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周 次
时 间 年 月 日 课 时 1
课 题 恶乎往而不可 教 者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②)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③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2、过程与方法
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归纳文言知识。
②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评价文中的哲理意蕴。
③师生讨论,理解庄子散文寓言说理、夸张奇思奇想的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②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重 点 ①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②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难 点 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教 学 方 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式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屈子是也;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庄子是也。”(刘熙载《艺概》)
屈原和庄子超越社会时的出发点和方向是不同的,陈子龙说,“庄子游天地之表,却诸侯之聘,自托于不鸣之禽,不材之木,此无意于当世者也”,而屈子则“自以宗臣受知遇,伤王之不明而国之削弱,悲伤郁陶,沉渊以没,斯甚不忘情者也。”(《谭子庄骚二学序》)同样是否定社会,庄子看到了根本性的问题在于社会价值体系的虚伪,从而离世;屈原寄情楚国,意欲改造现存社会而不得,唯有以死明志。刘熙载总结他们的人生:“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屈子是也;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庄子是也。”(刘熙载《艺概》)相异的人生选择决定了相异的人生结局,并形成了其对比互补的人生境界。
同学们,当我们面临人生的困境时,读一读庄子,或许能从中领悟一些这位哲人关于生存的大智慧。
【新授】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
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
二、自读课文,完成知识梳理
通假举要?
????颐隐于齐(\'齐\'通\'脐\')?
????亡,予何恶(\'亡\'通\'无”)?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
????不翅于父母(\'翅\'通\'啻\')?
????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
????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
????课文中还有好几个通假字,大家课后再找出来记一记。?
古今异义?
????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今一犯人之形而日(古义:犯,承受;\'人\'不与\'犯\'连读,应读为\'人之形\';今义:犯人是指犯罪的人,特指在押的。)?
????丈夫与之处者(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无几何也(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恐吾无其实(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一词多义?
?恶??卫有恶人焉 (丑陋)?
???? ?恶乎往而不可哉 (哪里)??
???? ?死亦我所恶也 (讨厌,厌恶)?
更? ?更上一层楼 (再)?
???? ?岂更驾哉 (更换)?
????? 欲通便,道必更匈奴中 (经过,经历)?
?罪??彼何罪焉 (罪过)?
????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 (惩处,处罚)?
?善??乃所以善吾死也 (善待)?
??? ??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好)?
?济??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拯救、挽救)?
????? 晋师济河 (渡、渡过)?
?????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成就)?
?意??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感觉到、想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意料、预料)?
?信???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信任)?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信言不美:真实的话未必动听)?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确实是正确)?
????????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
三、本课重点词语点拨
①尻(kāo):脊骨最下端,也乏指臀部。?
②莫逆于心:内心相契,心照不宣。?
③问:拜访、问候。?
④拘拘:曲屈不伸的样子。?
⑤曲偻(lóu):弯腰。发背:背骨外露。?
⑥五管:五脏的穴口。?
⑦颐(yí):下巴。齐:肚脐,这个意思后代写作“脐”。?
⑧句(gōu)赘:颈椎隆起状如赘瘤。?
⑨沴(lì):阳阳之气不和而生出的灾害。?
⑩)跰?(piánxiān):蹒跚,行步倾倒不稳的样子。?
(11)浸:渐渐。假:假令。?
(12)?时夜:司夜,即报晓的公鸡。?
(13)?鸮(xiāo):斑鸠。炙(zhì):烤熟的肉。“鸮炙”即烤熟的斑鸠肉。??
(14)得:指得到生命,与下句的“失”表示死亡相对应,“得”、“失”也即生、死。?
(15)?时:适时。?
(16)?顺:指顺应了规律。?
(17)?喘喘然:气息急促的样子。?
(18)叱:呵叱之声。?
(19)?怛(dá):惊扰。化:变化,这里指人之将死。??
(20)?为:这里是改变、造就的意思。?
(21)?阴阳:这里指整个自然变化。?
(22)?翅:这里讲作“啻”,“不翅”就是不啻。?
(23)?冶:熔炼金属;“大冶”指熔炼金属高超的工匠。金:金属。?
(24)踊跃:跃起。镆铘:亦作“莫邪”,宝剑名。相传春秋时代干将、莫邪夫妇两人为楚王铸剑,三年剑成,雄剑取名为“干将”,雌剑取名为“莫邪”。?
(25)?成然:安闲熟睡的样子。寐:睡着,这里实指死亡。?
(26)?蘧(qú)然:惊喜的样子。觉:睡醒,这里喻指生还。??
激发兴趣
引入课文
(出示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总结。
教师点拨指导,
老师向同学们质疑,师生讨论
明确目标
学生自由诵读,结合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
整理笔记
周 次
时 间 2020年 月 日 课 时 2
课 题 恶乎往而不可 教 者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②)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③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2、过程与方法
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归纳文言知识。
②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评价文中的哲理意蕴。
③师生讨论,理解庄子散文寓言说理、夸张奇思奇想的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②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重 点 ①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②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难 点 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教 学 方 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式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归 纳:
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新授】
合作探究
1、子舆生病后相貌变得怎么样?子舆对此态度如何?
2、选文一讲了哪些人哪些事?蕴含什么道理?你有何感悟?
3、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二”,谈谈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夸张、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师点拨指导:
1、变得腰弯背弓,五脏比头还高,下巴藏到肚脐上,肩膀高过了头,弯曲的劲椎骨指向天空。
世俗的哀乐不能惊扰他内心的平静。
2、第1则故事表明像子舆、子来这样的人虽然面临着某种困境,但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靠“道”,靠巨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生的突围,不能被困境压倒。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不以生死相累
依靠自我精神的培育得到人生的大解脱
因为物不胜天久矣
示例:
海伦凯勒 霍金 苏轼 刘伟
将生死、得失视为一途,靠内在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生的突围。安时处顺、与自然相适,自可得到开脱,倒悬之苦也不会再那么痛苦。
3、大胆的夸张把人物置于承受不了的绝境之中,鲜明的对比凸显一种超越这种绝境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凸显所言主旨,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另外,庄子及其后学有自觉追求奇怪的审美倾向。《庄子》体现一种独特的“荒怪丑恶趣味”。
〖补充〗干将莫邪的故事:
第一种版本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像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个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诵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有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
第二种版本
干将是楚国最有名的铁匠,他打造的剑锋利无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将为他铸宝剑。
干将花了三年工夫,终于铸炼出一对宝剑。这是他一生中铸得最好的剑。可是干将明白楚王的脾气,要是他得到了世上罕见的宝剑,一定会把铸剑的人杀掉,免得将来再铸出更好的剑来。
这时,干将的妻子莫邪快生孩子了,这使干将更加愁眉苦脸。到京城交剑的日子到了,干将对莫邪说:“我这一去肯定回不来了。我留下了一把剑,埋在南山上的大松树底下。等孩子长大了,让他替我报仇。”
干将带着宝剑去见楚王,楚王一得到宝剑,二话不说,立刻命令士兵杀死了干将。“哈哈,这下天下没有比我更好的宝剑了!”楚王得意极了。
干将死后不久,莫邪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眉间尺。莫邪记住丈夫的遗言,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带大。
十多年以后,眉间尺长成了一个小伙子,莫邪把他爸爸的不幸全部告诉了他。眉间尺流下了热泪:“啊,可怜的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杀死楚王,为爸爸报仇!”他跑到南山上,把埋在大松树下的宝剑挖了出来,日日夜夜练剑。
就在眉间尺加紧练剑的时候,楚王接连几天做了同一个梦,他梦见有一个愤怒的少年提着宝剑朝他冲过来,说要为干将报仇。楚王吓得直冒冷汗,他忙派大臣们去打听,才知道干将果然有个儿子,正准备进城刺杀他。
楚王害怕极了,一边派人去抓眉间尺,一边命令士兵守紧城门,防止眉间尺混进城来。
眉间尺只好带着宝剑逃进了大山。没法为爸爸报仇,眉间尺伤心极了。一天,眉间尺在树林里遇见一位壮士。壮士非常同情眉间尺的遭遇,决定帮他一起报仇:“我能为你报酬,不过,你得把你的头和你的宝剑借给我,我带着你的头去请赏,趁机杀死楚王。”眉间尺一听这话,立刻跪下给壮士磕头:“只要你能为我父子报仇雪恨,我什么都愿给你。”眉间尺说完,提起宝剑把头割了下来。壮士拾起了头和剑,伤心地说:“放心吧,我一定要杀死楚王。”
壮士来到王宫拜见楚王。楚王见这头和剑跟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高兴极了,要赏壮士。壮士说:“大王,要是你把眉间尺的头放在锅里煮烂,他的鬼魂就不会来伤害你了。”
楚王赶紧叫人架起大锅,用大火煮头。谁知煮了三天三夜,眉间尺的头还是没有烂掉。壮士对楚王说:“大王,要是您亲自去看一看,眉间尺的头就能煮烂了。”
楚王也觉得奇怪,就亲自走到大锅边,伸长脑袋朝里看。壮士趁机拔出那把宝剑,用力一挥,把楚王的头砍落在大锅里。卫兵们大吃一惊,过来抓他。壮士手起剑落,又把自己的头砍落锅里。
人死剑在,干将造的一对宝剑留了下来。人们把其中一把叫做干将,另一把叫做莫邪。
激发兴趣
引入课文
(出示教学目标)
教师点拨指导,
教师点拨指导,
鼓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总结。
明确目标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
整理笔记
周 次
时 间 2020年 月 日 课 时 3
课 题 恶乎往而不可 教 者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②)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③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2、过程与方法
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归纳文言知识。
②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评价文中的哲理意蕴。
③师生讨论,理解庄子散文寓言说理、夸张奇思奇想的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②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重 点 ①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②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难 点 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教 学 方 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式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为自己的相貌生得不如意而难过??
我没有发现我们班有谁生得丑。即使是丑,丑也不是你的错。即使是丑,也可以整容,但整容要有思想准备,有的人是越整容越丑。丑除了整容外,还有一个补救的措施: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其实对待丑,最好的方法还是学习第一则中子舆和第二则中哀骀的处世态度。?
【新授】
合作探究
1、哀骀相貌丑陋骇天下,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想嫁给她??
2、说说你对“才全而德不形”的理解
3、孔子讲解的哀骀它故事对鲁哀公产生了什么影响?
明确:
1、“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面对世人认为无可奈何的死与生、贫穷和富有、毁谤和赞誉、饥和渴、寒和暑等一切变化,他的内心不为所动,平和、快乐、通畅而不失于愉悦,充满盎然的生机。他高超的德行就在于养成了这种外在事物无法摇荡的内心的纯和。而正是由于他的德行大大超越了常人,人们都忘记了他形体的残缺和丑陋,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
2、孔子用比兴手法说明:哀骀它丑陋无比,受人爱戴,是因为他内心不因死生、存亡、穷富、困达、饥渴、寒暑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动,平和、快乐、在巨大的内心作用下有的不外显,自然赢得了别人敬重。
3、鲁哀公醒悟:君位、权利的影响不及道德。
拓展延伸:
本文阐述了那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联系现实,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点拨: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但也有四大丑女。谁知道?四大丑女比四大美人的结局要好得多。她们凭借什么从脂粉堆里脱颖而出呢?才德。
出示:嫫母(黄帝之妻) 钟离春(齐王妃)
孟光(梁鸿妻) 阮氏(曹魏时许允之妻)
资料:
中国古代四大丑女:
1、始祖黄帝之妻嫫母位居榜首。
中华民族始祖母--嫫母: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当首推嫫母。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但她为人贤德。屈原《九章.惜往日》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为此,黄帝娶她为妻。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皆因嫫母内助有功。
2、战国时齐国无盐县的钟离春:
人们常用"貌似无盐"来形容丑女,这"无盐"指的是战国时代齐国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部)的丑女钟离春。书上说她"四十未嫁","极丑无双","凹头深目,长肚大节,昂鼻结喉,肥顶少发",而且"皮肤烤漆"。但她关心国家大事,曾自己去谒见齐宣王,当面指责他的奢淫腐败。宣王十分感动,立她为后。元人还将她的事迹编成杂剧,赞扬她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3、东汉梁鸿之妻孟光:
"举案齐眉"这个成语讲的是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的故事。相传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梁鸿归家,孟光每为具食,举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但这位贤妇的模样却"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能"力举石臼"。据说梁鸿未婚前,就名气很大,许多人家都要把女儿嫁他,他都不答应。孟光未嫁时,有人给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说是"必嫁梁鸿"。夫妇婚后第二天,孟光就脱去新娘绮罗之服,换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务。后随梁鸿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妇唱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
4、东晋名士许允之妻阮氏:
东晋的许允娶了阮德慰的女儿为妻,花烛之夜,发现阮家女貌丑容陋,匆忙跑出新房,从此不肯再进。后来,许允的朋友桓范来看他,对许允说:"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许允听了桓范的话,果真跨进了新房。但他一见妻子的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妇一把拽住他。许允边挣扎边同新妇说:"妇有'四德'(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你符合几条?"新妇说:"我所缺的,仅仅是美容。而读书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几条呢?"许允说:"我百行俱备。"新妇说:"百行德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说俱备呢?"许允哑口无言。从此夫妻相敬相爱,感情和谐。
写作特点?:
(1)寓言中蕴哲思。?
本文依然是采用寓言故事说理。从子舆病后的\'奇状\',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2)夸张手法的运用。?
??? 不论是写子舆病的怪状,还是写哀骀的丑相,作者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在大胆的夸张中更让人体会到像他们这样的人心内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即\'道\'的作用。?
归纳总结:
庄子力图以他特有的方式和观念,为世人解脱生命的负累,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最大的困境就是病和死,尤其是死。人固有一死,死永远都是人生不可改变的结局,然而,如果对死亡的忧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承受的重压的话,那么生命就丧失了强度和韧性。庄子认为,被生死的哀乐捆缚住的人其实在承受着倒悬之苦。那么,怎么去解决这一倒悬之苦呢?答案是,要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要做到心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也就是要安然的去领受人生的无奈,顺从命运的安排。
当无可奈何之事不能扰乱你内心的安静和美的时候,这无可奈何之事对你就无可奈何了。从精神上说你就赢了,从实际上说,你的生命显示出了更大的强度和韧性。庄子的思想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不可否认,人生在世坎坎坷坷几十年,有时确实需要一点安时处顺的思想,在此路不通时、在无力回天时安然些,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的:佛家开的是百货店,道家开的是药店,儒家开的是粮食店。(粮食店必须要去,药店生病了必须要去。百货店则可去也可不去。)人难免会生病,所以偶尔也得进进药店,但不能天天进药店。如果事事安时处顺,就不够妥当了。我曾想:如果安时处顺,不同命运抗争,邰丽华不过是个普通的残疾女孩;如果安时处顺,不同命运抗争,阳光不过是个曾经会一点模仿的盲人;如果安时处顺,不同命运抗争,被困井下的工人可能早已同他的亲人、同事天人永隔。所以,面临人生困境时,更要求我们积极面对,要有孔子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孟子那种“忧患以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觉得,生活是苍凉还是绚丽,都是自己的选择,就像那片片风干的落叶,那些酸楚的、苦涩的、甜蜜的和幸福的,一切的一切,尽在叶脉里藏着,而路也早已在我们的掌心延展。
最后用一首诗(改编自《增广贤文》)与大家共勉: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醉生梦死谁成气,拓马长枪定乾坤。
挥军千里山河在,立名扬威传后人。
激发兴趣
引入课文
教师点拨指导,
教师点拨指导,
鼓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总结。
明确目标
交流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
整理笔记
联系现实,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8页 第2单元