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18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18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1 08:1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高祖(李渊)
建立唐朝(618年)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
民族关系
社会风气
文学艺术
对外交往
经济
繁荣
和睦
开放
多彩
友好
政治
安定
积极进取
文明开放
《妖猫传》“极乐之宴”
安史之乱前夕的大唐
真的像影片中这样繁盛吗?
安史之乱·背景/原因
国忠又使司马李宓率师七万再讨南蛮。宓渡泸水,为蛮所诱,至和城,不战而败,李宓死于阵。国忠又隐其败,以捷书上闻。 ——《旧唐书·卷一百六 列传第五十六》
杨国忠隐瞒战败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任人唯亲
原因一:朝政日趋腐败
追求享乐
一、安史之乱(原因)
一、安史之乱
问题一: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为何敢向中央政府发起争夺权力的战争?
材料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原因2: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三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原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一、安史之乱
问题一: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为何敢向中央政府发起争夺权力的战争?
材料四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原因4:安禄山担任三地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一、安史之乱
2.经过
一、安史之乱
3.影响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人们流离失所,大量死亡,千里无人烟。
(1)带来灾难;
(鼎盛)
(2)唐朝由盛转衰;
(3)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的
割据性
问题二:这场战争造成了哪些消极影响?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原因:
知识小链接:唐朝末年8个皇帝,有7个是宦官根据自己的需要拥立的。“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一般,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了宦官手中的驯服工具。所以,宦官专权,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中央
地方
宦官专权
兼并战争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统治腐朽
唐朝后期政治
藩镇割据
②藩镇割据态势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
百姓生活
赋役繁重
生活困苦
连年灾荒
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原因:
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韦庄《秦妇吟》
(2)经过:
(3)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
标志:907年,朱温建后梁,唐朝灭亡。
后梁帝国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帝国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帝国
郭威
邺都留守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巧助记
五代有更替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分南北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天下乱。
所以,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根源或实质)
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藩镇所建立的政权,
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
藩镇割据
思考: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五代十国·影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五代
历时
都城
后梁
907-923
开封
后唐
923-937
洛阳
后晋
936-947
开封
后汉
947-951
开封
后周
951-960
开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十国
历时
都城
前蜀
891-925
成都
后蜀
926-965
成都

892-937
扬州
南唐
937-976
金陵
吴越
893-978
杭州

893-947
福州、建州

896-951
长沙
南汉
905-971
番禺
南平
907-963
江陵
北汉
951-979
太原
中原
南方、河东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更迭
特点
五代
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根源或实质),北方政权更迭,南方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发展趋势
十国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
致命打击
安史之乱
朱温夺权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原因(问题1)
影响(问题2)
启示(问题3)
局面
(问题4)
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C
巩固提升
2. 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C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D
3.下面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的横线处应该填写( )

A.黄巢起义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D
4.《水浒传》宋江酒后浔阳楼题诗,其中一句道“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下列关于黄巢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后梁
B.平定安史之乱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
5.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之—。关键词“907年”、“朱温”、 “唐朝灭亡”反映的主题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后梁建立
D
6.材料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有人口41419712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有人口52919712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有人口16990309
唐穆宗长庆元年(812年)有人口15762432
阅读后请回答:
上述唐朝人口从统计表看曾出现过一次直线上升、两次下降,其中一次急剧下降时期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后果?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事件:安史之乱。
后果: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