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圆柱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建立相关概念。
2、在认识圆柱的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具的使用,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体验探索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高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形实物
2.学生准备:剪刀、直尺、三角板、毛线、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们先从一个长方形开始!来,看这里,如果把它向前平移,(手势)它的运动轨迹会形成一个什么图形?猜一猜!
生猜
师:正如大家的猜测,通过把长方形向前平移,就得到一个长方体。那如果以这个长方形的长为轴快速旋转一周,(ppt)又会形成什么图形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生猜
师:大家都认为是圆柱,那,继续来看。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柱的特征。(板书:圆柱的特征)
二、认识圆柱
1、初步感知特征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生活中的圆柱,谁来展示一下?
指生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展示的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像这样的上下一样粗细的圆柱叫直圆柱。我们小学阶段研究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2、进一步探索特征
师:那关于圆柱,你想了解些什么?
生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在研究内容上确定了范围。那王老师再送大家几样法宝,大家请看“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算一算、画一画”。这些方法看似普通简单,但往往最简单的方法却是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已经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了,相信这些不用老师再一一解释了。
(1)小组合作动手探究
师:那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圆柱的特征。来看合作要求:
1)、以自带的圆柱形物体为研究对象,探究圆柱的面和高各有什么特征?
2)、不能光用眼睛看出有什么特征,还要对这个特征进行验证,验证的过程中可以选用上面法宝中的其中一种或几种。
3)、组织语言文字,条理清楚的进行汇报,说清验证的过程。
学生活动,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操作,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个小组不同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主要内容和层次如下:
A:底面的特征
生1:我发现圆柱上下有两个圆形的面,而且是大小相等的圆。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圆柱上下两个圆形的面叫做底面。(板书:底面)
师:那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进行验证的?
生1接着说:我们是将圆柱放在纸上将下面的圆形画下来,再将圆柱反过来,看看和上面是不是一样。
师:恩,画一画,比一比,这个方法简便、直观。你们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生2:我们用毛线在圆柱的下面绕一圈,然后记住长度,再围绕着上面的底面周围围一圈,发现他们长度相同。
师:(拿着圆柱比划着绕一圈) 这个小组用毛线绕一圈记住长度,其实这个长度就是圆柱的( )底面周长。底面周长相等了,就意味着他们( )大小相等。
师:小小一根毛线解决了大问题,很好!这个小组已经想迫不及待的想展示了!来,你说!
生3:我们小组是先测量出圆形的直径,再算出它的面积。通过计算,我们发现面积相等。
师:你认为呢?
生4:其实只量一量就可以。因为如果直径相等,那么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师:测量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这都是正常的.只测量出直径不用计算,这个方法更简单直接。
师:你们小组还有办法吗?大家仔细听,看他们小组还有什么高招?
生5: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围成的纸筒的上下两个面周长相等,周长相等,则面积相等。
师:那你能上台把这个方法再来展示一下吗?
生上台。
师:这个同学用长方形的特征验证今天的问题,的确是高招!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真可谓是百花齐放。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发现:圆柱上下两个底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我们可以用:完全相同(板书:完全相同)来表示。
B:侧面的特征
师:除了底面的特点,圆柱还有哪些特点?
生:圆柱还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师: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弯曲”,我们就说这样的面是曲面(板书:曲面),以前认识的立体图形有没有这样的面?
生:没有
师:那让我们拿起圆柱,闭上眼睛,来回摸一下,感受一下这个与众不同的面。
师:好,刚才摸到的这个面的确是一个( 曲)面。圆柱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曲面,才能自由的滚动。那围成圆柱的这个曲面就叫做圆柱的侧面。(板书:侧面)
师:圆柱有几个这样的侧面?(板书:1个)
师:那圆柱一共由几个面组成?
生:圆柱由2个底面和1个侧面组成。
师:来,让我们回顾一下刚才的探究内容。
操作PPT:师:圆柱有两个底面,并且大小相等,还有一个侧面。
C:高的特征
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同学们看,这两个圆柱有粗有细,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生答
师:对,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和圆柱底面的大小有关系。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那这两个圆柱有高有矮,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生答
师:关于圆柱的高,你又有哪些发现?
生试说
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高是从底面一点到另一底面的垂直线段才是圆柱的高。
进而,教师引导提问:为什么是垂直线段呢?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生说出:利用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都是从一个点向对边作垂线,所以我觉得圆柱的高也一定是从底面的一点向对面作垂线吧!
师:那你能根据以前的经验,说一说ABC三条线段 哪一条是这个圆柱的高吗?想一想。也可以同桌小声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答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答
师:那另外两条为什么不是呢?咱们先来看A。
生答
师:你还有其他想法吗?那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再找一生说。
师:也就是说,根本原因就是,A线段不在两个底面之间的线段。
师:那再来看B。按照你们的说法,它在两个底面之间。你的想法是怎样想的?
生:B也不是圆柱的高,它虽然在两个圆柱之间,但它不是一条垂直线段。
师:通过刚才的理解,那你认为什么是圆柱的高?(课件)
指两生试说
课件出示:高的定义
师:在这句话中,你能找到关键词吗?
生说
师: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圆柱的高。
师:来看,从这个点出发,能不能画出圆柱的高?
师:那这样呢?还能继续画出它的高吗?
生:能。
师:能画几条?
生:无数条。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底面上有无数个点,所以会有无数条高。
师:那么圆柱的这些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说:都相等(板书:都相等)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引导学生说出:用测量的办法能知道,进而让学生说说怎么测量的。
师评价:你非常善于观察,测量圆柱侧面上的高最方便。同时,用数据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那谁还有更简洁的办法?
引导学生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都相等说出:我们把上下两个底面的一条直径延长,就形成一组平行线,因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都相等。所以,所有的高都相等。(板书:都相等)
师评价:看来老师还真不能小看你们,能通过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的发现。
操作课件:师: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它们都相等。
(3)、高的变式
师:生活中还有一些圆柱的高有不同的说法。比如,硬币的高我们把它叫做厚,圆柱形水管的高就是水管的?(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就是水井的(深)圆柱形压路机的轮子的高就是?(宽)课件演示。
过渡语:刚才通过大家的动手操作,发现了圆柱的特征。学习数学就是如此,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怎么知道的。下面我们就用我们的发现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1)下面的物体哪些是圆柱形的?腰鼓、垃圾箱、台灯罩、粉笔
200025190500(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
2、判断:
(1)、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周长相等。( )
(2)、圆柱有一条高。 ( )
(3)、圆柱上、下底面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就是圆柱的高。 ( )
(4)、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 定是圆柱体。 ( )
3、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形纸筒。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如果用一张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纸围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形纸筒,这个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呢?
3149603155954、小芳给爷爷买了一盒生日蛋糕(如图),捆扎这个蛋糕盒所用的彩带至少有多长?(打结处大约用20厘米)
5、将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小旗快速旋转。想象一下,小旗旋转一周能形成什么图形?请你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那如果是把三角形小旗快速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呢?(生:圆锥)圆锥有什么特征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