实是欲界之仙都⑦。自康乐以来⑧,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1、这篇短文,文辞清丽,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
2.文中主要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文中写一日之美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
5.比较本文和《与朱元思书》在写山水景色上的异同。
1、山水之美
2.山川、高峰、云、清流、石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
3.①高山耸入云霄,清澈的流水可以见底。②早晨的雾气快要消散了,猿猴和鸟儿不停地叫着。傍晚的太阳快要下山了,水里的鱼儿争着游来游去。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都是抓住山水景色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具体描绘,语言简洁、辞藻华丽,充满美感而富于含蕴。二者都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后所写,可称双璧。不同点是《与朱元思书》先总写后分写,着重从视觉和听觉写景;本文则从不同时空层次进行描写,以静现动,以动见静。
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 点?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总分式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静态:清澈 ;动态:急猛。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
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温总理在两会期间提到的《富春山居图》,它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所画。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板书)
2.书是信的意思,这是吴均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3.吴均,老师百度了一下,同学们读一读,筛选出重要信息写在书上。
二、第一板块 诵读积累:
1.我们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诵读积累。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准确、流畅。
(1)探究语言特点: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句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对了,这篇文章大多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对仗工整,这就是盛行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文体:骈文。
(2)指明学生朗读:哪位同学来试一试的。
点评:我喜欢你读书时的语调,如果能稍微注意一下停顿重音,那就更好了。有两个字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下,鸢yuān,泠líng(边板书边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 齐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欣赏的语气来一齐读课文,感觉自己就置身于富春江,欣赏美景。
3.交互预习情况:学习文言文重在能积累,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字词积累本,交流一下课前预习成果。
4. 男女生擂台赛:我们要进行男女生擂台赛,请男女同学分别列出八个你认为重要的的词语考考对方,不能重复。来,女士优先。
刚才的擂台赛好激烈呀!
(点评预设:有同学提到“猛浪若奔”的“奔”, “奔”本意是奔跑,这里解释为“奔马”,动词活用为名词了。《三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也是这样的用法。
还有同学提到“绝”,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天下独绝“绝是到了极点,”百叫无绝“绝是消失,意思完全不同。这样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很常见。现在请同学们把本文中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词分类整理到积累本上。)
5.同学们做得很细心,现在请同学们对着课文把它用说话的方式翻译一遍,把它讲成白话文。好,开始讲。
三、第二板块 品读意境
1.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 再美的景致都胜不过文人的笔触。”诵读积累之后,我们进一步深入文本,品读意境。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看看作者主要描写了富春江的哪些美景,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2.讨论、交流。(呀!同学们目光敏锐,一下子就找到了!作者在第一段总写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第二段分写异水、奇山。
面对这张《富春山居图》,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些句子给这幅画配一段解说词。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学生导游示例:“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富春江那奇山异水间。这里的水是青青的,天是蓝蓝的。鱼儿在水石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这里的山可真高啊,直耸云天,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丁冬丁冬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在林间快乐歌唱,蝉儿在枝头的鸣叫此起彼伏,猿声百叫不绝,这里简直是音乐的海洋;这里树可真多啊,简直是树的世界,树的海洋!横斜的枝条纵横交错,遮天避日,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阴暗,有时阳光也透过枝叶,洒下一团团金色的光斑……”
刚才的解说很精彩,让我们身临其境。难怪元代吴桓称赞:“天下佳山色,古今推富春。”
3.一江春水,两岸青山,“天下独绝”。富春江的景色“绝”在哪里呢?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请同学们试着用四字短语来进行概括。
老师这里(PPT)有一个例子,请看:
富春江的水是深邃澄澈的,你瞧,“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里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同学们也用这样的句式,把你对文章的品读,说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4.好,把你们的品读与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吧。
预设品读一:富春江的山是高峻奇伟的,你瞧,“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
预设品读二:富春江的山是富有生机、幽静安闲的,你听,“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转不穷,猿鸣无绝。”运用了以动写静的写法。
预设品读三:富春江的山水令人沉醉留恋,你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话从侧面展示了山水那夺人心魄的魅力。
四、第三板块 探究志趣
1.老师要为你的独具慧眼鼓掌。其实这两句话不仅展现了山水的魅力,而且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揣摩。我们进入课文学习的第三板块:探究志趣。咱们把这两句话(PPT)齐读一下,思考:这两句表现出吴均怎样的情怀?
2.你的思维很敏捷:淡泊名利,向往自然。(板书)。
3.请看大屏幕,这有一段链接材料(PPT):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而吴均品行高洁,为人耿直。当年他撰写《齐春秋》,如实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可梁武帝昏庸无能,厌恶吴均的如实记录,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与朱元思书》就写于他被贬期间,难怪他会淡泊名利、而向往自然。(指黑板)
4.言为心声,人如其文。小组合作探究:吴均的处境与富春江的景色有没有相似之处?
学生回答预设:
(1)富春江的山高峻雄伟,正如吴均的才华超绝;
(2)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
(3)富春江的水清澈透明,就像吴均的品性纯洁;
(4)富春江山深无人、幽深寂静,就像吴均怀才不遇、无人赏识。
(5)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
5.很有见地,我很欣赏你们的思维,爱默生说:“带着你的心和大自然一起跳动,一切都呈现出来了。”吴均就是这样的人,我建议大家心情郁闷的时候走进大自然。最后,我想用《相见欢》填的一首词表达我的心境:
相见欢
——读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感
作者:姚长进
畅游富春胜景,怡性情,奇山异水独绝,犹仙境。
品美文,读吴均,叹德馨,更添几分恬静,润心灵。
五、结语
愉快的时光总让人倍觉短暂。这次愉快的旅行,是一趟山水之旅,美文之旅,也是一趟心灵之旅。愿大家在闲暇之余,常读山水美文,常览自然风光,尽情享受自然的美,用心创造生活的美,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有一种心情时,请你把它写出来。
六、课外创意
1.请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觉得困难的话,也可以家乡风物为内容写。)
(提示:查阅一些相关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以及相关诗文,最好能将风物介绍和风景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2.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