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资料合集【教案+课件+同步测试】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3《飞红滴翠记黄山》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备课资料合集【教案+课件+同步测试】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3《飞红滴翠记黄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03 14:28:19

文档简介

飞红滴翠记黄山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2、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3、了解黄山成因、欣赏黄山的美。
4、初步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黄山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你对它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2、了解黄山
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 南北约40公里,东西约30公里,风景区方圆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属黄山市管辖。传说是中华祖先——轩辕黄帝修身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
(二)解题、了解作者
1、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
解说词有三个特点,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中近景、特写、俯视、仰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2、了解作者,柯蓝,湖南长沙人,散文家、小说家。著作有《早霞断笛》《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等散文诗集。
(三)自读感知,理清层次
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作者选取了哪些黄山美景来介绍的?
明确:
第一部分(1—3),总写黄山,概括介绍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从地质史上说明其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4—17)分别介绍了黄山的各种景观: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
第三部分(18)介绍黄山温泉。从山上写到山下,为全文作结。
(四)阅读1—3小节,了解黄山成因
1、这一部分介绍了黄山的什么内容?
2、黄山是怎样形成的呢?用四个四个字的词语概括
(概括介绍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从地质史上说明其形成的过程;
大自然的杰作 :日晒雨淋,水流侵蚀 、气候变冷,冰川侵蚀)
(五)阅读4—18小节,欣赏黄山的美。
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画,同学们沉浸在这美丽迷人的风光里,怎不让人遐思飞动、心旷神怡!老师真忍不住要大声地赞美这壮丽的河山,可又怕惊动了它那安恬的梦!那就让我轻轻地诵读起来吧。请大家捧起书来,朗读课文的第4段到第18段。并完成以下问题:
划出文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划出文中表明写景角度变化的词语。
根据归纳出来的景物及特点,适当参考文中写景角度的变化,用连贯的语言有序地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黄山的美丽。
明确:1、奇峰——高耸入云 险峻万分 古松——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
怪石——巧石林立 千姿百态 烟云——轻盈飘忽
日出——瑰丽、壮观、辉煌 温泉——温度适宜 温馨解乏
2、第3节 俯视
第4节 仰望
第5节 起先置身于旅游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
从峰顶俯视
第9节 从峰顶俯视
第10节 翘首昂视
第16—17节 远视
3、介绍黄山的:从高空俯视黄山,可谓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沿着起伏曲折的山道,仰视俯瞰,远眺近观,处处可欣赏到黄山的美景。黄山之美,美在峰奇:“天都峰”刀劈斧削,险峻万分;“莲花峰”鹤立群峰,含苞欲放。黄山之美,美在古松:“迎客松”破石而出,展枝招客;无名松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翘首昂视,黄山之美,美在怪石:“飞来峰”侧视成峰,正看似桃;“猴子观海”阴观云海,晴眺太平。黄山之美,美在云海:或千里烟海,澜翻絮涌;或皎洁柔美,静中有动。登山远视,黄山之美,美在日出:瑰丽辉煌,令人神往。黄山之美,美在温泉:冷热适宜,温馨解乏。正是:今生不作黄山客,枉来世上走一遭。
(六)分析黄山之美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我们欣赏了一幅幅黄山的美景,充分领略了黄山的内在美,领略到黄山确实是“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老师请同学们再来欣赏几幅黄山的峰石图,大家看过之后感觉画面很美,画面之外还有什么也很美呢
这些峰石的名字很美, 这些名字凝聚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 人们给它们取了美丽的名字,让它们拥有了“外在美” 。
由此可见, 黄山这种独特魅力,既是大自然的杰作,也与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分不开的。
(七)课内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欣赏了黄山秀美的内在美,黄山的独特魅力与人类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是分不开的。
【总结反思】
1.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对解说词的特点,教师点到即可,不必深究。另外,本文篇幅较长,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对课文内容就不能“细嚼慢咽”、面面俱到。
2.课后搜集资料,在班级搞一个黄山风光图片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黄山景色的雄奇壮丽,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
2. 难点:解说词跳脱、遥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用连贯的语言介绍黄山,进一步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分析黄山之美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彩。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与检查:听写词语(指名让学生上黑板演写)
(二)根据归纳出来的景物及特点,适当参考文中写景角度的变化,用连贯的语言有序地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黄山的美丽。
介绍黄山的:从高空俯视黄山,可谓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沿着起伏曲折的山道,仰视俯瞰,远眺近观,处处可欣赏到黄山的美景。黄山之美,美在峰奇:“天都峰”刀劈斧削,险峻万分;“莲花峰”鹤立群峰,含苞欲放。黄山之美,美在古松:“迎客松”破石而出,展枝招客;无名松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翘首昂视,黄山之美,美在怪石:“飞来峰”侧视成峰,正看似桃;“猴子观海”阴观云海,晴眺太平。黄山之美,美在云海:或千里烟海,澜翻絮涌;或皎洁柔美,静中有动。登山远视,黄山之美,美在日出:瑰丽辉煌,令人神往。黄山之美,美在温泉:冷热适宜,温馨解乏。正是:今生不作黄山客,枉来世上走一遭。
(三)分析黄山之美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我们欣赏了一幅幅黄山的美景,充分领略了黄山的内在美,领略到黄山确实是“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老师请同学们再来欣赏几幅黄山的峰石图,大家看过之后感觉画面很美,画面之外还有什么也很美呢
这些峰石的名字很美, 这些名字凝聚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 人们给它们取了美丽的名字,让它们拥有了“外在美”。
由此可见, 黄山这种独特魅力,既是大自然的杰作,也与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分不开的。(本文着力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
(四)品味赏析
A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萃”。
总写黄山的美景,四字词排列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简洁而景象万千。
2、“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丝中。”
运用比喻的修辞,“斧劈刀削”形象地表现了石阶的陡,几乎是垂直的了,“如同飘动的彩带”既给人美感,也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这两句很准确地表达出黄山石阶又陡又险的特点,看后有使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
运用比喻的修辞,作者把静态的山峰写动起来了。起伏的群峰,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
5、“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显示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运用排比的修辞,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姿态各异形态、傲雪凌霜,昂首苍穹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6、“‘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
“真难为它”“一动不动”写出了作者的怜爱之心,写出了怪石的巧、趣。
7、第15自然段,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写了黄山烟云的柔美飘忽的特点:“轻盈”、“皎洁”、“飘舞”写出了烟云与山峰的关系,“恋人”“难舍难分”,写出了烟云使黄山成了梦幻的艺术之宫,成了人间仙境。
8、“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情感,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作者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对这“给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太阳”的赞美,即使是落日也“给人们留下新的启示”。黄山观日给出了作者无穷无尽的遐想。如果把整篇课文比作一首乐曲的话,黄山日出应该是最高亢、最辉煌的乐章。
(三)思索:本文着力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请说说作者是怎样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
讨论并归纳:文中写黄山巧石的部分:“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等景物的描写,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更伟大的是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先听巧石的名字就给我以丰富的想像力,有拟人的,有喻物的,所以在黄山你可以结识许多“天国仙友”,又可参加一个奇特的“动物世界”。总之黄山的自然景物在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后达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结合。其实作者把自然美的黄山通过文字描写出来的时候,从中已经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了。
(四)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五)小结
本课我们进一步欣赏了黄山的秀美,品味了文章语言的精彩。
(五)课后作业(共50张PPT)
飞红滴翠记黄山
柯蓝
飞红——黄山日出;
滴翠——青山苍松
黄山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七十二峰相映争辉,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称著于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一、介绍作者: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柯蓝,湖南长沙人,散文家、小说家。著作有《早霞断笛》《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等散文诗集。
黄山迎客松
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所以
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全景、远景、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
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
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仙山琼阁:
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
心往神驰:
浮想联翩:
登峰造极:
含苞欲放:
寿逾千年;
心惊胆战:
如愿以偿:
若即若离:
寻根问底:
驰名中外:
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
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像靠近,又像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保持一定分寸,不远不近。也形容两事物间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捉摸
联翩,鸟飞的样子。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超过了一千岁
二、检查预习:
地壳:
瑰宝:
沟壑:
妖娆:
翘首:
旭日:
阴晦:
万仞:
鳌鱼:
温馨:
苍穹:
不屑:
倔强:
驾驭:
屏住:
螺蛳:
刀削:
屹立:
(qiào)
(guī)
(hè)
(ráo)娇艳妖娆
(qiáo)
(xù)刚出来的太阳
(huì)阴暗,昏暗
(rèn)
(áo)
(xīn)
(qióng):天空
(xiè)
(juéjiàng)
(yù)
(bǐng)
(sī)
(xiāo)
(yì)
风景欣赏
欣赏黄山优美风光,说说赏后感受
奇峰
梦笔生花及笔架峰怪石4
猪八戒吃西瓜怪石3
仙人背包 怪石1
黄山飞来石怪石2
仙人指路
猪八戒吃西瓜
松鼠跳天都
迎客松
送客松
山在虚无飘渺间 云海
云海
瑰丽
壮丽
辉煌
猴子观海
排山倒海
峰是云之家,云是峰之衣
黄山日出
黄山日出
黄山日落
温泉
分写山上
奇峰
怪石
古松
烟云
日出
(1-3)
(4--17)
(18)
三、浏览全文,作者介绍了黄山哪些景色(景点)
总写:
分写:
总结:
奇峰
怪石
古松
云烟
日出
温泉
黄山地理位置,面积和形成。
山上
——山下
文章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感情,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环境。
  认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内容组合是以什么为顺序。
一:时间线     地质形成从古至今
二:空间线      
  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
三:逻辑线    
奇峰、怪石、古松、烟云、日出、温泉等景物并列,彼此间相对独立。
整体感知
从时间顺序上说说黄山是怎样形成的。(或用简明示图画在纸上表示)
汪洋大海——丘陵——地壳运动,形成基础——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形成——冰山侵蚀,形成奇特的造型。
用吟哦讽诵读书法朗读课文,回顾前面风景,标出文中所写景物及特点。
奇峰——高而险;古松——顽强;怪石——千恣百态;云海——轻盈;黄山归来——瑰丽、壮观、辉煌;温泉——温馨
6段 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咏,山峰若隐若现,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
静态的写动了,运用比喻,表现 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品味黄山
仿照示例,品味优美的语句,领略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在书本上做批注
语段赏析
7段 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用得很贴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例:14段: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指人们为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凝聚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外在美” 指它们美丽的名字是人们外加的
“内在美”指峰石本身的奇特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
百步云梯
5段,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比喻既写天都之险,也赞人精神之美,人使江山增色,暗点“飞红”。
游记散文
解说词
1、作者出现在作品中
1、作者隐去。
2、文学体裁,重在抒情。
2、文艺性说明文,重在说明。
3、不必全面,只写作者感兴趣内容。
3、全面反映,全面介绍。
本文是如何采用多角度写景?这样写的作用?
俯、仰、平、近、远
便于观众将黄山看得淋漓尽致
课堂练习:课本“探究 练习”三
课后练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5个,写一段话赞美黄山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
仙山琼阁 万壑藏云 不计其数 浮想联翩 能工巧匠 如愿以偿 若即若离 登峰造极 驰名中外 心往神驰
文章通过对黄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的
描写,展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之情;赞颂了大自然鬼斧神工
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提
示人们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均有一个是错误的,请划出并在后面括号里订正。
A.地壳(qiào) 澎湃(bài) 挺拔(tǐng) 崛起(jué) ( )
B.稠密(chóu) 虬(qiú)枝 翘首(qiào) 旭日(xù) ( )
C.瑰宝(guǐ) 沟壑(hè) 犀牛(xī) 巍峨(é) ( )
D.千仞(rèn) 云霄(xiāo) 妖娆(ráo) 温馨(xīng) ( )
2、给下列短语补充完整
万丈深 含 欲放 悬崖 壁 千 百态 浮想联 高 入云
3、划出下面句子中用错的字词,并在后面横线上改正。
①沿“百步云梯”而下,侥首昂视“鳌鱼峰”,上有一巧石,如同一只“螺蛳”。
②光是听它们的名字,就足以使你产生一种熬游天宫的幻觉了。
③然而,黄山的这一切,只有在华光照耀的时候,才显得格外骄娆。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横线上只写序号)
①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②巍峨黄山,群峰挺拔。③由于它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④它以高和险,让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⑤其中天都峰海拔1810米。
5、下列各句是分别从哪方面来描写的?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它(天都峰)以高和险,让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②黄山松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
③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
④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A.神态 形态 色彩 观感 B.观感 形态 色彩 神态
C.形态 观感 神态 色彩 D.色彩 神态 形态 观感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提高。
B、不管天晴下雨,还是刮风飘雪,他却能按时到校。
C、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D、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7、文中引用徐霞客赞美黄山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 。”其中“五岳”是指东岳 ,南岳 ,西岳 ,北岳 ,中岳 。
8、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按下面的要求,各写一句我国古代诗文名句。
①吟咏山水的: 。
②咏叹花鸟的: 。
二、阅读理解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色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常,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这景致真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不论是初生的红日还是即将消失的落日,都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即使落日给我们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没什么可怕,那闪光的星星,仿佛是太阳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种。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灵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
9、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10、“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写出了人们 的心情。
11、“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请你分析“兴奋”和“节制”的原因。
12、文段在描写日出时把天与人交织在一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说说看到黄山日出的人为什么“会在心灵深处铭刻下这无法忘却的时刻”?

14、用一段文字描写你所见到的出时或日落,50字左右。

●综合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
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胜地。郭沫若曾赞美西山是仰卧在滇池边的睡美人,青丝散垂在万顷碧浪之中。山上终年郁郁葱葱,华亭寺、古华寺、三清阁等名古刹古寺掩映在茂林修竹深处。登上悬崖峭壁上的龙门,远眺浩渺空阔的滇池,水天一色风光绝佳。但最使我关注的还是西山深处安息着人民音乐家——聂耳。
盛夏,山区的气候像孩儿脸,说变就变。在昆明上车时天气晴朗,车到西山脚下却下起倾盆大雨。上山之初,我披上雨衣顶风冒雨上山了。雨中的西山显得更加幽静。爬了1小时,便来到聂耳墓地了。前来瞻仰聂耳墓的游人很多。穿国林阴小道一走进聂耳纪念馆,耳旁就仿佛响起雄壮的国歌旋律。聂耳,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1912年生于昆明,自幼爱好音乐,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1938年其骨灰被安葬于西山碧鸡山麓,1980年5月15日迁葬于此。
步出纪念馆,天放晴了,雨后山林葱翠欲滴。我沿着弯弯曲曲的林阴小道来到墓地前,眼前一亮,苍松翠柏环绕中,一座洁白的大理石聂耳塑像矗立在鲜花芳草从中。中午的阳光泻进寂静的山林中,塑像显得更加生动传神,身披大衣的聂耳正低着头沉思,像在构思创作新的乐曲,也许是在担忧祖国的命运。我环视一周,选择了右前方位置,凝视了许久,脑海里涌现出电影《聂耳》中赵丹扮演的聂耳在油灯下激情奋笔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银幕上蒙太奇手法展现了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中华儿女抗日救国与日寇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至今思来,电影《聂耳》的艺术魅力仍使我热血沸腾,我稳稳地举起照相机,全景构图摄下这难忘的一刻。
摄完我又往墓碑走去,墓碑前24级台阶象征着聂耳24岁的年轻生命,黑色的大理石碑上刻着郭沫若手书的“人民音乐家之墓”。墓碑前一群青少年正在宣誓,庄严的国歌的旋律永远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
1、作者为什么说:“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胜地”?
2、细细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西山美景的?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关注”一词与开篇哪一个词相呼应?请在文中划出。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当你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对其旋律感受如何?试作评说。(可从艺术魅力和创作背景及历史价值的角度去谈。)

●最新考题展示(随州市2005)
神秘的海啸
科科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
1.从内容上看,本文对说明对象海啸是从其 及减灾研究等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的。(3分)
2.引发海啸的原因是: 。(2分)
3.假如你是海岸边的一名游客,读了本文后你可以根据什么样的现象判断海啸可能即将发生,作出迅速逃离海岸的决定。(3分)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2分)




答案
【基础巩固】
一、1、A.澎湃(pài) B. 翘首(qiáo) C. 瑰宝(guī) D. 温馨(xīn) 2、渊 苞 峭 姿 翩 耸 3、①“侥”改为“翘” ②“熬”改为“遨” ③“骄”改为“娇” 4、②⑤③①④ 5、B(①既有观察,又有感受;②写了黄山松的形与态;③重在写色;④重在写神) 6、D 7、黄山归来不看岳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8、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9、黄山日出无比瑰丽、壮观、辉煌的景象。 10、等待日出的激动、兴奋 11、“兴奋”是因为“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节制”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破坏这黎明前的光辉”。 12、“天”与“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天色变化引发人们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从人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天际的变化。13、人们在日出与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照中诞生的一切。14、略
【综合拓展】
1、风景秀美,多名刹古寺,有聂耳墓、塑像和纪念馆。 2、从引用、直接描写和登高远瞻等角度描绘。 3、神往已久 4、想象、联想 5、略
【最新考题展示】
1.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巨大危害(符合文意即可)2、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以及天体撞击等。(包括“海底”及“地震”等三项共四个答题要点) 3.如果看到海岸出现异常的涨潮或退潮现象,并听到与通常波涛声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就应该迅速逃离海岸。异常的涨、退潮及频率很低的波涛吼声为三个答题要点) 4.示例:“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它使读者对“海啸”有一个比较明确、完整的认识。(,如果把示例中的例子作为“下定义”的方法来认识,亦不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