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资料合集【教案+课件+同步测试】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25《一双手》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备课资料合集【教案+课件+同步测试】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25《一双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03 14:28:01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一双手》 
盐城市大丰市第四中学 王爱华
     2006.11.28
苏教版九年级(上)二十五课
竹林葱郁千嶂翠
树海苍茫万顷涛
学习目标
1、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2、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艺术。
3、体验林业工人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
圈点批注
1、圈点好词佳句。
2、批注理解感悟。
3、点评人物形象。
4、探究写作艺术。
圈点批注示例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动词运用精确,传神地写出探奇览胜之心的急迫。



圈点批注示例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 …;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 … …
 稚子之心,美在无邪;
 少女之心,美在无瑕;
 志士之心,美在无私;
 壮士之心,美在无畏。
 此比喻力写绿之纯洁、美好,热烈而真诚,偑弦先生可谓别具匠心!
圈点批注示例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 …似乎太淡了… …似乎太浓了… …似乎太明了… …似乎太暗了。
 四抑一扬,“淡”、“浓”、“明”、“暗”巧妙衬托出梅雨潭绿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实是妙笔!




圈点批注示例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 …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首尾照应,
 行文浑然一体。
圈点批注
1、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圈出来。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划出来。
3、把你的见解写出来。
4、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5、把你的收获说出来。
课后练笔
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文章,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塑造人物的形象。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构建和谐社会 需要我们有一双勤劳的双手
临别赠言:
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谢谢大家
欢迎同学们到大丰四中作客!
欢迎同学们登录大丰四中网站!
http://www.
讨论:
  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夺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才能享受阳光的灿烂。
2004年度人物明正彬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2005年度人物 王顺友 
“感动中国”1988年度人物张迎善
他普通得就像一棵树,却拥有一双奇特的大手,短短几年间,他用这双手使河水变清、荒山变绿,他用这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谱写了一曲默默无闻、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之歌。
颁奖词:
你认为文章的开头
偏题了吗?
这是一双 的手
粗糙
坚硬
干裂
厚大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有人说,课文主要是写一双手,而第19自然段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列举了许多数据,这不嫌罗嗦了吗?你认为呢?
你认为张迎善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不畏艰辛、无私奉献、朴实无华
仅仅是写一双手吗?
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吗?
课后练笔
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文章,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塑造人物的形象。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构建和谐社会 需要我们有一双勤劳的双手
临别赠言:
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谢谢大家
欢迎同学们到大丰四中作客!
欢迎同学们登录大丰四中网站!
http://www.《一双手》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注音写汉字。
xīnɡ sōnɡ( ) shn( )间 得chěnɡ( )
老jiǎn( ) 铁zh( ) cuō( )
2.辨字组词。
(1) (2) (3)
3.解释词语。
(1)惺忪:
(2)得逞:
(3)亏得:
(4)瞬:
4.指出下列比喻句分别属于比喻中的哪一种。(注意三种比喻的特征)
(1)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
(3)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 )
(2)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
(3)(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
(4)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
二、阅读理解
(一)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在山场我握过一只手,我敢说,今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他松手了,我低头去察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6.解释下列词语。
(1)素常:
(2)瞬间:
(3)得逞:
7.本文对人物主要进行了
A.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B.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C.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D.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8.填空。(掌握对“一双手”的具体描写方法)
(1)“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一个“裹”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突出手指 。
(3)“手指都缠着线”中,“缠”字突出手指 。
(4)“长24 cm,宽10 cm,厚2.5 cm”,突出手 。
(5)“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这一对比突出手 。
9.作者描写“一双手”,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形到内质,由所见到所闻所想,精雕细琢,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注意理解内容)
10.“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这句话突出了“一双手”什么特点?
11.“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句中加点的“仿佛”能否去掉?为什么?(注意“仿佛”的含义)
12.“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加点的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
自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就认识到父亲的侧影像一张弓。
记得8岁那年,父亲陪我上学。一路上,一些不晓事理的小学生以一种嘲笑的眼光注视着我们。期末,我在班上被评为“三好”学生,可是,当时大队不批准。这天傍晚,我正为此深感委屈和伤心,父亲过来轻轻地对我说:“别伤心。爸妈心里都知道,一张奖状并无多大用处,有用的是学得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说前父亲走近窗口,遥望着天边依稀的山峦,那眼中充满着疑惑、忧郁和怨愤。那侧影确是一张弓——一张绷得很紧的弓,似乎要把一支无形的利箭射向茫茫夜空中的天狼星!那时,我不能完全理解作为一个教师的父亲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忧虑。但看到那侧影,我再也 (A.压抑 B.抑制 C.制止)不住内心的委屈,心头一酸,泪水 (A.噙满眼眶 B.夺眶而出 C.簌簌流下)。
就在那天晚上,父亲第一次让我翻看那本珍藏在箱底的影集。从中我看到一个与眼前完全两样的健美的父亲的形象。那侧影,是那样地挺拔、刚毅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和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我不禁感到惊诧。父亲大概从我瞪大的眼睛中发现了这一点,他告诉了我事变的缘由。
1954年8月,他告别了大学的高楼,迈进那准备献出毕生精力的教育园地。当时,父亲年轻力壮,风华正茂,承担了6个高中班的化学课程,长年累月地用青春的汗水来浇灌祖国的簇簇鲜花。他住房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张“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可谁也未曾想到,他那年轻的躯体里却潜伏着深深的危机。他终于病倒了。父亲患的是风湿性脊椎炎。这对于正满怀激情为党的教育事业挥汗大干的父亲是怎样猛烈的一击啊!紧接着,内乱开始,那政治厄运,致使父亲病情日甚一日,炎症侵入骨髓。本来挺直的父亲终于弯成了一张“弓”,一张无人过问的痛苦的废弓。
1977年的春天是明媚的。他抖擞精神,拖着那弯曲了的背脊,重新拿起教鞭走上了他心目中神圣的讲台。从此,他废寝忘食地埋头于教学工作。一次,我无意中从父亲上课的教室旁经过,看到父亲正在黑板上写化学分子式。那在讲台前的姿态,使我的心倏然一阵震颤。父亲微微踮起一只脚,身体竭力向后侧,仰着脖子,伸手板书。那侧影简直就是一张张开了的弓。“弓如霹雳弦惊”,这劲弓,不正猛扣着知识的金箭,引导学生对准了那科学的高处吗?
这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挥弓跃马,英勇拼搏的无比刚健的身影。此时此刻,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完全抹去了长期深藏在心中的伤感的阴影。
13.为这篇文章选标题,最恰当的是
A.背影 B.身影 C.侧影
14.在第2段横线上选词填空。(抓关键语句)
15.文章三次写了父亲的身影,第一次写父亲,像“ ”,心中充满了伤感,同时也下了与命运抗争的决心;第二次写父亲像“ ”,说明
的原因;第三次写父亲像“ ”,反映 。全文以 比喻父亲的身影,放得开,收得拢。
16.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17.本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 。
参考答案:
一、1.惺忪 瞬 逞 茧 铸 搓
2.略
3.(1)形容刚睡醒时神志和眼睛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2)实现,达到目的。
(3)幸好。
(4)眼珠儿一转。
4.(1)暗喻 (2)明喻 (3)借喻
5.(1)记叙 (2)描写 (3)说明 (4)议论
二、(一)6.(1)平常 (2)转眼之间(一眨眼之间) (3)达到目的
7.A
8.(1)奇大无比
(2)手指特别粗大肥圆,老茧特多
(3)手指上裂口多
(4)奇大无比
(5)坚硬耐搓
9.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劳动者的朴实形象。
10.突出手贡献大,奇手创奇迹。
11.不能。“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不确定,而去掉后就变成肯定,没有原句准确。
12.亏得:幸好,含有庆幸、赞叹之意,表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二)13.C 14.B B
15.“一张绷得很紧的弓” “一张无人过问的废弓” 父亲致残 “张开的劲弓” 父亲残躯再挑重担,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弓
16.歌颂了父亲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7.抒情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双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一、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从阅读理解的角度,了解并掌握了《一双手》的相关内容,通过这双手,我们读出了一双手背后的故事,认识到这双手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高尚品质。
二、复习巩固(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回顾、思考后提问)
立意: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热爱、敬仰、赞美
(普通而不普通的人,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生动、感人。)
1.选材:典型
一双手,抓住最具特征的某一特征。
2.构思:精巧
开头:明写各种各样的手,暗写一双手,从而烘云托月般地突出了下文的一双手。
主体:多角度具体、细致地描写一双手的“奇”。
(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形到内质;由所见到所闻、所想→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结尾:展开想像,赞颂。
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这种结尾非常妙:充分调动了读者想像的空间。那么你们看着这双手,又看到了什么呢?
(放飞思想,展开想像。)
3.语言:朴实
4.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说明;另比喻、对比、列数字等方法的运用,既表现了手的特征,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语:文章之所以生动、感人,是离不开作者细心的观察、成功的写作。一篇美文佳作,如同一幢造型迥异的房屋:(举例----二者关系)。
结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常见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其美,需要我们细心的观察、领悟。
(赏析写作材料)
三、表述体验(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孩子跌倒了,母亲递出的一双手,让孩子感受到了爱心;有人遇到困难了,路人递出的一双手,让人们感受到了温暖;我们遇到疑惑了,朋友递出的一双手,让我们感到了友情的珍贵……那一双双手中,该是凝聚了多少的爱心、热心和诚心。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
手是劳动的工具,是创造的凭借,手是人类最神奇的一个器官。
除了一般正常的手,也还有特殊的“手”。
以“手”为话题表述体验。
要求:1.形式:自愿、点名;2.过程:讲述、评论。
提示:1.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表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教师小结:
通过这二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阅读理解、口语表述中表现得非常不错,感受也挺深刻的。尤其是在森林资源逐渐匮乏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敬仰、赞美类似于张迎善那样热爱造林事业的人。
由此,我想到了中央电视台每年都在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假如张迎善被评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你借鉴所提供的颁奖词材料,也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四、拓展延伸(课堂练习)
(赏析颁奖词材料)写“颁奖词”
提示:要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
五、课外思考
你们也有一双手,你们的手将来会做什么呢?
提示:体会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六、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比较简单,关键是要学习如何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只有培养有意识的细致的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好文章的道理。
写作材料
材料一: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材料二:树干子那样粗,几个人都搂不过来。"说着他伸出两臂,做个搂抱的姿势。我热切地望着他的手,那双手满是茧子,沾着新鲜的泥土。我又望着他的脸,他的眼角刻着很深的皱纹,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如果他离开你,走进人丛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寻到他--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整月整年,劳心劳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着花木,美化我们的生活。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杨朔《茶花赋》
材料三:张大爷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长年累月地干活,左手的大拇指已经弯曲变形了。宽阔的手上,粗糙的表皮如同额上的皱纹一样,无情的刻画着岁月的沧桑。
——学生习作片断
(抓住了张大爷的面部特征,细致的描写了手与脸,使读者一目了然的看出了一位历经沧桑、辛苦劳作的老人。)
颁奖词材料
一、200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姚明:篮球运动员
颁奖词: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二、200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杨利伟:宇航员
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三、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毕生梦想消除饥饿:袁隆平
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四、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地球之巅的勇者:青藏铁路建设者
颁奖词: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时,高原上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上最伟大的铁路!
五、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季羡林
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六、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创造绿色的奇手:张迎善
颁奖词:
提示一:他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林场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他的手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每栽一棵树,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现在手的纹络又深又粗,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就是这样一双奇丑无比的手,却创造了绿色的宝库。
提示二:一双手,并没有什么含义,但是象半截老松木样的手你见过吗?这双手每天要往土里插三四千次,长24CM,宽10CM,厚2.5CM,仅在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饱经风霜的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美化祖国,造福人类的手,这就是张迎善的手。
提示三:“长城是耗费数十万能工巧匠,花了十年时间修成的;抗日是靠全国人民,花了八年时间才胜利的;青藏铁路是中国科技人员花了35年时间筑成的。”这些伟业,是多么令人惊讶,但是一个普通林业工人用一双手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多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却只是用了短短5年时间,这是让我们多么咋舌,这几乎可堪称是奇迹。这位创造奇迹者就是——张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