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1 17:4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知识清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 新政协召开:1949年9月21日在________召开,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
2.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
3. 意义:____________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 土地改革(农村):1950年夏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2. 稳定物价(城市):“_______之战”和“米棉之战”。
3. 抗美援朝(外部)
(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结果:1953年7月,美国在《_____________》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
(1)按照“________”方针,先后与苏联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2)按照“________________”“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等国家建交。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中印谈判时,__________首次提出。
3. 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重要会议,促成________________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4. 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____”方针。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 一化三改
(1)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_____、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生产资料_______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3)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
(1)颁布宪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体现了__________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三大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________
________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3.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时速练(限时7分钟)
1.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其中“第一项历史任务”主要是指 (  )
A. 反帝反封建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完成民族独立 D. 实现人民富裕
2.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措施有 (  )
A.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抗美援朝 “一五”计划
3586480154940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五”计划
3. 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修造机车支援战争》。下列表述与该宣传画相关的是 (  )
A.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C.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D. 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4. “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为此,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
A. “一边倒” B. “求同存异”
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 2020年是万隆会议召开65周年。65年前,为了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
A. “求同存异” B. “一边倒”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6. 以下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始的是 (  )
A. 土地改革的开始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三大改造的进行
7. “好花终需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个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 (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村民选举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出了明确而坚定的方向性。这里的“方向性”是指 (  )
A. 封建主义 B. 民族主义
C. 社会主义 D. 资本主义
基础达标(限时5分钟)
1. 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直接目的为 (  )
A. 稳定物价 B. 解决财政困难
C. 建立国营经济 D. 巩固新政权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  )
A.只适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B.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提出的
C.标志着中国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
4. 中国现代有一种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该制度是 (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素养提升(限时12分钟)
5. 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是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A.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6.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我国抗美援朝是 (  )
A.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 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 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7. 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  )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一边倒”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另起炉灶”
8. 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  )
A. 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B. 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 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  )
A. 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
D. 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10. 万隆会议精神始终是引领亚非关系发展的指南针,亚非国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材料二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据新华网资料综合报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
(2)据材料二,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现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国际关系的看法。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知识清单
一、北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人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银元 朝鲜停战协定
三、一边倒 另起炉灶 周恩来 印度支那 求同存异
四、五年计划 农业 公有制 社会主义 人民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 民族区域自治
课时速练
1. C 2. A 3. B 4. A 5. A 6. B 7. D 8. C 
基础达标
1. B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宪法颁布前,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B项正确。
2. A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不法的金融、商业资产阶级,即投机商人囤积货物,哄抬物价,加剧物价飞速上涨,人民政府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直接目的是稳定物价,故选A项。
3. B 【解析】20世纪50年代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
4. A 【解析】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A项正确。
素养提升
5. B 【解析】据材料“政协组织法”“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这反映了1949年新政协会议的史实,B项正确。
6. A 【解析】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彭德怀于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故选A项。
7. D 【解析】“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体现的是“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故选D项。
8. D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53年……周恩来……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即可选出D项。
9. D 【解析】题干信息表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产量的增长率为每年18.7%,这说明一五计划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项正确。
10. (1)新态势:注重同亚非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外交政策日趋灵活;外交思想日趋成熟。
(2)依据: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意义:有利于亚非国家进一步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有利于扩大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看法: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思想;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