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汕头潮南龙岭中英文学校:叶道辉
1933年5月一个夜晚,德国柏林火光冲天,人声鼎沸,好象正在举行一场欢乐的篝火晚会。但是,定睛细看,往火堆中抛去的却是成千上万册精美书籍。这些人类文明长期积累的优秀成果,瞬间灰飞烟灭。然而,指挥这次焚书运动的德国领导人居然欢呼:“火光照亮了新时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首先在哪个国家爆发的?
1929年—1933年
美国
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由于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特别大
温故知新: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
美 国
罗斯福新政
德、日
法西斯专政
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法西斯”一词来自拉丁文fasces,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古罗马使用的权力标志棒),象征有判处笞刑或死刑的权力。
现代法西斯,是指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独裁专制;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
历史概念解读:什么是法西斯?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1922年 墨索里尼
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臭名昭著的意大利法西斯党头子——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扩张,梦想恢复古代罗马帝国的疆域。
二、纳粹政权的建立
1、历史背景
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对外: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使德国重新获得领土和殖民地。
对内:需要加强镇压国内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
希特勒(1889——1945)
德国法西斯组织
纳粹党
这枚党徽表明其佩戴者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成员,它是纳粹党的象征,后来又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标志。曲十字形图案在古代亚洲文化中原本是好运的象征,早期基督教徒也曾以这种曲十字来掩盖自己的宗教信仰。
纳粹标志
《我的奋斗》——希特勒
希特勒入狱期间,由自己口述、他人笔录,完成了《我的奋斗》一书,这是一本极力宣扬种族主义理论和建立大帝国梦想的著述,希特勒上台后,这本书的发行量达到600多万册,或者出售,或者发送,盒面上雕刻的“ss”标记闪闪发光,这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党卫队的徽标。
二、纳粹政权的建立
2、纳粹势力的发展
在整个德国陷入绝望时,他们不失时机地展开欺骗宣传活动,以美好的许诺,赢得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 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二战的罪魁祸首希特勒
这是1925年希特勒在广播演说中的一幅照片,他极富戏剧性的表情变化加强了其滔滔不绝的演讲的气势。在任何公开场合的演说中,希特勒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演,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后,接见希特勒的合影。
二、纳粹政权的建立
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33年,希特勒上台,出任德国总理。
(也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二、纳粹政权的建立
4、希特勒的独裁统治
①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
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人士;
③解散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④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图为1934年兴登堡逝世。此后,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大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国会纵火案
二、反犹狂潮
犹太人只能乘坐特定的有轨电车
强行剃掉犹太人的胡须
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
②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水晶之夜”
二、反犹狂潮
1、对犹太人迫害的表现
1、犹太人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
2、不得参军,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
3、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
4、法西斯分子还对犹太人发动袭击,捣毁他们的住宅和商品,强迫他们清扫街道。
“最终解决犹太人”方案
图说法西斯暴行
奥斯威辛---“死亡工厂”
德国法西斯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0~1944年,大约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纳粹分子杀害其中有100多万犹太人在这里遇害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人间地狱”。 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
法西斯暴行的见证----被纳粹分子杀害的犹太人
巨大的焚尸炉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但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进入焚尸炉前死难者留下的鞋子
焚烧犹太人尸体的炉子
图说法西斯暴行
600多万!!!
600多万!!!
600多万!!!
法西斯暴行的见证----被纳粹分子杀害的犹太人的尸体
据苏联官方统计,二战期间,纳粹分子总共杀害了约600万犹太人,受害人数占当时世界犹太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想出几条确凿有力的证据,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污蔑?
1、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思想巨人马克思、爱因斯坦等是犹太人;
2、犹太人经济学家人才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的主中,有约三分之一是犹太人;
3、犹太人追求知识,受教育程度很高,据统计,现在美国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犹太男子受过大学教育,有百分之三十的犹太男子获得博士学位。
动脑筋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着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三、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军部是指当时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包括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等。
什么是军部?
卢沟桥事变
日军占领北平
九一八事变
希特勒与匆匆来访的墨索里尼握手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37年)
轴心国集团的共同特点以及形成的目的和影响?
目的:都是要实现其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这是轴心国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影响: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共同特点:都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三国”轴心国集团
课堂小结
“一次” 经济大危机
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二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再见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了解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和19世纪30年代“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通过引导学生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法西斯政权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为主题,以德国为典型事例叙述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对内实行残暴独裁统治,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叙述了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及“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家形成对世界和平构成的严重威胁。
本课重点是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德国和日本尽管在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即德国纳粹党是以逐步夺权的方式,日本则是以控制内阁的方式),但两国的法西斯势力都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展起来的,它们都是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它们所实行的对内、对外政策也正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两国在法西斯政权建立及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典型性。第二,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既承接前一课所述“经济危机”,又诱使学生思考下一课有关二战爆发的内容,它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关键内容。
本课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主要由于初中学生缺乏对经济危机方面知识的积累,使之对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加速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理解较为困难。
二、教法建议
1.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参阅教材中《焚书》插图自制课件,结合“提示”内容导入本课。也可采用联系旧知识的方法导入本课。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上一课讲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时代、特点、影响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德国、日本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特点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也不同。美国总统罗斯福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实行“新政”摆脱了危机;德、意、日则先后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从而导入新课。
2.讲述德、意、日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时,为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建议教师自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影响简表》课件,适时向学生展示。(见下表)
国名 项目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工人失业人数
工人罢工次数
德国
40%
70%
800万
1931~1934年1000多次
日本
32.5%
50%
300万
1931年2415次
意大利
331%
100万
3.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而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过程更是应该突出讲授的内容。讲授时建议教师突出以下几点:
(1)历史背景。教师结合《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影响简表》指出,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对外: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使德国重新获得领土和殖民地;对内:需要加强镇压国内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
(2)反动理论。按教材小字部分内容,教师可将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的成立及反动理论归纳为: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及妄图建立日耳曼大帝国的扩张野心。
(3)纳粹势力的发展。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以世界经济危机为契机,主要采用欺骗的手法,乘机发展势力。具体表现是:①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②获得统治阶级和垄断资本家大力支持。③加紧勾结军队。④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等。使相当一部分人落入了希特勒的圈套,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中的大党。教师可适当补充材料加以说明。
(4)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这也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5)希特勒恐怖独裁统治的表现:①希特勒上台后,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③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④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4.本课“反犹狂潮”一目虽然不是重点,但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自然会产生对德国纳粹迫害和杀害犹太人原因方面的疑问,或提出这方面的问题。建议教师从以下三方面解释:
(1)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2)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就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3)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5.讲述“法西斯”一词时,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后的“自由阅读卡”,并引导学生回忆九年级上册“古代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法西斯”一词的由来与发展。
6.讲述轴心国集团形成时,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1)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联合起来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其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向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这是德、意、日三国勾结,“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的主要原因。(2)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挂出“世界地图”或展示地图课件,明确德、意、日三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使学生转换视角,进一步认识到轴心国集团形成对世界和平所构成的严重威胁。
7.本课小结时,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将本课知识归纳为“一”、“二”、“三”。即“一次”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二(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欧、亚);“三国”轴心国集团,使学生宏观把握本课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从背景、目的、方式、阶级本质、对内对外政策等方面比较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过程中的异同。使学生在师生共同总结、分析、比较中深化认识,获取新知识。
三、学法指导
1.鉴于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内容,对前、后课文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纵向联想,形成阶段性知识系统,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指导学生执果索因,逐步深入探究。
2.指导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试制一张“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简表,使学生在巩固本课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参看下表)。
国别
背景
建立标志
建立时间
内外政策
影响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想出几条确凿有力的证据,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诬蔑。(3点提示:)
1.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三位思想巨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是犹太裔人。
2.犹太人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谋生。据对美国的犹太人统计,有将近90%的犹太男子和65%的女子受过大学教育,犹太男子中有30%以上获得专业职称和博士学位。
3.犹太经济学家人才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有1/3属于犹太人和有犹太血统的人。
练一练
B
活动与探究
1.参考有关历史文献,以一名20世纪30年代居住在德国的犹太少年的身份,以《难忘的岁月》为题,写一篇回忆录,描写当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
可参考的文献简介:张贺福、孔圣根著《犹太民族不灭之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电影:《辛德勒的名单》。1994年,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根据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的同名小说拍摄而成。影片上映后引起全世界强烈反响。
写作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文字以300~500字为宜。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同学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或《屠城血证》、《南京大屠杀》,然后谈谈观后感。(略)
五、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
1.参考书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第八章,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徐天新、梁志明主编《世界现代史》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2.推荐网站:
61.187.64.123/~lishi/jiaoan5/new_page_1.htm
(作者:北京市密云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曹庆文)
参考资料
希特勒的纳粹党
一次大战结束后不久,1919年秋,希特勒奉命调查慕尼黑的小政治团体“德国工人党”。以后他控制了该党并充当了该党的负责人。1920年,他在该党发布了《二十五点纲领》,打着民族复兴的旗号,鼓吹民族复仇主义和对外扩张,要求所有日耳曼人在一个大德意志国家内统一起来。同年,德国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而希特勒为纳粹党组织了武装组织冲锋队,采用“ ”字作党徽,亲自设计了红底白圆心、中间是黑?字的党旗。希特勒的自我解释为:“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1921年希特勒迫使其他委员接受他的要求,修改党章,推选他为党的唯一领袖,确立领袖原则。
纳粹党宣扬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目的
民族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作用。在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往往利用民族主义,实行对内压迫和对外侵略的政策。纳粹党的民族主义招牌,是利用群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情绪,煽动民族复仇主义,为纳粹党建立独裁统治和对外侵略扩张而服务。
种族主义是处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资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为对外侵略、占领殖民地的需要而制造的一种民族歧视的反动理论。希特勒的种族主义鼓吹日耳曼族是高贵种族、优秀种族,犹太人是劣等种族,是最危险、有害的,必须灭绝,借以煽动种族狂热,以达到实现其政治野心的需要。
纳粹党势力的发展
在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冲击德国的形势下,希特勒组织了数千名纳粹宣传员和学生前往各城市和农村,以争取群众。纳粹党到处举行各种群众集会、演讲会、火炬游行,到处散发传单、张贴广告,甚至搬出铜管乐队,打着五颜六色的小旗招引群众,制造声势。希特勒本人则租用一架飞机四处演说。他在上台前曾三次周游全德,抵达六十多个城市,施展其骗人的讲演术。他向工人打出社会主义的旗号,表示执政后将消除经济危机,确保每个人都有工作和面包。他还扮演了农民代言人的角色,许诺农民将“得到经营土地的贷款”,并要把农民提高到一切阶级之上。希特勒又加紧勾结垄断资产阶级,1932年1月,在垄断资本家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希特勒发表长篇讲话,托出了纳粹党的反动纲领。他根据垄断资本家的愿望,在内政方面提出要彻底取消德国劳动人民的民主和自由,他宣称民主是“愚蠢的统治”和“破坏的原则”。他表示要“彻底根除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结束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保证帮助资本家攫取更多的利润。希特勒提出的对外纲领,是用武力夺取“生存空间”,然后全面利用被奴役国家的工业和人力物力,为德国统治阶级谋取利益。希特勒的讲话迎合了垄断资本家的心,博得了他们的喝彩和支持。希特勒向政府、军队保证:“我们没有一个人想取代陆军……我们将努力做到在我们执政以后,以目前国防军为基础,一支伟大的德国人民的军队将会兴起。”希特勒不仅欺骗了千百万普通人民,也说服了企业界和陆军中的领袖人物。德国资产阶级把纳粹党看作是制止国内革命进行对外扩张的有力工具。1929年纳粹党只有17.8万名党员,到1932年已发展到100万党员。1930年这个在国会中原居第九位的小党一跃成为第二大党。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希特勒的支持
从20年代到30年代,煤、钢垄断巨头每年捐助纳粹党100万马克;企业主联盟每年资助200万马克;鲁尔煤矿资本家每年资助600万马克;前德皇威廉二世资助了200万马克。1932年梯森、克虏伯、西门子等大资本家联名上书,要求兴登堡总统委托民族运动的最大集团的领袖希特勒组阁。兴登堡于1933年1月30日召见希特勒,请他出任德国总理并组织政府。
兴登堡(1847—1934)
德国元帅、魏玛共和国总统(1925~193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初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后晋升为元帅。1925~1932年在右翼政党和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支持下,两度当选总统,支持保皇派和法西斯组织,1933年授权希特勒组织政府,政权由此转入纳粹党手中。
国会纵火案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为了一举消灭共产党,铲除在德国实行纳粹主义的最大障碍,希特勒及其一伙精心策划了臭名昭著的国会纵火案。在国会议长戈林的住宅下面有一条地下暖气管道通往国会大厦。柏林冲锋队队长卡尔·恩斯特2月27日晚上带领一小队冲锋队员经过这条地下通道到达国会大厦,在那里洒了大量的汽油和易燃的化学药品,然后命人放了几把火,顷刻之间雄伟壮观的国会大厦就化为了废墟。事件发生后,戈林声嘶力竭地叫嚷:“这是共产党反对新政府的罪行!”纳粹秘密警察头子鲁道夫·狄尔斯大声说:“共产党的革命开始了!我们一分钟也不能坐等,我们要毫不留情地对付他们,共产党干部一经查获,当即格杀勿论,今天晚上就把共产党议员统统吊死。”这是希特勒等人精心策划的。法西斯分子以“国会纵火案”为借口,对德国的革命力量进行残酷镇压,他们贼喊捉贼,把纵火的罪名加到共产党人的身上,诬陷说这是共产党发动武装暴动的信号。其实,还在27日中午,柏林的全部冲锋队员就已经进入戒备状态,起火后两小时,法西斯分子便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实行了大逮捕和大屠杀。仅27日一个晚上就逮捕了1万名反法西斯战士。在以后的三四个月里,被捕人数达到六七万人之多,德国工人运动领袖、共产党主席台尔曼遭到非法逮捕;对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保加利亚工人运动领袖季米特洛夫进行了非法审讯;共产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各地工会组织被勒令解散。1933~1935年,纳粹分子杀害了二十多万德国人,把一百多万人关进了集中营。
纳粹政权的文化专制
纳粹政权极端仇视人类一切进步的思想和文化。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遭到绝对禁止。1933年5月10日夜,希特勒煽动万名学生在柏林洪堡大学对面的广场上进行大规模焚书活动,两万册书籍被焚,马列著作全部被焚毁,著名的文学著作、科学著作也被付之一炬。大批优秀科学工作者被迫逃亡,爱因斯坦即是其中之一。纳粹党教育的重点是促使民众在思想上和心理上作好侵略战争的准备,广播、报刊和书籍充斥着“生存空间”和种族主义理论及军国主义宣传,学校成了法西斯军事训练所。
希特勒的扩军备战
1.希特勒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急剧增加军费开支:1935~1936年为62亿马克,1936~1937年为110亿马克,1937~1938年为146亿马克,1938~1939年为160亿马克。2.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以建立600万后备军为扩军目标。1936年8月制定和平时期总兵力达到83万、战时扩大到462万的计划。3.发展空军和海军:1933年只有250架飞机,1939年猛增到4 093架;海军1935年军舰总排水量为11万吨,1939年增加到35万吨,超过了法国和日本。
德国国防法(1935年3月16日)
1.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
2.德国和平陆军包括业已并入的警察部队,由几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
3.有关普遍兵役的补充法律将由帝国国防部长拟定后提请帝国内阁决定。
(约翰·W·惠勒·本宗特和斯泰芬·海尔德编《1935年国际事务文件》,第1卷,伦敦1936年版,第64页。)
迫害犹太人
种族主义是纳粹理论的核心,其实它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从国外某些学者,如英国的豪斯顿·张伯伦那里抄袭过来的,绝非纳粹一家所独创。
种族主义毫无科学根据,纯粹是一种谬论,如纳粹的一些所谓“理论家”断言,只有北欧的雅利安人才是世界历史唯一的创造者,他们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然而众所周知,雅利安人只生活在易北河和威瑟河之间,因此当纳粹不得不把所有德意志人都说成是雅利安人时,已很难为种族主义的理论自圆其说。而当后来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纳粹德国开始把意大利人、甚至日本人都说成是一种特殊的雅利安人时,他们便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十分可笑的境地。
纳粹的“理论家”们千方百计地为种族主义涂脂抹粉,他们挖空心思,捏造了许多谬论,如《种族研究的新基础》一书的作者赫尔曼·高赫煞有其事地写道:“唯有北欧日耳曼种族发音清晰,不带杂音,而北欧日耳曼种族以外的人和民族的发音是不纯正的,单音模糊不清,就像动物发出的声音,例如狗的汪汪、猪的哼哼、猫的咪咪、鼠的吱吱……”而1935年7月28日的《法兰克福日报》竟然十分荒诞地宣称,血液和土壤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德国的土壤才能制造德意志人的血液,“德意志人种型之所以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种型,是因为世界上只有一处有德国土壤”(注: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7年,658~659页)。
这种荒唐的种族主义最后把矛头直指犹太人,把犹太人作为宣泄的对象,把德国当时所有的困难都归罪于犹太人。有人说,纳粹对犹太人的仇恨可能是由于他们从心底里憎恶基督教,是“憎恶基督教的病态心理的表现形式”。更现实一些说,希特勒把犹太人作为替罪羊,一方面是由于犹太人在德国所处的特殊地位,犹太文化和德意志文化同是生长在德国土壤上的两朵鲜花,两者极其相似,而前者要稍胜一筹,因而极易招致后者的嫉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犹太人无祖国保护,所以对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于是在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中,犹太人遂成为一切罪恶的化身,他们既是马克思主义者,又是国际资本家;既是造成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的“11月罪犯”和叛徒,又是和平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而且他们色情、放荡,直接威胁着德意志民族的纯洁性。
纳粹党一上台,便大肆迫害犹太人。1933年3月30日,法西斯政权宣布开展抵制犹太商人的活动,随后又下令从国家机构中清除犹太官员和从文化领域中驱逐犹太艺术家。1935年9月15日,希特勒颁布“纽伦堡法令”,公然剥夺全体犹太人的公民权,禁止犹太人担任公职和与雅利安人通婚。1938年11月9日深夜,纳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暴力迫害犹太人的活动,在这个“水晶之夜”里共有91名犹太人被活活打死,2万余名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7 500家商店被捣毁,28家犹太教堂遭焚毁。(注:沃尔夫冈·维佩曼:《欧洲法西斯主义比较》,东方出版社,1992年,60~61页。)
从1939年起,纳粹当局开始将犹太人大批驱逐出境。1942年1月20日,法西斯分子更制订了“最终解决犹太人”方案,转而对犹太人进行灭绝种族的大屠杀。究竟有多少犹太人死于非命,至今未有一个精确的数据。据世界犹太人大会统计,约有572.1万人遇难;另一个计算的方法是,1939年时欧洲约有920万犹太人,而二战结束时仅剩下310万人,由此可推算出死难者共计为610万人。此外,苏联学者也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他们认为先后共有597.8万名犹太人被杀害,其中波兰境内280万人,苏联境内172万人,罗马尼亚境内42万人,捷克境内26万人,匈牙利境内20万人,德国境内17万人,荷兰境内9万人,法国境内9万人。(注:苏联《近现代史》杂志,1965年第10期,104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的经济和政治
意大利在一次大战中虽挤入了战胜国的行列,但在凡尔赛和会上分赃最少。大战对意大利的经济影响很大,战争中意大利死伤110多万人,战费支出占国家预算的80%,国家外债负担沉重,达到190亿里拉,物价高涨,工业生产下降,破产企业从1919年的50家增加到1923年的5 700家,失业人数日增。政治局势混乱,1918~1922年政府更迭五次,其中最短的仅七个半月。群众革命运动不断高涨,1918年罢工斗争为292次,1919年达1 626次。热那亚的水兵和码头工人曾发动武装起义,一度控制了城市政权。1920年8月,工人占领工厂运动风靡全国,参加者达60万人。农村也爆发了有士兵支持的农民夺取土地的斗争。1921年意大利共产党诞生,无产阶级革命进入成熟阶段。
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
墨索里尼是意大利的独裁者。在一次大战造成社会动乱的历史背景下,他于1919年3月在米兰成立法西斯战斗团(后改称国家法西斯党)。面对一次大战后意大利社会的动乱,无产阶级革命和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法西斯党竭力宣扬民族沙文主义和尚武精神,鼓吹建立“大意大利”,叫嚷要实行法西斯独裁,打倒一切其他政党,“把自由主义观念,强弩之末的民主主义,以及布尔什维克的洪水猛兽般的乌托邦思想一齐扫荡”。加入法西斯党的大部分人是退伍军人、军官以及社会上的流民。法西斯党还建立了武装战斗队,为了显示法西斯党的权威和暴力,他们采用了古罗马高级执政官行使权力时用的标志“束棒”,作为法西斯党的党徽(“束棒”拉丁文FASCE即“法西斯”的由来。“束棒”即用皮带捆扎的一束棍棒,中间插一柄锋刃向外的战斧)。还规定以罗马式的敬礼替代当时的西方传统的握手礼。党徒见到领袖,或党徒遇到党徒都要举起右臂并高呼“领袖万岁”。党徒以黑衫作制服,故又称黑衫党。他们疯狂使用暴力手段迫害民主进步势力,殴打枪杀政治活动家、工会活动家、共产党人,因而获得垄断资本家赏识。垄断资本家暗中为法西斯党提供充足的枪支弹药和交通工具,资助法西斯分子参加1921年的议会竞选。在选举投票时,法西斯党徒采用高压政策争取选票,结果法西斯分子得到了35个席位进入了国会。1922年法西斯武装党徒已有50万人,并先后在一些城市和省份掌握了政权,墨索里尼认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1922年10月24日,在那不勒斯举行了法西斯代表大会,除了代表还调动了4万名法西斯武装分子。当天下午,墨索里尼在检阅队伍时,对其喽说:“我郑重宣告,目前的形势是,或是把政权交给我们,或是我们向罗马进军夺取它。”法西斯分子以“向罗马进军”“向罗马进军”的狂叫作答。这时政府如想制止法西斯分子夺权是完全有能力的,正像当时意军总司令声称的“5分钟的炮火,一切将平安无事”。但意大利的统治阶级采取了扶植法西斯势力镇压革命运动的政策。10月29日,国王邀请墨索里尼到罗马,请他组织内阁。极端反动的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确立。墨索里尼上台后,11月16日在新的议会上大放獗词,扬言要建立暴力至上的统治,说什么议会“随时都可以解散而变成法西斯的‘营房’”。他警告反对派说:“凡是异端者的头脑,都统统地一概把它击碎”。与此同时,法西斯报纸也配合叫嚣“无论是谁要想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虑一切,这种欲望的空想从今天起必须根除,意大利只有唯一的头脑就是首领墨索里尼。”在对外政策上,墨索里尼竭力推行侵略政策,公开宣扬“世界是属于法西斯的,民族的扩张是一种生命活力的表现”,并从30年代开始对外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前对我国东北的主要侵略活动
日俄战争(1904~1905年)后,日本从俄国手里夺取了辽东半岛的租界权以及从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并在大连设立南满铁道股份公司,从此,日本的侵略势力伸入我国的东北南部。日本把我国的辽东半岛改称为“关东州”,并设立殖民统治机构“关东督府”,把其军队称为关东军。1927年,日本陆军大臣田中主持召开东方会议,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称为《田中奏折》。奏折中叫嚣“欲征服中国必须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1931年以前在中国东北的外国资本70%以上是日本资本,我国东北丰富的资源宝藏已成为日本垄断资本家掠夺的对象。日本从鞍山取得铁,从抚顺取得煤,从吉林、黑龙江取得木材。中国东北是日本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重要场所。1931年末,日本向中国东北投资总额达17.5亿日元。为了维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利益,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加紧对外扩张侵略。日本帝国主义分子叫嚣:“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鼓吹要在中国东北成立一个“王道乐土”的“新国家”,更有甚者,他们说什么“统治万国国民是日本的使命”,妄图把全世界置于日本天皇的统治之下。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在京都、大阪、神户等地区举行大规模的国家总动员演习,训练如何在空袭之下进行军需生产,保证军需品的运输。日本军部还积极策划侵略中国东北的方案。1931年6月,日本军部秘密指派陆军省军事课长冈铁山等六人在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的主持下,制定了名为《解决满州问题方案大纲》,大纲就侵略东北行动作了具体部署,并于7月传达给关东军司令部。经过这一系列的精心策划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日本军部势力的加强
日本军部包括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司令部等。根据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天皇是国家元首,又是陆、海军最高统帅,总揽统治权,军部独立于内阁之外,也不对议会负责,它直属天皇。“二二六事变”后,军部里掌握实权的法西斯军阀利用这一事件的出现,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实现日本国家的全面法西斯化。在军部的强烈要求下,日本政府恢复了曾于1923年制定的陆海军大臣次官由中将以上现役军人担任的制度。法西斯军阀还提出所谓改革政治制度的“计划”,以缩小议会权限,消除政党政治,使议会完全变成军部法西斯独裁的附属品。他们还提出建立由军人主持的统一政策机构的方案,把国家一切大政方针和国家预算的决定权完全控制起来。
《德意议定书》
1936年10月25日于柏林签订,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德国承认意大利兼并埃塞俄比亚,意大利答应在埃塞俄比亚给德国以特权,两国在重要的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的方针,双方承认佛朗哥政权,并对不干涉政策采取共同的立场,两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空军,两国在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地区划分经济势力范围。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及附属议定书(节录)
1936年11月25日在柏林签署。协定诬蔑共产国际干涉各国内政“威胁全世界的和平”,规定缔约国交换关于共产国际活动情报,在反对共产国际的斗争中紧密合作。
日本帝国政府及德国政府
认为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之目的在采取一切手段以破坏威胁现存的国家;
深信忽视共产国际对于各国国内关系的干涉,不但将危及其国际安宁及社会福利,且将威胁全世界的和平。为协力防止共产主义的破坏起见,协议如下:
第一条缔约国相约对于共产国际的活动相互通报,并协议关于必要的防止措置,且紧密合作,以完成上述措置。
第二条缔约国对因共产国际的破坏工作而国内安宁感受威胁的第三国,应根据本协定的旨趣,采取防止措置,或共同邀请其加入本协定。
反共产国际协定附属议定书(节录)
……
甲、两缔约国的主管机关对于交换有关共产国际活动的情报,并对于共产国际的揭发及防止措施,应紧密合作。
乙、两缔约国的主管机关对于在国内或国外,不论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共产国际,或助长其破坏工作者,应在现行法的范围内,采取严格措施。
丙、为便利甲项所规定两缔约国主管机关的使用起见,应设置常设委员会,对于共产国际破坏工作所必要的其他防止措施,应由该委员会商讨协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