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课型
新授课
已有知识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学准备
PPT
玩偶9个、正方体一个
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
教学策略
二次备课
条
件
化
阶
段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先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你猜。
老师这里有三个信封,找同学上来观察,不要让其他同学看到,用语言描述你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来猜一猜他看到的是什么。
师:到底谁猜的对呢?他们的手里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
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东西。
师:那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他们三个所描述的都不同呢?
生:因为他们的照片拍摄的角度都不一样。
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呢?
生:前面、后面、侧面
(师:板书)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数学是一个严谨的学科,那我们来验证一下,是不是真的这样。
生1:我看到的是圆圆的 。
生2:我看到的有犄角,眼睛、鼻子、嘴...
生:球、熊猫、奶牛...
激活生活经验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师:现在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个玩偶,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小组4个人观察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互相说一说你从哪个方向观察的?你看到了什么?
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眼睛要平视这个物体。
生1:我是从小猴子的正面(前面)观察的,我看到了小猴子的脸。
生2:我是从小猴子的后面观察的,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屁股。
生3:我是从小猴子的左面观察的,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边脸和左边身体。
生4:我是从小猴子的右面观察的,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边脸和右边身体。
师:那你们在观察过程中,能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
生1:能
生2:(正方体)不能。我们组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都是一样的。
师:那请你到前面来给大家看一看。
生2:我从前面、后面、侧面看都是一样的。
生3:(长方体)不能。我们组前面和后面看是一样的,左面和右面看是一样的。
师:那你们想怎么修改一下这个结论呢?
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小组成员依次汇报观察结果,组长可以总结经验证,猜想正确与否。
小组合作,独立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练一练。
注重学生表达,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是什么。
2、师:老师和几名同学组成了小队想向大家发起挑战。
你知道他们四个分别看到的是哪个画面吗?
让我们把他们请上来为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生:(左右说一下原因,前后不必)
师:关于观察物体我们还有很多好玩的问题,我们回班再继续研究,这节课先上到这里,下课。
去情境化抽象教学
四、达标检测,分层练习
1.补救题
(1)它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2)他们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幅图?
2.提升题
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反馈补救
五、总结评价
1.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有哪些收获?
2.评价提升
通过我们的亲自体验证实了之前你们的结
论:观察人或者物体一般从正面、侧面、后面去观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作业布置:练习册
回顾自己学的情况。
自我认知反馈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侧面(左、右)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