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
【教学目标】
1.品鉴文章的诗意美,了解本文间接引用材料充实文章内容的方法与用语的准确。
2.引导学生诵读欣赏,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能对文章提出合乎理性的评析。
3.领略桂林山水的奇异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作者间接引用材料来充实文章内容的方法。
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作者巧妙把景与传说有机融合,不但内容丰富,情趣盎然,而且引人遐想,启人心智。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准确生动的描写,领略作者语言的诗意之美。
让学生在诵读之中揣摩感悟,在小组探究学习中明白文中的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笔墨凝练、句式工整的特点,能对精美语句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一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
同学们,你能从图片上看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风景吗?(学生答.)
你还能不能说出和这个地方有关的一些风景名胜或者相关的故事传说?(肯定学生回答.)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这就是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的《画山绣水》。(板书)
同学们知道题目的含义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析题.)
解题:“画山绣水”,这个题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就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画”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在中国传统文艺中是指其中蕴含的诗意。绣活是工细纤巧的,用“绣”来形容诗文或景物,一般是指其工巧,有华采。题目一下子揭示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二、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醇(chún) 攒(cuán)聚 嶙峋(lín xún)
玲珑剔(tī)透 黑黝(yōu)黝 (yōu)
2.美文需要反复诵读,请大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正音基础上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请大家选出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来读。
指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勾画美点,为下面的评析作基础。
4.交流感受,学生边读边析。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处理分析,只要言之有理皆鼓励肯定。
5.结合课后第三题,边析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明确:第一句是写漓江水的清纯碧绿,用了反复、比喻的手法。第二句是写桂林山石的千姿百态,先总写,后列举分写,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手法。第三句紧承上句,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强调了桂林山水的奇妙。
(学生背诵,老师指导.)
三、交流故事
1.本文在写景时穿插了许多民间故事,大家找一找,就你感兴趣的读读,然后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
2.学生以四人小组,相互讲解。
3.抽查学生讲解。
四、畅谈感受
1.刚才同学们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请大家想一想,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本文要把桂林山水的描写与这些传说结合起来写呢?文中又是怎样结合的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小组讨论后回答。答案不求统一,学生只要能说出因由皆鼓励。
教师引导归结: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旧时代。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作者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述说出来的,边赏景,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船家讲故事的时候又带着叙述者的感情,显得非常亲切。
五、拓展小结
1.结合自己家乡风景名胜,引用相关传说,写一篇作文。
明确:这样安排材料的优点:一是景与事两相比附,可扩充文章的内容。二是增强文章可读性。
2.本文语言优美,应该反复诵读。同学要就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背诵。本文引用大量的民间传说,与优美景物融合一体,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融事于景,情趣昂然。
第二课时
一、读文导入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神奇的山水都还蕴含着一些传说,这些传说和秀丽的山水风光两相比附,更有情趣,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重点体会作者如何用语言来表现这些画山绣水。
1.学生朗读课文。
2.就自己感兴趣或认为优美的语句旁批心得、体会。
二、品味运用
1.教师结合课后第二题,为学生示范品味。
(1)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2)……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
2.教师示范赏析。
明确:
(1)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和互文的两种修辞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自然美与劳动人民智慧情感的结合。
(2)这句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通过写游览者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钟乳石的精美和形态各异。
3.指导学生品味赏析。
请同学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欣赏,注意句子采用的修辞方式与表现的内容。
4.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或段落。
5.请同学们就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及句子的形式。
教师也可提供参考仿写的句子:
(1)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
(2)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6.交流仿句,师生共评。
三、探究质疑
1.“学贵有疑”,请同学就自己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可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全班解疑。教师补充疑难。
观赏漓江风景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却听了一些凄惨的故事,是不是有些不调和?今天我们该怎样理解作者的构思?
引导并明确:一般说来,赏景就是赏景,不必相机地进行一些教育,诸如阶级教育。赏景是欢娱的,离开现实人生的,是审美的,阶级教育是理性的,依附于现实生活的,凑在一起,很有些别扭。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杨朔是一位努力以自己的体验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总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本文这种写法带着时代的印记。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充满诗情画意。请借鉴本文的写作特点,介绍一下家乡的风物。注意说话时可插入诗词、传说。语言要富于变化。
2.就文中第4段“漓江水色”和第5 段的“鱼鹰捕鱼”展开想象,画一幅画,并写出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四课 画山修水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褒贬( ) 醇( ) 圩( )子 袅袅(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cuan__聚 精神huang hu___
dai__慢 黑youyou____
三、找出下列四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清奇俏拔 瘦骨嶙峋 玲珑踢透 反应迟钝
精美无比 千奇百怪 丈势欺人 画山锈水
错别字
订 正
四、选词填空:( )
那船家__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__是位两鬓苍白的老人。__是谁,心胸里__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戳个小洞,__要喷溅出来。
A、也许……也许…… 无论……都 只有……才……
B、或者……或者…… 无论……都 只要……才……
C、或许……或许…… 不管……都…… 只要……就……
D、有的……有的…… 不管……都…… 只有……就
五、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中国业余登山队2003年5月21日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用艰辛的脚步,诠释着人类登山精神不朽的话题。
D、 齐文化是淄博文化的主脉,是建设文化大市最具特色的文化优势,同时打造了我市的文化个性。
六、阅读理解:
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160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1、课文《画山绣水》选自《______》,作者____,现代散文家。
2、“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__(朝代)金武祥的诗《_____》。
3、“褒贬”的意思是_____。
4、第2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着重介绍了漓江的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内容填空:
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____的,却又那样____,____,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__的物件。
6、联系下文,说说“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介绍的是什么山?你还能用这一比喻句式介绍其他山的形状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这一问句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下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课 一、
二、攒 恍惚 怠 黝黝 三、
错别字 俏 踢 丈 锈
订 正 峭 剔 仗 绣
四、C 五、D 六、1、《杨朔散文选集》 杨朔 2、清代 《游桂林山岩》 3、评论好坏 4、“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160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作重介绍了漓水和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5、瘦骨嶙峋 玲珑剔透 千奇百怪 神奇 6、象鼻山。比喻句略。 7、这一问句用反问的语气指出古往今来谁也不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从而强调了桂林山水的奇特。8、作者以船行的路线为序,通过船家之口把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的描写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山水以人的感情,增添了桂林山水的神秘感和传奇色彩,更令人神往。同时,文章结尾启发我们忆苦思甜,用我们的智慧去创造出反映我们新生活的新的神话,新的故事。(共39张PPT)
画 山 绣 水
杨朔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等。杨朔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
杨朔(1913--1968)
中 国 名 家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 犹如一幅百里画卷。漓江风光的美,不仅充分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而且还有着“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
渔舟唱晚
晨牧
漓江最美的地方——兴坪风光
掌握生字词:
攒聚 嶙峋 精髓 怠慢
泛滥 恬静 袅袅 圩子
褒贬 黑黝黝 玲珑剔透
桂林山水甲天下
以“画山绣水”为题,妙在何处?
提示:题目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画”和“绣”一般都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画”指其中蕴涵的诗意,而“绣”指工巧,有华采。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充满了诗意,精致优美。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 总起,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二部分(4-15): 分说,漓江上面的景色和传说。
第三部分(16-17):总说,点明写作意图。
课文开篇引诗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点明桂林山水和天下山水的关系,说明桂林山水的不平凡,体现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偏爱。
深入课文(第1自然段):
深入课文(第2自然段):
一、文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二、本段写了桂林山水的什么?有什么特点?
提示:水和峰石。水绿,而峰石瘦骨嶙峋、玲珑剔透、千奇百怪。
三、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提示:反复、比喻、反问。
深入课文(第4、5自然段):
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江山景色的?
提示:作者以两幅画面来表现:一幅静态的,漓江水色图;另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
亦动亦静,如诗如画
深入课文(第6-15自然段):
一、文章写了哪些传说?有些什么特点?
提示:“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新娘)岩”。
“寡妇桥”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而其它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深入课文(第16-17自然段):
二、为什么作者要把神奇美丽的桂林山水的描写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
提示:在观赏如画的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这些传说都是旧时代现实生活的折射,对于过去有一定的意义。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结合语言环境,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1、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提示:内在精神。
2、没有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的想像。
提示:充满,形容劳动人民想像的丰富。
3、……怠慢了眼前的船家。
提示:冷淡,忽略。
结合语言环境,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4、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
提示:突兀重叠。拟人,形容山峰的峭、险、秀。
5、船到这儿,渐渐接近阳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
提示:奇特美丽,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简洁凝练。
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诗意。
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
⑴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小组交流;
⑵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
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