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资料合集【教案+课件+同步测试】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3《白鹭》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备课资料合集【教案+课件+同步测试】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3《白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03 14:28:19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鹭 鸶
唐·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
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晚风。
走近“白鹭”
绝 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走近“白鹭”
郭沫若——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走近作者
走近“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形,“自由自在”。
神,“内在神韵”。
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刻画了白鹭的哪些独特的美?
走进《白鹭》
白鹤
朱鹭
苍鹭
走进《白鹭》
走进《白鹭》
走进《白鹭》
白鹭在南方是很常见的一种鸟,就象我们常见的麻雀一样,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称赞它的自然之美呢?
明确:课文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白鹭因为常见而
被人们忘却他们的美。
生活中,人们常常认为“物以稀为贵”,以为常见的
并不美。其实不然,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
发现美的眼睛,这被人忘却的美,正是作者刻意要挖
掘的。告诉我们大家,在生活中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
自然美。
请观察身边的人或景或物(一个人,一处景,一种物),写一篇散文。
1、表现“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2、写出其神韵。
丹徒区支显宗中学 巫珍英《白鹭》语段精读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的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⑩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8、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篇散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敷朱则
太赤”。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同学把第⑦段的内容概括为 “白鹭望哨图” ,但乙同学不同意,认为这样概括不对。请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4分)
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3分。意思点到即可。视内容和表达分3、2、1给分。)
9、精巧 适宜(2分,写出一个给1分。)
10、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2分。)
11、没有标准答案。参考:乙同学有道理,因为作者并不认为白鹭是望哨。理由:(1)文中
说:“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是反问,否定了“望哨”之说;(2)文中
还有“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放哨的哨兵是不可能悠然的。(4分。视内容表达
分4、3、2给分。只要依据课文而又言之有理的,即应酌情给分。)
12、(1)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
(2)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出在小树绝顶,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
脱俗之美。(4分,每句2分。意思点到即可。)
得分 (一)阅读《关于散文〈白鹭〉》及附文《白鹭》,完成7—10题。(共13分)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增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有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为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莘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附]: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象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受优美的歌吗?——不,歌为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7、“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精确地概括了茅盾先生对小说《百合花》的评论。请你根据《关于散文〈白鹭〉》中作者对《白鹭》的评论内容,模仿茅盾先生的标题形式也给这篇评论重起一个题目:(2分)
8、请仿照上文中画线句式,再举一个你所了解的作家的例子;并结合你对下面文字的理解,就你所喜欢的一个作家,补充其相关的材料证明“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方式、创作意图” (3分)
读书不仅要择书而读,更要择人而读。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方式、创作意图。真正会读书的人,会着力挖掘作者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以求获得深层次的美感。
9、请结合你的现实生活积累和《白鹭》这篇散文中作者的见解,说说能不能用“望哨”来作为“晴天的清晨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这幅画的标题,并说出理由。(4分)
10、读一篇文章,不但要反复品味它的艺术魅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你读了《白鹭》之后,肯定也会有跟作家晓雪不同的见解,请写在下面。(4分)
7、精炼的语言 深远的意境(2分。意思对即可。)
8、不设统一答案;参考要点:刘白羽的激情奔放;小说《孔乙己》通过的悲惨遭遇来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体现了鲁迅的深沉冷峻(4分。仿写1分,举例3分,意思对即可。)
9、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注视着远方,就像一个放哨的士兵,可以用“望哨”做标题;在郭沫若的散文中描绘了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那种闲适安然的神态,踏与哨兵全神贯注的神态不相符合,所以不能用“望哨”做标题(4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0、不设统一答案。例:散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来描绘白鹭精巧适宜的美。。(4分。只要是运用文中提供的知识并进行简单的评述,有一定的可行性即可。)《白鹭》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2、理解把握主题。
3、梳理写作线索。
一、课文导入: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课文朗读
1、学习生字
隽永juàn 绮丽qǐ 睿智ruì 蓑毛suō 喙huì
铿锵kēng qiāng 鸿鹄hóng hú 寥廓liáo kuò
黛色dài 嵌入qiàn 嗜好shì 淳厚chún
恬淡tián 清澄chéng
2、配乐朗读(古筝:高山流水)
四、赏析课文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静态美
色素美: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身段美:身段的大小 流线型结构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适宜,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常见
白鹤:太大,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
5、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
本文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6、白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文章展现了白鹭哪些动态美?结合课文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图画之美: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悠然之美:白鹭了望图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清澄之美:白鹭低飞图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含蓄之美:白鹭无声图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
7、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实在是:由衷的赞叹。
韵在骨子里:强调含蓄之美
散文诗: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8、课文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晓雪的评论文章从哪些方面谈《白鹭》?学习小组讨论
散文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写作特点;引用文字说明阅读时要注重阅读感受。
9、作业:
10、搜集描写白鹭的诗词。
11、仿照《白鹭》写一篇关于动物的小散文。
总结:板书
精巧的诗
身 段 大 小
静态美
韵味无穷
的诗
图 画 之 美
清 澄 之 美
含 蓄 之 美
动态美
色 素 配 合
悠 然 之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