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资料合集【教案+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24《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备课资料合集【教案+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24《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03 14:28:01

文档简介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教学目标
1.了解绿墙的创意和价值
2.体味课文精当严密而不乏情趣的语言
3.了解多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使用
核心知识
  一、基础知识
  1. 给红色的字注音。
  镂空(lòu) 荡漾(yàng)  摇曳(yè)  裸土(luǒ)  新颖(yǐng)   栅栏(zhà)   葱茏(cōnglóng)
  茵(yīn)   繁衍(yǎn)   颁布(bān) 擅自(shàn) 果实累累(léiléi)  卓著(zhuózhù)
  2. 词语解释。:
  【综  观】: 综合观察。
  【浏  览】: 大略地看。
  【壮  观】: 雄伟的景象。
  【雅  致】: 美观而不落俗套。
  【镂  空】: 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件的花纹或文字。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生机盎然】:生命力强盛的样子。盎然,形容气氛趣味洋溢的样子。
  【树  胶】:某些植物分泌的胶质。
  【审  美】: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
  【荡  漾】:一起一伏地动。
  【摇  曳】:摇荡。
  【新  颖】:新而别致。
  【典  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重  重】:一层又一层,形容很多。
  【掩  蔽】:遮蔽。
  【参  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屏  蔽】: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葱  茏】:(草木)青翠茂盛。
  【  茵  】:垫子或褥子。
  【袖  珍】: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这里指面积小。
  【繁  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爆  满】:形容戏院、影院、竞赛场所等人多到没有空位的程度。
  【颁  布】:公布。
  【取  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擅  自】: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卓  著】:突出地好。
  3. 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恰当的是(  )。
  外国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或是___________的栏杆,___________的铁丝网,或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建筑物在“围墙”内若隐若现,既不___________城市的环境整美,也不___________市民的视野空间。
  ①.雅致 镂空 妨碍 损坏  ②.雅致 镂空 损坏 妨碍
  ③.镂空 雅致 妨碍 损坏  ④.镂空 雅致 损坏 妨碍
  4. 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  )
  ② 该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 (  )
  ③ 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  )
  ④ 突尼斯的哈拉特植物园栽培成片的龙牙树,精心修剪成244平方米大的“运动场”;绿色场地上龙牙树高仅60厘米,横生的枝杈抱成一团,剪平时如枕木横陈,绿叶片片,形如草质台地。 (  )
  【参考答案】
  1. juàn  qǐ  ruì  suō  huì  kēngqiāng  dai   hú  liáokuò  qiàn  shi  nai
  3. ②
  4. ① 举例子  ②列数字 作比较 ③作诠释 ④列数字 打比方
  二、课文学习
  1. “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如此‘壮观’的围墙阵!”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其中“世界各国”的前面为什么加上一个“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这个定语,“壮观”一词加引号意思是什么?句末的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连某些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如此“壮观”的围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有如此“壮观”的围墙,突出中国与外国围墙的最大不同。“壮观”加引号,表示极大的讽刺意味。句末的感叹号,既传达了对中国围墙持否定态度的信息,又表达了对另一种围墙的向往。
  2. 中外“围墙”,外观、材料、建造方式和功能有哪些不同?
  【明确】在外观上,中国大多是封闭的围墙,外国大多是开放美观的绿色围墙;围墙的材料,中国大多是砖石、钢筋、水泥,外国大多是各种植物;在功能上,中国的围墙只是追求传统的安全、分界,外国的绿色围墙,则既可以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净化空气,调节温度,阻止噪音,挡住风沙,也可以划分户界。
  3. 形成中国、外国围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现代中
  国城市应提倡建筑怎样的“围墙”?
  【明确】形成中国、外国围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观念的差异,中国围墙出于安全、分界考虑,外国围墙出于美化、环保考虑。作者认为中国城市也应该以绿墙代替砖墙,美化家园,保护生态、改善居住环境。
  4. 课文第5段,写巴西的绿墙,说“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为什么说“首推”?
  【明确】一是因为巴西的“植物墙”制作特殊;二是因为巴西的“植物墙”作用大,如具有审美价值,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三是因为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世界第一。
  5. 课文介绍了多种“绿色围墙”。这些“绿墙”有什么样的共同
  特点?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什么样的价值?
  【明确】共同特点:占地面积少,省料省钱。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绿化美化城市、改善环境、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
  6. 对《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段落大意的理解。
  【明确】这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共15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从中国围墙与众不同说起。
  第二部分〔第2—13段〕:介绍外国的绿色围墙。
  第二部分共12段,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段):引出外国围墙。
    第二层(第3一4段):介绍外国围墙主要是绿墙的优点。
    第三层(第5一13段):具体介绍外国的绿色围墙。
        第5、6段介绍巴西“植物墙”。
        第7段介绍澳大利亚绿墙的特色。
        第8段介绍新加坡的绿化。
        第9段介绍日本制造绿墙的部件“生态预制件”。
        第10段介绍尼日利亚迁都发布的取缔围墙令,并介绍今天的收获。
        第11段介绍南非博茨瓦纳的“生态墙”。
        第12段介绍突尼斯以龙牙树为围墙。
        第13段介绍美国华盛顿市今年流行的“绿墙绿门”及其带来的效益。
  第三部分(第14一15段):说明我国也应该提倡以绿墙代替砖墙。第14段介绍我国近年来一些城市所建绿墙的效果。
  第15段阐述以绿墙代砖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 作为一篇科学说明文,作者是怎样抓住“环球”“风行”这两个关键词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作说明的?
  【明确】文章扣住“环球”“风行”这两个关键词语,综合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的方法,最主要的是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先列数字,说明我国公共单位围墙占地的面积之大,使人觉得触目惊心。再举例子,兼加描述,介绍了外国的种种绿墙构建方式和功能。例如,巴西的空心砖育绿,澳大利亚的绿色篱笆,新加坡只建绿篱不建围墙的做法,日本生态预制构件育绿,尼日利亚阿布贾的树墙、藤萝墙,南非博茨瓦纳桑尼塔斯镇的生态墙,北非突尼斯用龙牙树做围墙,美国华盛顿用育绿的塑料砖构建绿门、绿墙。在充分对比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8. 课文多次在说明中适当阐述事理,你能举例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吗? 
  【明确】如课文第5段,在介绍了巴西的“植物墙”后,作者议论道:“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扼要地点出了植物墙的好处。课文最后一段是在前文说明基础上的综合性议论,画龙点睛式地阐明了以绿墙代替砖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文在说明中适当阐明事理,不仅使读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阅读理解
  ①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人们看到的绿色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只要气候适宜,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
  ②巴西各大城市的楼房常见绿色荡漾,青草在微风中摇曳,原来外墙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生物砖”。墙面平时适当喷水,就可以常年碧绿,隔热隔音,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居住区的空气。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法律规定,没有绿化设计的施工项目不得施工;有绿化设计的施工项目完工后,地面上有裸土的不予验收。因此,房屋落成之日,草坪、花坛、绿篱亦同时建成交工。每10栋左右公寓楼组成一个“方街”,即住宅小区。它由一条大绿色植物带环围(其中包括四季常青的灌木墙、小花园和草坪),起着过滤空气、阻止噪音的作用。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1990年巴西巴拉那州首府库里蒂巴市又被联合国命名为“生态之都”。该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市民将建筑围墙的精力用在绿化上,营造了重重“绿墙”。
  1.第①段中,哪一个词强调首先介绍巴西?为什么?
  2.巴西“植物墙”有哪两个方面的价值?
  3.第②段介绍巴西重视绿化,先介绍楼房的绿化,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然后介绍其_______的作用。接着介绍巴西________。接下来再举巴西利亚和库里蒂巴市两地的绿化,突出巴西城市绿化的结果:_______。
  4.你认为中国城市环境要达到巴西城市环境的标准,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和提高?
  【明确】
  1.首推 一是因为巴西的“植物墙”制作特殊;二是因为巴西的“植物墙”作用大,如具有审美价值,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三是因为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世界第一。
  2.有“审美”和“环保”两方面的价值。
  3.“生物砖”  优化环境  用法律确定绿化的地位  一个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一个被联合国命名为“生态之都”。
  4.改变观念,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人文素质;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学习国外经验,建筑绿色围墙;建立法律机制,依法环保等。
 思考练习
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21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各种不同人的需求。
  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2010年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使100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大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电力。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的富裕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在1994年开始促进普及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个人住宅大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大阳能发电设备给予50%的财政补贴。2001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160亿日元。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这一款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壁爬满藤本植物。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变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屋”,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可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30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
  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以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也有人提出下世纪要住在“摩天城市”,来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学者们说,这种城市其实就是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据说美国有人正打算筹建528层、1500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居住。
  总的来说,21世纪人类会有更个性化的住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想像力,让自己住得舒服,住得有新鲜感。
  1.文中绿色住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几类。
  2.标题“绿色住宅”中的绿色指的是什么?
  3.请概括回答“小气鬼”是如何利用太阳能资源的?
  4.请发挥自己的想像,为自己设计一套“住得舒服”、“有新鲜感”、“富有个性化”的未来住宅。
  【明确】
  1.太阳能住宅  生态住宅  “绿色建筑”设计住宅  摩天城市(摩天大楼)
  2.①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②合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造房屋。
  3.白天将富裕的电力通过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
  4.如:我希望我的住宅像伞的形状,一楼减少占地面积,向空间发展,节剩下来的空间用于栽种灌木,鲜花。二层的外墙上爬满了牵牛花,各色的花在绿叶的衬托下在风中轻轻绽放。窗户就在藤蔓的后面,打开窗而望,别有洞天。
典型例题
学 贵 质 疑     [黄 菊]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索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此文选自《语文课外阅读》,有改动)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文章开头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在文中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的话。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第③段中画曲线的句子从正面举例论证了_____________一观点,从而得出____________这一结论。
  16.“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一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请你采用与这句话相同的句式,再补写一个内容相近的例子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得引用本试题中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据报载:某专家以每分钟2500转的电钻钻木,通过多次实验,木头只冒烟不出火,于是写出了《钻木不能取火》的文章。由此,中学历史教材删除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内容。某校学生刘昱对此心存疑虑,进行了多次研究和实验,最终钻木取火成功,恢复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请结合对《学贵质疑》一文的理解,谈谈对这件事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一)【本题满分15分,共5道小题,其中第13、14小题各2分,第15、17小题各4分,第16小题3分】
  13、学贵质疑  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共2分,每处1分)
  14、知识也是无止境的(大意正确即可得分,2分)
  15、“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成随便的怀疑”“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共4分,每处2分)
  16、答案示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列举中国老一代地质学家怀疑西方提出的“中国贫油论”从而开发了一个个大油田以及其他因怀疑前人而创立新学说的典型事例均可。共3分,符合句式要求1分,符合内容要求1分,紧扣论点1分)
  17、答案示例:学贵质疑。质疑是获取新知和创新发展的基础,刘昱同学正是因为敢于质疑,善于探疑,才最终恢复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因此我们不能盲目迷信权威和书本,要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共4分,其中结合《学贵质疑》1分,观点鲜明1分,说理透彻1分,符合字数要求1分)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教学目标:
1、 能说说什么是“绿墙”,世界各地的“绿墙”的特色。
2、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注。
3、能为自己生活的城市设计“绿墙”。认识到美化净化、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2、说出世界各地绿墙的特色。
3、造成中外围墙不同的历史根源与文化根源。
教学难点:
说明中阐述事理。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与 备 注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还沉醉于文明的祖先留下的红墙碧瓦、深宅大院的时候,我们似乎漠视了世界正悄悄的开放;当我们城市建设中的围墙在一步步地吞噬着宝贵的土地的时候,世界上早已是风行绿墙了。绿墙不但美化了环境,装饰了家园,更保护了土地,净化了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淑远的说明文《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去感受一下这绿色围墙。 二、依题圈点,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划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绿墙 文章列举了哪些城市的绿墙? 2、中外“围墙”在外观、材料、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点答案。老师巡视。) 交流明确: 1、第四自然段:“绿墙”就是“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文中列举了: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悉尼和墨尔本、日本、尼日利亚的阿布贾、南非博茨瓦纳的桑尼塔斯镇、突尼斯、华盛顿、我国的上海、天津、广州、大连等城市。这么多的城市,正应了标题中的“环球城市”。 2、外观:中国围墙是封闭的,外国围墙是开放美观的“绿墙”。 材料:中国围墙以钢筋、水泥、砖石为主,外国围墙以各种物为主。 功能:中国围墙追求传统的安全、分界,外国围墙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挡住风沙、划分户界。 补充:功能方面不但占地少,而且省料省钱。还具有观赏性,开阔人的视野,使人感到舒畅、轻松和愉快等功能。 3、作者的观点:以绿墙代替砖墙是时代的需要,是开放的需要,也是美化我们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 问:概括地说,就是提倡什么?提倡绿墙。这正呼应了标题中的哪个词?风行绿墙。 教师小结:我国以绿墙代替砖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环保的需要。中国建造绿围墙势在必行。国务院早就出台了城市绿化条例,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 三、要点批注,明确重点: 过渡语:本文是说明文,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比较有特色,现在我们主要抓住这两点来学习。请再读课文,在文章右边空白处围绕这两个问题作批注。 1、文章用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说说它的好处。 2、课文语言精当严密,不乏情趣,请举例分析。 (一)师: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批注的方法,现在先复习批注要点。(板书:1、符号得当。2、对象准确。3、有感而发。4、语言简明。)要求大家批注时注意这几点。(学生边阅读边批注,教师巡视。) (二)交流探讨:(男女生对擂) 1、第八段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通过列数字的方法用具体的数目准确说明法律条文的规定,政府对环保的重视,体现语言的准确性。(批注:数字下加“。”,旁注好处。) 2、第一段中“据”“不完全”表明作者用语的严密性。(批注:“据”“不完全”下加“。”) 3、第十四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绿墙来说明绿墙在中国是十分可行的。(批注:本段前加“△”) 4、每10栋左右公寓楼组成一个“方街”,即“住宅小区”,“左右”一词写出了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批注:“左右”下加“。”) 5、第一段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中国围墙之长,占地之多,浪费之大说得很明了,为外国绿色围墙的出现作铺垫。(批注:数字下加“。”,旁注作用。) 6、把中国的围墙和外国的“绿墙”作比较,更能体现“绿墙”的优越性与为什么受欢迎。 7、“围墙虽具有安全、分界的功能,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没有多大作用。”“多大”用词严密,说明有作用,但作用已不大。(批注:“多大”下加“。”) 8、“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本句中的“最”与“首推”用极其肯定的语气点出巴西城市的代表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精当严密。(批注情况:“最”与首推下加“。”,旁注具体分析。) 9、第五段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巴西的植物墙,真切,有力地说明了绿墙给生态和环境带来的好处。(批注情况:本段前加“△”) 10、“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作诠释,简洁准确地说明何为绿墙。(批注情况:本句话划“ ”) 11、“建筑物在‘围墙’内若隐若现,既不损坏城市的环境整体美,也不妨碍市民的视野空间。”“若隐若现”体现了建筑物与围墙搭配产生朦胧的美,用词形象。(批注情况:“若隐若现”下加“。”) 12、“欲攻之,欲窃之,岂在乎一墙之隔。”说明文中引用文言语句,既增强文章的情趣性又增强说服力。(批注情况:本句话划“ ”)…… (1)语言准确严密 ①综观各国城市,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最大”表明围墙的不同是最突出的,但不排除其它特点。) ②中国筑墙已有几千年历史,筑墙虽有安全分界的功能,但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已无多大作用。(“多大”说明在安全分界方面还有一点功能,但功能已不大。) ③“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近”一词表明接近百平方米,是概数。) (2)语言生动形象,有情趣 ①砌墙垒门的材料是填满泥土的塑料砖,砖的孔洞向外,内植花草蔬菜。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弯曲向上吸取阳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长短不一地垂挂着丝瓜、葫芦等,一墙青菜,满门鲜花。(拟人:形象。“青菜”、“鲜花”色彩鲜明。) ②“绿场地上龙牙树高仅60厘米,横生的枝杈抱成一团,剪平如枕木横陈,怒放绿叶,形如草质台地”(动词“抱”和“怒放”的运用,比喻句“剪平如枕木横陈”和“形如草质台地”的描绘,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 补充: 1、第二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提到的是“壮观”一词,加上引号有讽刺之意,针对前文提到的“围墙之长,占地之多,浪费之大”。(批注情况:本段前加“△”,“壮观”下加“。”,旁注作用。) 2、文中第六段最后两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巴西城市的绿化效果。(批注情况:这两句话划“ ”) 3、“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里“绿”作动词用,生动地突出了绿墙的盎然生机,语言十分有情趣。(批注情况:本句话划“ ”“绿”下加“。”) 4、第13段“砌墙垒门的材料是填满泥土的塑料砖,砖的空洞向外,里面种植花草蔬菜。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弯曲向上吸取阳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长短不一地垂挂着丝瓜、葫芦等,真是一墙青菜,满门鲜花。”这一小段生动活泼,既是准确的说明,又是形象的描绘。段中“伸出”一词具有很强的动态感,“弯曲向上”写出了苗木生长方向和形态,“怒放”一词写出花的数量之多,也写出花那生机盎然的情态。(批注情况:这一小段话划“ ”,旁注用词的妙处。) (三)教师小结: 从今天批注情况看,大家圈点做得较好,批注不尽人意,主要是许多同学没做批注,其次是做的批注不够简明扼要,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四、拓展延伸: 1、下面是一位同学对《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一文的看法,你同意这些看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中国的围墙,如北京故宫和地寺院黄色的土坷垃中,显示出肃穆的气氛,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北方深宅大院的风火墙,都有一番韵致,中国墙文化有其内涵,不能一概而论。 示例一:我同意这些看法。我们中国也是一个文明中国,我们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和传统文化,不必什么都去学外国人的。 “绿墙”有它的好处,但中国围墙也有自己的优点,除了防盗、分隔区域的作用外,也能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而且各地不同风格的围墙也体现着民族风情,具有观赏价值。 示例二:我不赞同这些看法。我们中国的围墙,虽然有其文化的内涵,但历史是前进的,东西文化也是可以相互交流的,何必为了保存自己的风格而不切实际呢?“绿墙”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分隔区域的功能,更能增强保护环境的作用,有益于身体健康。社会在发展,人的观念也该变一变,要从利于人类生存和生命着想。 2、学完本文,你认为造成中外围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应如何来进行环境保护? 3、假如学校想建筑绿色围墙,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筑才好呢?请联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五、结语: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世界也一天比一天绿。今天我们所学的是利用绿色围墙来美化环境,同学们课后也可进一步去思考这个显得日益重要的环保问题。 板书设计:(共29张PPT)
1、了解“绿墙”的创意和价值,明确建设绿色围墙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2、学习文章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并品味其作用。
3、体会文章精确严密而富有情趣的语言特点。
4、学会圈点批注的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温馨提示:
请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标出问题的答案。注意:正确使用圈点符号。
举例子:举中国围墙和外国绿墙的例子。
列数字:如第1段写中国围墙,连用4个数字,把中国围墙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第6段称赞库里蒂巴市绿化好,连用4个数字,说明人口大幅度增加,人均绿化面积也大幅度增加。
作比较:如中外围墙的比较;库里蒂巴市战前战后绿化的比较等。
作诠释:如第4段,“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语言特点
1、准确严密:
如:“综观各国城市,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
“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围墙虽有安全、分界的功能,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没有多大作用。”
“最大”表明围墙的不同是最突出的,但不排除其它特点。
“多大”说明在安全分界方面还有一点功能,但功能已不大。
2、生动形象
如:“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弯曲向上吸取阳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长短不一地垂挂着丝瓜、葫芦等,真是一墙青菜,满门鲜花。”
描述性的语句读来生动活泼,充满情趣,既准确说明,又形象描绘,增强了说明的效果和文章的可读性。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墙
世博会上的巴西植物墙
世博会上的水幕太阳能墙
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疑惑,请大胆提出来。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中国砖墙
围墙长
占地多
浪费大
弊端多
外国绿墙
美市容
减噪音
净空气
调温度
益处多
绿墙代砖墙
效果好
好处多
前景好
美化城市 保护环境
请谈谈学习了本节内容后,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以致用
  或许你家门前屋后有块空地,或许你家还有个小院落,或许你家中还有不少闲置的空间……学完这篇课文,肯定给了你不少启示.你将如何设计、改善你的家居环境,使它更绿色、更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